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3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为探究不同原料生物质炭对桃园土壤肥力和黄桃产量的影响,以黄桃果园为研究对象,设置当地习惯施肥(CK)与分别配施 20 t·hm-2水稻秸秆生物质炭(RB)、小麦秸秆生物质炭(WB)、杉木生物质炭(FB)4种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胞外酶活性、各生育时期叶片及果实养分含量、黄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炭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而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WB处理较CK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全氮含量,增幅分别为6.7%、15.4%和17.6%。生物质炭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归一化酶活性显著增加80.0%~96.0%。不同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同,WB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指数17.8%。除RB处理较CK显著降低硬核期果实氮含量外,WB和FB处理均促进了植株地上部对养分的吸收,相较于CK,WB处理显著提高成熟期叶片钾含量、膨大一期果实磷含量以及膨大一期和硬核期果实钾含量;FB处理显著提高了膨大二期叶片磷含量、成熟期叶片钾含量,以及膨大一期果实氮、磷含量和成熟期果实磷含量。WB处理黄桃单果质量降低了12.7%,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13.8%,但黄桃总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生物质炭施用可通过提高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来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株地上部养分吸收,但短期内对黄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2.
 【目的】土壤固碳与生产力的协同是农业土壤碳循环研究的热点,而提高土壤固碳容量又是农业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中国南方4种典型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的固碳趋势及其外源碳输入对土壤固碳的贡献。【方法】选取西南紫色丘陵水稻土、东南红壤丘陵水稻土、太湖平原水稻土和沿海平原水稻土的长期试验,分析其不同施肥处理下耕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变化与外源碳输入(作物输入碳+肥料输入碳)以及肥料氮输入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饱和固碳量。【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固碳速率线性依存于年均碳输入增量,单位碳输入增加下以紫色水稻土和红壤性水稻土的固碳速率相对较高。良好施肥下的饱和固碳量以富氧化铁的红壤性水稻土最高,其次为富黏粒的沿海平原水稻土。统计分析表明,施肥下不同类型水稻土的固碳效率(即碳输入增量与土壤固碳的线性关系斜率)与初始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黏粒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看来,不同类型水稻土的饱和固碳量与土壤中丰富的游离氧化铁以及降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施肥下的稻田土壤固碳与氮素农学效率之间亦存在着正相关的趋势,并且以红壤性水稻土中的相对最弱,这可能主要归因于不同类型水稻土饱和固碳水平的负影响。【结论】施肥措施主要通过增加外源碳输入来促进土壤的有效固碳,并且土壤固碳与氮素利用效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碳-氮耦合效应。水稻土中活跃的氧化铁可能对土壤碳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黏粒有可能并非土壤固碳的驱动因子。气候因子可能是影响水稻土碳储量变化的另一主导因子,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3.
为给培育油茶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华硕’、攸县油茶及其F1代优株的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F1代优株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0.821 5、0.324 7、0.151 7 mg·g-1,低于‘华硕’,显著高于攸县油茶;(2)F1代优株的光补偿点最低,仅为45.53μmol·m-2s-1,三者对光强适应范围由大到小依次为‘华硕’、F1代优株、攸县油茶,F1代优株表观量子效率最大,达到0.053μmol·s-1;(3)F1代优株与亲本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宽大的单峰型,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同一时刻F1代优株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攸县油茶和‘华硕’。F1代优株对光的利用效率最高,表现出较高的光合效能,光合作用能力最强,说明F1代优株很可能是高产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4.
秸秆带状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不同剖面深度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易氧化态碳(EOC)的影响,于2017—2020年在甘肃省布设秸秆带状覆盖试验,设玉米整秆带状覆盖(TSM)处理,以黑膜双垄沟全膜覆盖(TPM)和传统露地平作(TNM)为对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65.
收集江西一个红壤水稻田长期肥料试验中产量、施肥量、土壤有机碳等资料,结合对农田生产中各项生产资料和管理活动的投入进行调查,对不同施肥处理下系统的生产力、碳投入排放与碳收集效应进行分析.并估算系统的碳汇,评价了不同处理下生产力的碳成本与碳汇效益.结果表明,种植双季稻下化肥配施和化肥有机肥配施下的稻田总碳汇分别为-2.2和-3.2 t C·hm~(-2)·a~(-1),但在两季生产中并无显著差异;相应地,有机无机肥配施比纯化肥配方施肥产量提高了30%左右,而碳汇量提高了50%左右.证明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是一种可以增产增汇的关键农业生产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66.
优化北虫草酶活测定条件,为北虫草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品种鉴定提供参考,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从pH、温度及底物浓度3个方面研究北虫草中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的最适方法。结果表明:北虫草中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是温度50℃、pH 7.0和酶液量0.9mL,酶活最高值为0.138 04U/g。  相似文献   
67.
68.
杨宁  马绍英  马蕾  张旭辉  王娜  李胜  柴强 《草业学报》2020,29(6):144-152
重茬障碍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在豆科作物种植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本研究以‘定豌8号’和‘陇豌6号’为供试材料,以豌豆根瘤菌‘ACCC15657、ACCC15735’和苜蓿根瘤菌‘Da99’为微生物材料,通过盆栽重茬种植,分析接种不同根瘤菌对豌豆苗的地上部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茬种植的‘陇豌6号’幼苗中,较不接菌重茬对照,接种单一根瘤菌‘ACCC15735’ MDA含量显著降低,接种复合2种菌‘ACCC15657+ACCC15735’地上部生物量、SOD、POD及CAT活性和Pro含量显著提高,接种复合3种菌‘Da99+ACCC15657+ACCC15735’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在重茬种植的‘定豌8号’幼苗中,较不接菌重茬对照,接种复合2种菌‘ACCC15657+ACCC15735’POD活性与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与Pro含量显著增加,接种复合3种菌‘Da99+ACCC15657+ACCC15735’地上部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显著提高。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接种根瘤菌的各处理隶属函数平均值均高于重茬对照。在‘定豌8号’幼苗中,接种复合3种菌‘Da99+ACCC15657+ACCC15735’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抗重茬能力最强。在‘陇豌6号’幼苗中,接种复合2种菌‘ACCC15657+ACCC15735’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因此,接种根瘤菌可有效提高豌豆幼苗对重茬障碍的抵抗力,且接种复合菌较单一菌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69.
维生素B1是影响羊肚菌菌丝体生长的环境因素之一,基础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B1可促进菌丝体的生长。试验研究M延-5、M延-12、M川美3种羊肚菌菌丝体生长所需的最适维生素B1浓度范围,结果表明,M延-5、M延-12、M川美菌丝体生长最适维生素B1浓度分别为25~30、15、15 mg/L。  相似文献   
70.
土壤呼吸排放是陆地生态系统土气交换快速而活跃的途径之一,对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太湖地区一个代表性水稻土水稻收割后土壤基底呼吸CO2排放进行了昼夜观测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区平均土壤呼吸与CO2排放速率在CO2-C.12.2~25.2.mg/(m2h)之间,日排放量在CO2-C.327.2~604.1mg/(m2d)之间,低于文献报道的森林和草地及旱作农田的土壤呼吸;与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相比,长期单施化肥CO2日排放量提高了55%~85%,并且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对土壤(5.cm)温度的响应敏感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呼吸CO2排放强度与土壤微生物N(Nmic)、微生物C∶N(Cmic/Nmic)和P的有效性有密切的关系;生物有效N和P的有效性显著地影响着土壤呼吸与CO2的生成和排放。本试验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水稻土的固碳效应。但是,供试不同小区土壤呼吸排放强度的变异隐含着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可能使与高呼吸活性有关的微生物群落发生改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