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3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筛选具有广谱拮抗活性的外生菌根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和生长速率法(复筛)测定了6种外生菌根真菌对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抑制效果较好的生防菌进行生长及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彩色豆马勃Pt01在初筛试验中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为40.1%~49.7%,在复筛试验中抑菌率为78.5%~91.8%,抑菌作用整体高于其他外生菌根真菌。条件优化后发现,Pt01在28℃、p H值为7.0、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钾时生长最好;其最佳发酵条件:温度为30℃,初始p H值为6.0,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时间为5 d,转速对不同病原真菌抑菌率各有不同影响,需要单独考虑最佳转速。彩色豆马勃菌株Pt01对5种受试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优化其生长和发酵条件为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选取我国南方三种典型水稻土的长期试验田,采集长期不同处理下的未破坏土壤样品,采用低能量超声波分散法分离得到不同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组,研究不同处理下这些团聚体颗粒组中的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及其分配变化,探讨土壤有机碳积累与团聚体物理保护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三种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组成以200—20μm和20~2μm粒径为主,分别占22%~43%和27%一44%,微团聚化作用较强。SOC含量以2000—200μm和〈2μm粒组中最高;而易氧化态碳(Labile organic carbon,LOC)主要富集于2000~200μm粗团聚体颗粒组中,其占SOC的比例(LOC/SOC)也是以该粒径中明显最高。直径为2000—200μm的粗团聚体颗粒组作为新增有机碳的主要载体,随不同耕作和施肥等长期处理的变化最为强烈,其中又以红壤性水稻土的SOC和LOC随不同施肥的变化最为强烈,说明其良好管理下的有机碳累积效应最为显著。统计分析表明,全土的有机碳积累量与2000~200μm粗团聚体的有机碳积累量之间的关系可用抛物线拟合(R2=0.95,n=8)。由此看来,长期试验下新固定的有机碳积累及其粗团聚体保护可能存在某种饱和机理。计算表明,供试水稻土的粗团聚体保护在长期试验期内还未达到其饱和限,本研究结果支持了我国学者对于近20年来南方水稻土特别是红壤丘陵区水稻土有机碳固定速率较高的认识。同时,红壤性水稻土的粗团聚体保护作用最强,仍然具有明显的固碳潜力,这也提示土壤中氧化铁对水稻土中有机碳的固定和化学稳定可能有重要贡献,水稻土固碳的团聚体保护作用与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化学结合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3.
以湘晚籼13号、谷梅4号、75–1–127(CK1)和CO39(CK2)为材料,用21份来自不同稻区的稻瘟菌菌株室内接种,采用室内苗瘟鉴定和田间病圃鉴定的方法,明确Pigm基因供体亲本谷梅4号和受体亲本湘晚籼13号的稻瘟病抗性表现及抗菌谱;根据Pigm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和筛选高效多态分子标记T9E4;利用获选分子标记,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连续回交育种实践,培育高抗病株系。结果表明:Pigm基因供体亲本谷梅4号和受体亲本湘晚籼13号的抗性反应及抗菌谱存在明显差异,抗性频率分别为95.2%和61.9%。大田病圃稻瘟病抗性鉴定表明,谷梅4号高抗苗瘟和穗瘟,而湘晚籼13号高感苗瘟和穗瘟。T9E4标记引物在谷梅4号和湘晚籼13号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1条约750 bp和1条约1 800 bp的稳定明亮条带,且PCR产物可以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快速检测,标记辅助选择效率达100%。通过连续回交、自交及分子选择,培育出1个含有Pigm纯合等位基因、高抗苗瘟和穗瘟,且主要农艺性状与湘晚籼13号高度相似的BC5F3株系,实现了定向改良目标。  相似文献   
84.
蚯蚓堆肥用作苹果育苗基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穴盘栽培的方式,以不同比例的蚯蚓堆肥替代草炭调配育苗基质配方,用于苹果的育苗效果研究,通过比较苹果苗生长状况,以为蚯蚓堆肥在果树育苗上的应用提供参考。试验设置4个处理,包括传统草炭基质处理(对照)、蚯蚓堆肥25%、50%、100%替代草炭基质处理,对苹果苗的株高、茎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壮苗指数、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蚯蚓堆肥不同比例替代草炭(25%、50%、100%)均能够增加苹果苗的地上生物量,以全替代(100%)的效果最为显著,全替代处理下苹果苗的存活率提高了15%,根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干重和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23.40%、47.61%、5.88%、38.57%、20.17%、228.75%。因此,蚯蚓堆肥可以全替代草炭用作苹果苗的育苗基质,且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可以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循环转化,降低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85.
本文优化了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 M-1发酵液对柑橘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的抑制发酵条件,为柑橘炭疽病菌生物防治提供研究基础。通过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法,研究了烟管菌M-1菌株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拮抗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烟管菌M-1对柑橘炭疽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达65.7%,显著高于化学农药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发酵条件优化后,当C/N 7.5,初始pH 6.5,装瓶量36%,发酵时间22 d,转速180 r/min,温度30℃时,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抑菌率最高,达71.1%。本研究首次发现烟管菌M-1对柑橘炭疽病菌具有很好的拮抗作用,并确定了最优的发酵条件组合,这将为利用烟管菌防治柑橘炭疽病的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6.
氧化铁辅助农业固碳减排的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水稻秸秆、猪粪、污泥和颗粒有机肥,添加氧化铁后分别进行室内好气培养(25℃)和田间填埋矿化(夏季),以探索农业固碳减排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室内好气培养条件下,氧化铁明显降低了水稻秸秆、猪粪、污泥和颗粒有机肥的CO_2释放速率,整个培养期间的CO_2累积释放量分别由未添加氧化铁的10 934.45、5 426.12、5 288.43和794.90 mg CO_2-C·kg~(-1)降低为添加氧化铁的125.47、1 535.15、1 473.36和498.72mgCO_2~C·kg~(-1),以水稻秸秆的效果最为显著.田间填埋条件下,除了颗粒有机肥的有机碳降解速率基本未受氧化铁影响外,其余3种有机物料在每一取样阶段的有机碳降解速率均受到了氧化铁的有效抑制.填埋90 d后,水稻秸秆、猪粪和污泥的有机碳降解速率分别由未添加氧化铁的34.06%、14.91%和19.90%降低为添加氧化铁的24.25%、9.45%和14.24%,也以水稻秸秆的效果最为显著.可见,无论是室内好气培养还是田间填埋矿化,氧化铁均表现出对有机物料矿化降解的有效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有机碳固持能力.  相似文献   
87.
为了改良籼稻恢复系R747及其杂交种的稻瘟病抗性,以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籼稻品系75-1-127为供体亲本,以R747为受体及轮回亲本,利用Pi9基因内功能标记,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实践。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室内接种试验表明,75-1-127与R747对来自国内外不同稻区的24份稻瘟菌菌株的抗菌谱差异显著,抗性频率分别为91.7%和41.7%,两亲本在田间自然病圃苗瘟抗性表现分别为高抗和高感;根据Pi9基因序列信息开发了一个共显性多态标记SPL-1,该标记在75-1-127和R747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一条745 bp和一条850 bp的条带,标记基因型对稻瘟病抗感表型的选择效率为100%;从BC6F3株系中遴选出一个高抗苗瘟的改良恢复系R747-Pi9,并用它与不育系培矮64S、P88S和桃1A分别配制出高抗稻瘟病的杂交种;利用分布于水稻全基因组不同位点的220个SSR标记,分析了改良抗病恢复系R747-Pi9与受体亲本R747的遗传背景差异,结果表明R747-Pi9对R747的背景回复率为0.94。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育种,成功定向改良了恢复系R747及其杂交种的稻瘟病抗性。  相似文献   
88.
秸秆或生活垃圾热裂解转化生物黑炭的产业化技术已经成熟,生物黑炭固碳减排方法学是进行自主碳交易的必备技术依据。基于河南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物黑炭的生产工艺,对秸秆燃烧(基线)和转化生物黑炭以及农业应用(项目)整个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碳汇清除量进行了评价。采用该方法学,对已经进行的秸秆生物质黑炭的生产和稻田施用的总效应初步估计为秸秆产生净碳汇249-398kgCO2-e·t^-1。可以看出秸秆生物黑炭具有显著的固碳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89.
气象因子对太湖地区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太湖地区气象因子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厘定影响农田土壤水分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野外试验研究平台的旱作物生长季监测数据(逐日气象资料和土壤水分资料),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直接通径系数和间接通径系数、决策系数。【结果】(1)供试实验基地农田土壤水分与日降水量、日蒸发量、日照时长、平均风速及日最大空气湿度等因子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8、-0.566、-0.454、-0.331及0.371),但与日最高气温不显著相关;(2)通径分析表明,气象因子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直接影响大小顺序为:日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长>日蒸发量>日平均空气湿度>日最低气温>日最小空气湿度>日最高气温>日最大空气湿度>日平均气温,但计算的决策系数表明,日降水量对土壤水分的综合决定能力最大;(3)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旱田土壤水分的气象因子多元回归模型:Y=10.174+0.386X4+1.095X7-0.509X8-0.766X9-0.345X10(R2=0.912,P<0.01),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气象因子对太湖地区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其中降雨量的影响最为主要。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可以用来预估气象因子变化下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变化,但还需要更长时期监测的验证。  相似文献   
90.
当前我国耕地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化肥农药的滥用。一方面,由于农户没钱或为了省钱,挑选便宜的药性强的农药使用,安全性方面很难保证。另一方面耕地连年使用化肥,地力逐渐下降,造成越不施肥就越不生长的局面。但是,如果农户不使用农药化肥,农产品就会遭受虫害,长相影响美观,销售就成问题,收入就会下降。土壤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土壤有较大的"缓冲"能力,污染往往不易察觉,一旦污染将很难恢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