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1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对选育的14份番茄品系果实品质进行多元分析及综合评价,为适宜河西荒漠地区栽培的加工番茄新品种选育和杂交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西荒漠绿洲区的215,511,512,513,515,516,517和L8,L9,L10,L11,L12,L13、L14共14份番茄品系的成熟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单果质量、果实硬度、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番茄红素、VC、可滴定酸、总酚、类黄酮含量等11项指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番茄果实品质。【结果】(1)不同番茄品系间果实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5.45%~41.99%,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与番茄红素含量、果实硬度和类黄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果实纵径与横径和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溶性蛋白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2)主成分分析显示,提取的5个主成分为果实纵径和可溶性糖、总酚、VC、番茄红素含量等品质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88.542%,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为7.5时,14个番茄品系可分为3类,各类群间果实品质差异较大,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4)215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其次为516和L8,三者适宜作为加工型番茄品种选育、遗传改良和加工的材料。【结论】14份番茄品系果实品质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备筛选优良加工型种质的可能。  相似文献   
72.
开封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的元素构成及含量与土壤质量有密切的联系,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对农业区域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文以开封市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28种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状况。研究采用统计分析、地统计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找出了研究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开封市表层土壤多数地球化学元素空间自相关性强;水平方向上,不同质地的土壤元素含量差异明显;纵向上,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区域富集系数普遍偏低,而N、P、K、Corg及重金属元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表现出局部富集;开封表层土壤多数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平均值比河南省和全国背景值低,而CaO、MgO、Corg、Na2O、Al2O3含量平均值明显比全国背景值高。  相似文献   
73.
胁迫相关蛋白(SAPs)是一类具有A20/AN1锌指结构域的蛋白,在植物中主要参与逆境胁迫响应。为探究小麦胁迫相关蛋白基因TaSAP12-D在耐盐胁迫中的功能,本研究以小麦品种旱选10号为试材,克隆得到TaSAP12-D基因,利用农杆菌瞬时注射烟草叶片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进行不同组织和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分析,利用蘸花法将TaSAP12-D转化到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中并进行耐盐性分析。结果表明,TaSAP12-D基因全长519 bp,编码17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8.41 kDa,等电点为9.21。亚细胞定位显示,TaSAP12-D在烟草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qRT-PCR结果显示,TaSAP12-D在小麦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胚芽、根和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幼苗期的叶中表达量最高。在盐胁迫条件下,TaSAP12-D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在150 mmol·L-1NaCl处理条件下,过表达TaSAP12-D拟南芥的存活率显著提高,表明TaSAP12-D可以增强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性。另外,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盐胁迫相关...  相似文献   
74.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在大气存留时间长且破坏臭氧层的重要温室气体。农业土壤源N2O是其重要来源,具有产生路径广、影响因素多、调控复杂等特点。减少农业土壤N2O排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含有N2O还原酶的N2O还原细菌能将N2O还原为氮气(N2),这是目前已知的微生物还原N2O唯一的汇。直接应用微生物减少农业土壤N2O排放是一种新兴的减排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农业土壤N2O的生物源与汇,重点论述了N2O减排微生物的筛选及应用策略。综述了微生物介导的农业土壤N2O减排的两种微生物生态学机制:一种是利用含有nos Z基因的N2O还原细菌直接减少N2O排放,另一种是利用能改变N2O还原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及其活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间接减少N2O排放。最后,讨论了影响微生物介导的...  相似文献   
75.
分析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硒吸收在不同追氮量下的具体表现,从而确定适宜的追氮量,提升小麦种植水平。以河南省内乡县周麦18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基础氮肥为165.0 kg/hm2,拔节期追肥,试验组设3个追氮水平,即34.5 kg/hm2(T1)、51.8 kg/hm2(T2)、69.0 kg/hm2(T3),对照组不追施氮肥,分析不同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硒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2的小麦产量最高,较CK高57.5%;T2的小麦籽粒氮含量最高,较CK提升52.9%;与对照组相比,追氮可以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T1—T3分别较CK提高8.7%、34.7%、14.7%;与对照组相比,追氮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T1—T3分别较CK提高12%、48%、16%。综合来看,基础氮肥为165.0 k...  相似文献   
76.
李秋洋  张欢欢 《新农业》2023,(20):23-24
<正>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想要推动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就需要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以此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应用,及时发现和调整我国林业发展的不足之处,最终提高林业生产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及应用效果不断提高,推动了林业生产内部改革。1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1.1明确区域林权归属  相似文献   
77.
西藏不仅面临境外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同时也面临境内入侵更大的风险,更为严重的危害。初步调查西藏农业入侵昆虫有200种余种,确认其中34种危害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亿元以上。70年来,西藏入侵有害昆虫危害已经超越了本土有害昆虫,对于农业、林业、果树、蔬菜等发展造成很大影响。本文探讨了西藏农业重大有害入侵昆虫的来源、途径及确认依据,提出加强进口检疫,加强就地育苗力度,加强入侵有害昆虫调查与防控技术等研究,是降低入侵风险,确保西藏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安全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78.
随着茶叶产业结构变化,红茶的需求量逐年增大。规模化、品牌化的生产方式迫切需要加工工艺的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文章针对红茶加工的原料判定、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主要工序,解析其过程中特征品质的变化指标,综述了视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智能算法等在各工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未来茶叶加工的智能化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智能化红茶生产线建设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9.
可视化建模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水稻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过程。水稻叶片是其进行光合作用及生产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叶片可视化模型,可为水稻科学栽培和提高产量提供辅助决策。基于VC++结合OpenGL的方法,根据真实水稻叶片的三维形态特征,运用数学知识,对水稻叶片建立数学模型。选择B样条曲线对此进行模拟,并运用B样条曲线的递推定义及其公式实现对水稻叶片边缘曲线和主叶脉曲线的建模,进一步实现水稻叶片在二维平面上的三角网格化模型。基于主叶脉积分的数学方法,对主叶脉顶点在不同位置上的弯曲效果进行实现。最后实现运用均匀B样条曲线建立水稻弯曲模型,并对其三角网格化。运用B样条曲线描述水稻叶片边缘叶脉和主叶脉信息的方法,能够较好反映叶片特征,使水稻叶片三维可视化建模仅与叶脉的边缘曲线、主叶脉、最大叶宽、最大叶长等信息相关。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