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3篇
  8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探讨快速城镇化地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本研究以2000年、2008年和2016年3期影像和ASTERGDEM为数据源,分析2000—201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选用坡向、坡度变率、地形起伏度、地形位指数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指数对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分布特征和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6年,榆次区建设用地主要向西北方向扩张,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度30m、坡度变率2°、阳坡和半阳坡及地形位为1~3级的地区。土地利用以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为主,其中耕地所占面积最大,2000年、2008年和2016年的平均比例为46.91%。2000—2008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43.07 km2,未利用地面积减少37.33 km2; 2008—2016年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21.00 km2,而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170.61 km2和37.36 km2。2)在坡度变率、地形起伏度和地形位梯度上,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主要分布于低梯度带,而林地和未利用地分布于中高梯度带;建设用地和耕地在平地、阳坡和半阳坡呈分布优势,林地在阴坡和半阴坡具有分布优势,而未利用地的优势分布区为阳坡和半阳坡;2000—2016年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向地形起伏度30 m、坡度变率为2°~15°、地形位为4~11级的区域扩张。榆次区土地利用变化地形梯度差异明显,地形因素、人类活动、政策因素、交通和区位为其主导因素。该研究结果为区域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合理规划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2.
太原市城区植被覆盖变化地形分异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山西省太原市城区植被覆盖变化在高程、坡向、坡度、坡度变率、地形位和地形起伏度上的分异效应,为该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基于2004年8月、2007年8月、2011年8月、2014年9月、2016年9月的Landsat系列影像和ASTER GDEM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估算太原市城区5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对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形面积差异修正系数分析植被覆盖变化在不同地形因子上的分异性及变化趋势。[结果] ①2004—2016年植被覆盖度以中高度覆盖度和高度覆盖度为主,二者占总面积的65%以上,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显著下降区主要分布在小店区和尖草坪区,而中东部和西部植被覆盖度上升较快;2007—2011年植被覆盖度减少面积为852.70 km2,增加面积为601.62 km2,总体呈退化趋势,而2004—2007,2011—2014,2014—2016年植被覆盖度增加面积超过研究区面积的1/2,植被恢复效果较好;②不同坡向上,在平地区域不同植被覆盖变化类型的分布差异较显著,其余坡向上的差异不明显;不同植被覆盖变化类型在不同高程、坡度、坡度变率、地形位和地形起伏度上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结论] 坡向对植被生长变化的影响不明显,而高程、坡度、坡度变率、地形位和地形起伏度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地形效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3.
‘农核1号’是从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实生核桃群体中选出的大果型核桃新品种。坚果长椭圆形,壳面较光滑,平均单果质量18.31 g,平均单仁质量9.08 g,出仁率49.75%;缝合线较平,结合紧密,中部两侧有较深的刻窝;壳色浅黄,壳厚1.34 mm,内褶壁膜质或退化,易取整仁;核仁充实饱满,黄白色,风味香甜。结果早,丰产性好,产量3 900 kg·hm^-2;生长势强,抗寒,抗旱,耐瘠薄。  相似文献   
174.
<正>四川蔬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是我国"南菜北运"基地和冬春蔬菜生产基地。2018年全省蔬菜面积2046万亩,产量达4423.8万吨(含食用菌),蔬菜产值占全省农业产值40%左右,位居全省种植业第一位。随着全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人口持续降低,农村高素质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弱质化趋势明显,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在蔬菜生产中突显,蔬菜生产迫切需要发展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保障市场供应。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5.
176.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分析四川省花生生产现状,指出其生产面积日益扩大,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总结四川花生育种的主要方向,以为新品种的选育与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7.
为解决四川花生新品种繁育加代慢、鲜食花生供应周期短的问题,试验探究了四川地区花生一年两熟的可行性。试验以‘蜀花1号(SH1)’、‘蜀彩花1号(SCH1)’、‘蜀彩花2号(SCH2)’3个彩色花生品种为材料,在四川攀西仁和试验基地对其在全年不同月份播种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相关性状及繁殖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品种自身产量最高的种植时期有所不同,但时期差异不大,种植时间对各品种生长性状和产量性状均产生显著性影响,在1—9月播种期间出苗率、成熟株高、单株结果数、繁殖系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表现趋势,生育期则与之相反,因积温过低等气候条件限制,10—11月播种3个品种均未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5月播种‘SCH1’的单季繁殖系数为试验最高值,加权平均计算结果显示,3月播种‘SH1’和‘SCH2’时的全年繁殖系数最高,1月播种‘SCH1’的全年繁殖系数最高,最适宜一年两熟种植。结果证明:在攀西地区进行花生一年两熟种植可行,尤其是使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效果更好,可延长四川地区鲜食花生供应时长,同时为四川花生新品种本地快繁加代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78.
179.
杂交水稻Y两优2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Y两优2号耐寒、耐高温、耐肥、高产的特点,从旱育保姆育秧、平衡施肥、湿润灌溉等方面总结了Y两优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0.
详述在企业电感成品出厂抽样检查中,使用测试仪器GPIB接口,实现产品测试的自动选择测试仪器、自动记录测试结果以及测试流程实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