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8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目的】明确百合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不同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百合属5个野生种和7个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对这12个种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种百合属植物的花粉形状呈超长球形或长球形,外壁纹饰均为单基柱网纹,单萌发沟,但在网脊宽度、网眼大小及内部突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卷瓣组的‘川百合’(Lilium davidii)和‘山丹’(Lilium pumilum)聚为第1类群;卷瓣组的‘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组的‘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亚洲百合系的‘精粹’(Elite),OT杂交系的‘黄精灵’(Yelloween)、‘塞拉诺’(Serrano)、‘木门’(Concador)聚为第2类群;百合组的‘野百合’(Lilium brownii),东方百合系的‘索邦’(Sorbonne)、‘西伯利亚’(Siberia)和‘马龙’(Marion)聚为第3类群。【结论】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可以作为百合野生种及栽培品种的分类依据,分类结果总体支持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但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2.
综述了牡丹革质花盘亚组野生种在分类、资源调查、遗传多样性及系统演化,以及与中国栽培品种群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分类历史和存在的分歧,展示资源调查结果;多种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结合证明该亚组牡丹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系统演化复杂;总结得出革质花盘亚组牡丹野生种中除四川牡丹外,其余野生种均参与栽培牡丹的起源;最后,指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该亚组牡丹野生种的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3.
以郁金香的两个品种朱迪斯(Judith Leyster)和大笑(Big Smile)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花芽形态分化过程。结果表明,郁金香花芽分化从6月中旬开始,到8月初形成三棱形的雌蕊结束。其过程可分为未分化期、外轮花瓣分化期、内轮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5个时期。花芽顶端由未分化期的扁平状逐渐膨大成为圆丘状,而后在内轮花瓣分化期的后期开始变平变宽,直到雄蕊分化期出现凹陷。花芽的外部形态变化上,分化后期芽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前期。相比其他地区,杨凌地区郁金香花芽分化的开始时间较早,用时较长。  相似文献   
74.
以开花前期的红掌品种"火焰"为研究材料,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筛选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开花前期红掌营养液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离子浓度比为7.5:1:4.5时最适合红掌的营养生长;浓度比为5.5:1.5:4.5时红掌的营养生长稍弱,但株型结构最佳;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微量元素铁、锌、硼对营养生长影响不显著;氮、磷、钾对红掌开花品质的影响与营养生长负相关,营养生长旺盛的配方不仅开花品质的效果很不理想,还显著降低了单花花期,说明营养生长过旺会抑制花的观赏价值,而氮磷钾离子浓度为5.5:1.5:4.5时红掌在开花品质上最佳。  相似文献   
75.
为揭示陕南地区卷丹Lilium lancifolium野生种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和规律, 以该区10个有代表性的卷丹野生种群, 每个种群30个个体为试材, 对其茎、叶、花的茎粗、叶片数、着花量等16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 探讨种群间及种群内表型多样性的变异特点。结果表明:①卷丹数量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 不同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7%(花丝长)~35.38%(着花量), 种群间的平均变异系数为7.52%(汉台区天台山乡种群)~17.18%(城固县石槽河乡种群)。②相关性分析表明, 着花量(r=0.684, P < 0.05, n=10), 外瓣宽长比(r=0.651, P < 0.05, n=10), 柱头宽(r=0.729, P < 0.05, n=10)与海拔高度有显著正相关性, 中部叶宽长比(r=-0.743, P < 0.05, n=10), 花丝长(r=-0.795, P < 0.01, n=10)与海拔高度有显著负相关性; 且茎秆高度(r=0.733, P < 0.01, n=10), 叶片数(r=0.718, P < 0.01, n=10), 着花量(r=0.752, P < 0.01, n=10)与生境有显著正相关性, 上部叶宽长比(r=-0.707, P < 0.05, n=10), 内瓣宽长比(r=-0.681, P < 0.05, n=10)与生境有显著负相关性; ③Q聚类分析显示, 陕南地区10个卷丹野生种群可以初步分为2组, 汉台区天台山乡种群单独为一组。  相似文献   
76.
为了解位于陕西境内秦岭地区的‘凤丹’牡丹居群果期相关性状的表型多样性变异,对8个居群的叶、果的8个质量性状和14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凤丹’牡丹株形在居群间与居群内均存在变异,而分枝类型、新枝颜色、叶形、果实颜色等仅在居群间存在明显变异,居群内趋于一致性;数量性状上,除单果荚长度外其他均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存在显著差异。8个居群间不同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坐果量、单果内种子数、单果荚长度变异较大,单果荚宽度、种子径长变异较小。分析环境因素与所选性状的相关性可知,‘凤丹’牡丹的单果内种子数对纬度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年均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7.
以陕西省子午岭东段铜川市境内的裂叶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 ssp. atava)种群和秦岭中段宝鸡市境内的全缘叶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 ssp. rockii)种群为调查对象,绘制其静态生命表、种群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以及生殖力表,进行种群数量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裂叶紫斑牡丹种群在3龄前和9 ~ 15龄之间分别经历了环境筛选和竞争自疏,11年为其生理寿命,30年左右为极限寿命,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Ⅰ型,种群表现为增长型。全缘叶紫斑牡丹种群在3龄前经历了强烈的环境筛选,3龄以后种群处于高死亡率状态,9年左右为其生理寿命,24年为极限寿命,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Ⅱ型,种群表现为衰退型。造成两种紫斑牡丹种群数量动态差异的可能原因是繁殖能力的差异、居群规模大小、种群适应性以及人为干扰等。  相似文献   
78.
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凤丹种子(Paeonia ostii)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凤丹种子种皮透水性、种胚形态和生活力、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测定,研究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凤丹种皮降低种子吸水速度,但不影响最终吸水率,完整种子浸种56h种子吸水基本达到饱和,对凤丹种皮进行酸蚀或去皮处理不会提高萌发率,凤丹种皮不是休眠的主要原因;成熟的凤丹种子生活力达95.6%,但种胚发育不完全,其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层积,种胚才能不断生长分化,完成后熟;种皮和胚乳中含有的萌发抑制物质对白菜种子和自身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且种皮和胚乳中的抑制物含量和种类不同;300mg·L-1的外源GA3能够有效提高凤丹种子萌发率。凤丹种子休眠是由于种胚发育不完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内存在抑制物质引起的综合休眠。  相似文献   
79.
以‘凤丹’牡丹组织培养获得的增殖幼苗为材料,在含有0~5.0 mg·L-1硝酸银的初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后,通过测量总酚含量、单体酚种类及其含量的变化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确定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对抑制愈伤组织褐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能明显减轻褐变,其中2.0 mg·L-1的综合效果最好且对组培苗正常生长无影响;硝酸银对组培苗褐变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单体酚有绿原酸、芦丁、香豆酸、对香豆酸、表儿茶素、二氢槲皮素。愈伤组织中总酚含量与褐变等级呈现极显著相关性(P<0.01),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褐变程度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褐变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0.
加拿大秋播草花的引种观察与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从加拿大引进的16种草花进行为期两年的观察试验,研究其出苗成活率、绿期、花期情况,并对其观赏价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7个品种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其他品种也具有很好的育种价值,丰富了关中地区城镇园林绿化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