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红花麦李Prunus glandulosa var.sinensis属蔷薇科Rosaceae樱属Cerasus Mill.落叶灌木,高1.5m,小枝纤细。叶卵状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而常圆钝,基部扩楔形,边缘具细锯齿,叶柄长4.0~6.0mm。花2朵簇生,粉红色重瓣,花期5月,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放。核果球形,径1.0~1.5cm,深红色,果期7月。喜光,喜生于沙壤中,有一定耐寒性,适应性强。红花麦李花繁果艳,甚为美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落叶松人工林在不同时期的经营密度,依据不同立地指数,编制了不同林龄阶段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密度表。其应用简单,只要查出落叶松人工林不同立地指数,不同林龄阶段,即可确定该林分的经营密度。该表的编制为林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44.
本研究分析了二倍体西瓜的粗线期染色体形态,主要注意其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分化的特征性模式及长度、臂比等染色体参数。西瓜粗线期染色体的染色粒,显示近中分布类型,异染色质区定位于着丝点附近。从形态上鉴定了全部11条粗线期染色体,初步建立了粗线期核型,这对进一步研究西瓜细胞遗传学非常有益。西瓜(Citrullus lanatus)栽培种二倍染色体数为22条(2n=22)(KozhukhoWS.A.,1925;Passmor S.F.,1930;Whitaker T.V.,1930)。由于西瓜染色体较小,有丝分裂中期形态分化太少,因此各个报道是不一致的。Trivedi R.N.等(1970)报道,西瓜中期染色体长度变化在1.24~2.88微米之间,绝大部分为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等(1971)报道染色体长度变化在1.5~4微米,有一对随体染色体。(1982)报道染色体长度变化在1.8~2.7微米,大都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只有一对染色体不着臂。显然,利用常规染色体技术很难在有丝分裂中期,准确地鉴别每条染色体。至于减数分裂研究,报道也很少。应当承认,西瓜细胞遗传研究是比较落后的。迄今为止,尚无西瓜粗线期核型,染色体形态方面的报道。查清西瓜染色体形态,识别每条染色体,是西瓜细胞遗传学基础工作之一,对于西瓜遗传分析、染色体操纵、进化及亲缘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西瓜粗线期染色体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此报道西瓜粗线期核型。  相似文献   
45.
为了研究查吾拉牦牛的区域概况,生产性能和肉、乳品质,在西藏那曲聂荣县开展了查吾拉牦牛中心产区分布、畜群结构、牛群数量方面的调研;选取8岁健康无病的查吾拉牦牛10头,公母各半,进行了屠宰试验和肉品质测定,结果显示,查吾拉牦牛公牛屠宰率为48.41%,净肉率为38.70%,胴体产肉率为79.98%,查吾拉牦牛母牛屠宰率为50.21%,净肉率为41.68%,胴体产肉率为83.01%。查吾拉牦牛肉中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_(12)、钙、硒、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为人类提供优质健康的动物蛋白;随机选取了15头4~5岁带犊的查吾拉母牦牛,进行了产乳性能和乳品质测定。结果显示,查吾拉牦牛的7—9月份日产奶量为2.25~3.47 kg,其中峰值月为7月份。另外,查吾拉牦牛的鲜乳品质指标最高为非脂乳固体9.30%和脂肪6.61%,最低为固形物0.75%,PH值为6.53,符合正常牛鲜乳酸碱范围。本研究通过述清查吾拉牦牛的区域分布概况,生产性能和肉、乳品质情况进一步完善查吾拉牦牛遗传资源挖掘鉴定工作,为今后品种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6.
人工混交林不同混交方式的生长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辽东山区人工混交林的生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松块状混交林型的材积生长量是红松纯林的109%-124%,落叶松块状混交林型的材积生长量是落叶松纯林的108%-151%,各混交林型中的红松、落叶松乔木层生物量比红松、落叶松纯林高3.1%-28.6%和2.8%-16%。在块状、带状混交林中的红松、落叶松,其干、枝、叶、根的生物量绝大部分都高于各自的纯林,混交林的根系分布面积比纯林提高23%。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西藏牦牛遗传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1个西藏牦牛类群111个个体的mtDNA COⅢ的全序列进行测定,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它们间的亲缘关系及分类.[结果]①西藏11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Ⅲ全序列长度均为781 bp,基因间没有内含子,共编码260个氨基酸,启始密码子AUG(ATG),含一个游离碱基.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9.2%(T)、29.4%(C)、26.1%(A)和15.2%(G),有一定的偏倚性.②发现西藏牦牛的mtDNA COⅢ共有18种单倍型,11个牦牛类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378-0.844.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mtDNA COⅢ遗传多样性.⑦在mtDNA COⅢ的20种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为11.92%,赖氨酸和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为0.77%.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亲水性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11.15%、4.62%、29.61%和54.61%.④从mtDNACOⅢ来看,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分为3大类,即帕里牦牛(PL)系、巴青牦牛(BQ)系、斯布牦牛(SB)系,[结论]西藏牦牛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分为3大类;结果支持将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牦牛属,Poephagus)的观点.  相似文献   
48.
利用幼龄母树嫩枝中内含生长素和辅助因素较多的原理,使用全光照电子喷雾设备,进行嫩枝扦插育苗,文章从插穗采集与处理、插床准备与扦插及苗期管理等方面概述了锦带花嫩枝扦插技术,以期对生产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9.
研究内蒙古吉兰泰盐湖流域不同水体的同位素,分析判断其水分补给来源特征。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方法和水化学特征法,研究了吉兰泰盐湖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特征。结果表明:吉兰泰盐湖δD、δ18O平均值为-47.86‰和-6.4‰,黄河水δD、δ18O的平均值分别为-59.95‰和-7.7‰,水库水δD、δ18O的平均值分别为-59.26‰和-5.4‰,浅层地下水δD、δ18O的平均值分别为-69.69‰和-9.3‰,深层地下水δD、δ18O的平均值分别为-82.7‰和-10.85‰;吉兰泰盐湖蒸发趋势线方程为δD=7.54δ18O+1.87(R^2=0.96)。湖水的氢氧同位素值最大,其次为水库水、黄河水和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值最小;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直接补给作用很小,黄河水补给方式为侧渗;西侧的巴彦乌拉山和南侧的贺兰山都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吉兰泰盐湖。  相似文献   
50.
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克隆、分子特性及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骨骼肌α肌动蛋白1(actin alpha 1, ACTA1)主要参与骨骼肌纤维的发育,在骨骼肌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主要扩增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的cDNA序列,检测ACTA1基因在类乌齐牦牛不同组织中mRNA水平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CDS区;通过在线软件对其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应用RT-qPCR技术检测ACTA1基因在类乌齐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编码区全长1134 bp,结构稳定,共编码37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结构较稳定、带负电的亲水性蛋白,二、三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包含2个明显的跨膜区域,无信号肽,属胞内蛋白。保守结构域中含有明显的NDB区域,蛋白结构高度保守。同源性分析表明,类乌齐牦牛与水牛ACTA1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类乌齐牦牛与水牛亲缘关系最近,黄牛次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CTA1基因在臀肌和大脑高表达。【结论】获得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的CDS区全长1134 bp,ACTA1基因在类乌齐牦牛肌肉和大脑组织中显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分析ACTA1基因在调控牦牛肌肉发育及机制等方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