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林业   29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 ,经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绿色食品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 ,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和接受 ,它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 ,又高于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绿颜色的食品含义不同 ,“绿色食品”并非都是绿颜色的 ,而绿颜色的食品也不一定是“绿色食品”。1 开发“绿色食品”水果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 ,但在国际市场上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水果产品却不多 ,即使在国内的消费市场 ,走俏的也以洋水果居多。尤其受农药残留问题的影响 ,我国许多水…  相似文献   
22.
提出百合花种球生产与种球处理技术,旨在促进福建省百合花种球生产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究溶磷菌接种对土壤磷组分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亚热带地区土壤磷素形态的转化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向土壤中分别接种溶磷菌Burkholderia ZP-4和Klebsiella ZP-2菌液,进行室内培养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土壤细菌OTUs丰度,分析溶磷菌处理后土壤特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  结果  溶磷菌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使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显著增加。土壤H2O-Pi、NaHCO3-Pi、NaHCO3-Po、NaOH-Pi和NaOH-Po含量均增加,但HCl-Pi和Residual-P含量显著降低。与CK 相比,接种溶磷菌B. ZP-4和K. ZP-2处理后,土壤细菌的Simpson、Shannon、Chao1和ACE指数差异均不显著。在土壤细菌属分类学水平下,Olsenella、Fusobacterium、Streptococcus和Serratia等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  结论  添加溶磷菌ZP-4和ZP-2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加速了磷组分的转化,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因此,溶磷菌B. ZP-4和K. ZP-2通过改变土壤pH,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从而诱导土壤细菌改变了土壤磷组分,加速了磷素形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24.
江西油茶林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江西省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状况,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江西省油茶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地区油茶林地土壤中N、P、K、Mg、B、Zn的含量均低于临界值,其次是Ca、Cu,而S、Fe、Mn的含量普遍较为丰富。各地区油茶林土壤对B、S、P、K的吸附固定能力均较强,而对Cu、Mn、Zn的吸附固定能力较弱。不同地区对各种元素的固定能力有较大差异,赣南地区的吸附固定能力最强。P、N、K、Ca、Mg为江西红壤油茶林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而B、Zn、Cu为次要限制因子或潜在性限制因子。江西省油茶林养分管理中在施用P、K肥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微量元素平衡施用。  相似文献   
25.
以赣县3种不同施肥处理及不施肥对照的硬头黄竹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其单丛分株数、立竹年龄结构和生物量,研究施肥对硬头黄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地提高硬头黄竹林的立竹数量和地上部分群体生物量。与对照相比,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处理立竹数分别增加了26.33、20.50株·丛-1和8.5株·丛-1,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09.24、22.92 g·株-1和162.63 g·株-1;不同处理单丛生物量表现为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复合肥>CK。矿渣肥肥效时间较长,1 a竹所占比例比CK提高了5.31%,而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对竹林年龄组成的调节作用较弱。复合肥处理分别对3 a秆、2 a枝和1 a叶生物量提高的作用最强,矿渣肥分别对2 a秆和3 a枝、叶生物量提高的作用最强。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施肥处理、不同年龄和不同构件间差异均显著(P<0.05)。随着年龄和竹高的增加,秆生物量的增加速率最大,其次分别为叶和枝。硬头黄竹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中,秆生物量占的比例最大,叶的生物量次之,略大于枝生物量所占比例。因此,在硬头黄竹林的经营管理中,除了进行施肥外,还应合理采伐,使竹林保持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26.
为了了解江西省毛竹林土壤养分状况,采用常规和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分析了不同分布区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不同,但只有容重差异显著。容重以于都最大,崇义较小,土壤孔隙状况与之相反,持水性能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分布区Fe、 Mn、 S和B较丰富, N、 P、 K低于临界值;崇义和兴国土壤Ca和Mg、于都土壤Zn、铜鼓土壤Ca、 Mg、 Zn和Cu均低于临界值。不同分布区间,于都土壤P、 K和Cu吸附率最高, S、 Mn、 Zn和B吸附率分别以铜鼓、贵溪、兴国和崇义最高;兴国土壤K、 S、 Cu和Mn吸附率最低,铜鼓土壤P和Zn吸附率最低, B吸附率以贵溪最低。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养分元素的影响不同;容重与土壤孔隙状况、容重与持水性能、有机质和pH与养分吸附率的相关性呈相反的趋势;养分元素吸附率与该元素养分含量呈不同的相关关系,有正相关( Mn和Zn)、负相关( S和Cu)和相关性不明显( P、 K和B)。不同分布区养分元素含量的缺乏和丰富状况不同,在指导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对养分元素的吸附作用,采取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从而达到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毛竹林经营。  相似文献   
27.
施钾水平对油茶养分积累和产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油茶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食用油料树种,油茶林地普遍极度缺钾。本文研究施钾水平对油茶氮、 磷、 钾养分积累和产油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养分的角度分析钾素水平对油茶单株产油量的作用机理,为合理制定油茶林地土壤培肥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年生油茶无性系作为供试油茶品种,在江西九江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6个K2O用量: 0、 100、 200、 300、 400、 500 kg/hm2和一个不施肥对照(CK),每个处理重复3次。调查和比较了不同处理油茶叶片和果实中氮、 磷、 钾养分含量及单株产油量差异,并针对叶片和果实养分对产油量的作用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 K2O年施入量为300 kg/hm2时可有效促进油茶叶片6月份的磷、 钾及10月份叶片和果实的氮、 磷、 钾的积累,提高鲜果含油率和单株果实产量,单株产油量可达到430 g,增施钾肥对叶片6月份氮含量和种仁含油率的影响不明显。果实中的氮、 磷、 钾养分和叶片10月份的氮、 磷与单株产油量显著相关; 果实中的氮和磷积累量对油茶单株产油量的直接作用相对较大,10月份叶片中的氮对产油量也有一定的直接的影响,各养分对产油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 果实磷果实氮果实钾叶片氮叶片磷。【结论】施钾水平影响油茶叶片和果实的养分积累,并进一步影响鲜果产量和产油量,K2O年施入量为300 kg/hm2是较适宜的用量。通过合理施用钾肥提高油茶10月份叶片氮、 磷和果实氮、 磷、 钾含量是获得油茶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8.
随着山羊产业的快速发展,养羊规模进一步扩大,山羊疾病也越来越复杂,养羊户一定要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重"的原则,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做好防疫、消毒和驱虫工作,出现疾病时要及时请兽医治疗,减小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技术推广和临床治疗经验,简要介绍了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口疮、螨病、羔羊痢疾等主要疫病的诊疗方法,供广大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9.
生态化学计量在研究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林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为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林龄(5、10、20和40年)陈山红心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根际和非根际土中,有机碳分别介于13.05~37.00、9.18~33.06 g/kg,全氮分别介于1.20~3.22、1.40~3.89 g/kg,全磷分别介于0.23~0.68、0.28~0.84 g/kg,C∶N分别介于9.60~15.70、6.54~8.87,C∶P分别介于33.90~95.84、23.31~56.13,N∶P分别介于3.14~8.78、3.56~6.74。根际有机碳、C∶N和C∶P大于非根际,其余在根际和非根际间无显著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机碳、全氮含量及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均先降低后升高,土壤全磷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关性表明C∶N和C∶P主要受有机碳的影响,而N∶P受全氮的影响大于全磷。因此,在森林经营过程中,须注意监测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动态变化,并应考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陈山红心杉是国家级林木良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土壤肥力状况影响林木的生长,根际是植物与土壤物质直接交换的场所,研究不同林龄陈山红心杉根际和非根际土养分含量、酶活性及综合肥力状况,可进一步了解土壤养分状况随林龄的演变规律,为陈山红心杉的养分管理和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江西省安福县陈山林场不同林龄陈山红心杉为试验对象,测定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 (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 含量和酶活性 (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分析了根际效应随林龄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 林龄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仅碱解氮、全氮和全磷在根际和非根际间无显著差异。养分和酶活性在根际和非根际土中随林龄变化趋势一致,反映了根际受植物根系和林地土壤的共同影响。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机质、氮素养分 (碱解氮和全氮)、钾素养分 (速效钾和全钾)、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总体以 10 年最低;有效磷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全磷呈下降的趋势;蔗糖酶活性呈“下降 – 升高 – 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与蔗糖酶相反。有机质、碱解氮和酶活性的根际效应为正效应 (RE > 0),其余均为负效应 (RE < 0,除 20 年全氮和 40 年有效磷外),有机质和有效磷的根际效应在林龄间差异显著 (P < 0.05)。陈山红心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IFI) 介于 –1.408~2.238,不同林龄土壤 (根际和非根际) IFI 变化趋势为 5 年 (2.238、2.413) > 40 年(– 0.313、0.065) > 20 a (– 0.773、–1.019) > 10 a (–1.203、–1.408)。5 年和 40 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表现为根际 < 非根际,主要由第二 (蔗糖酶)、第三 (速效磷和全磷) 主成分得分导致;而 10 年和 20 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表现为根际 > 非根际,主要是由第一主成分 (有机质、碱解氮、全氮、脲酶和蛋白酶等) 得分导致。 【结论】 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肥力下降,尤其是 10 年前后最低,后虽有所恢复,但不能恢复到第 5 年水平。因此,在林木生长过程中,应在树龄 10 年左右适当补充林地土壤氮、磷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