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山东省主要推广品种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艳  赵延明 《玉米科学》2014,22(2):139-144,149
2010~2011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进行3个播期下的田间自然鉴定,评价山东省主要推广品种对玉米粗缩病(MRDV)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粗缩病的抗性在不同品种、不同年份和不同播期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18个供试品种中,仅青农105表现为抗病;登海3622、邦玉358、金海5号和农大108表现为感病;先玉335、农华101、蠡玉16、丹玉86、金海604、先玉688、济单7号、隆平206、登海605、郑单958、鲁单818、蠡玉37和中科11均表现为高感。播期间比较,青农105在6月5日播种感病最轻,其次为5月10日和5月25日;其他供试品种在5月10日播种感病最轻,5月25日和6月5日播种感病较重,调整播期能降低粗缩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通过病情指数可以准确预测玉米粗缩病导致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32.
为明确λDNA导入普通小麦中国春诱导的λD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表现及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对受体中国春、不育系、普通小麦LM14及其杂种后代进行了室内考种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λD型不育系不育度高,受体中国春对其具有较好的保持作用,LM14对其较好的恢复作用。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观察发现,受体中国春的PMC染色体异常率为0.91%,λD型不育系的PMC染色体异常率为2.04%,染色体异常类型主要有染色体落后、单价体、染色体桥、微核等。  相似文献   
33.
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地于2012年设在黑龙江省前进农场科技园区,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选择肥力水平基本相同的4个池子,每个处理1个池子,试验设4个处理,2次重复,各处理分别在底肥时施入生物硅肥,氮、磷、钾肥用量相同,施肥量及施用方法按照当地常规进行。底肥在最后一遍水整地之前施用,蘖肥在水稻缓苗后施入  相似文献   
34.
特用玉米种子沙引发处理对其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3种特用玉米为材料,测定沙引发处理后种子萌发指标、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沙引发能显著提高糯玉米和甜玉米的种子活力,对3种特用玉米的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沙引发处理显著提高了3种类型特用玉米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沙引发效果受基因型影响,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沙引发能够提高幼苗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幼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5.
玉米胚乳细胞淀粉质体的发育和增殖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海艳 《玉米科学》2009,17(4):58-60
采用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法观察了玉米胚乳细胞淀粉质体发育和增殖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授粉后10 d,淀粉质体几乎完全被淀粉充满;授粉后15 d,淀粉质体已发育为成熟的淀粉粒,成熟期淀粉粒与蛋白质体排列紧密。玉米胚乳细胞淀粉质体增殖有被膜出泡、外凸,以出芽方式形成淀粉质体;淀粉质体被膜缢缩形成淀粉质体;以中间隔板形式形成淀粉质体;淀粉质体被膜向内出泡,在淀粉质体内形成新的淀粉质体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36.
以甜玉米为试材,以普通玉米为对照,对比分析甜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种苗转化过程中,两类型玉米胚乳淀粉含量和盾片脂肪含量(除0~2天外)呈下降趋势;甜玉米胚乳淀粉含量显著低于普通玉米.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脂肪水解酶活性逐渐降低;种苗转化前期,甜玉米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水解酶活性均低于普通玉米,后期差异不大.因此,贮存物质和种苗转化前期的酶活性是限制甜玉米种苗转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
胶东地区夏玉米适宜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艳  刘文龙 《种子》2016,(7):116-118
选用山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12个夏玉米品种,通过田间种植试验,对生育期、抗病性、植株性状、果穗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鉴定,以筛选适合胶东地区种植的夏玉米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抗倒伏品种有金海5号、青农11、菏玉157、登海605,高抗病品种有登海605、登海3622、金海5号、青农11,产量居前3位的品种为登海605、郑单958、隆平206.综合各鉴定性状,最适宜在胶东地区种植的夏玉米品种是登海605.  相似文献   
38.
基于叶片面积玉米叶片保绿度开花后衰减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采用Excel工作表及Origin7.0统计分析软件对基于绿叶面积玉米叶片保绿度开花后衰减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开花后叶片保绿度衰减符合方程y=aeb-cx/(1+eb-cx);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保绿度衰减启动时间、最大衰减速率和最大衰减速率出现时间等衰减特性差异较大;即使相同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片衰减特性也不尽相同。采用y=aeb-cx/(1+eb-cx)模拟方程能比较全面揭示叶片保绿度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9.
玉米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灌浆速率、蔗糖代谢、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了解玉米籽粒淀粉积累的控制机理。【方法】以高淀粉玉米(费玉3号)和普通玉米(豫玉22)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采用比色法测定蔗糖含量,采用双波长法测定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化动态,参照Douglas等的方法测定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参照Nakamura等的方法测定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和去分支酶(DBE)的活性。【结果】灌浆速率、蔗糖含量、淀粉积累速率及SS、GBSS、SBE活性的高低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授粉后10 d后,费玉3号上述指标均高于豫玉22。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浆中后期SS活性与淀粉积累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ADPGPPase、DBE活性与淀粉积累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GBSS活性与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灌浆速率相关性不显著;SBE活性与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ADPGPPase和DBE不是影响玉米籽粒中淀粉积累的关键酶;SS是淀粉积累的限速因子;GBSS对直链淀粉积累起重要的调节作用;SBE对支链淀粉积累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0.
航天搭载小麦诱变SP1代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为了对经航天搭载后(SP1)和留地面未经搭载的同一小麦品种主要苗期性状和成熟期性状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以足够纯度和数量的烟2070、烟农24、烟农19、烟农21四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经“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搭载后与留地面未经搭载的同一小麦品种在相同环境下共同播种。【结果】小麦苗期性状有较大变化,表现为发芽率提高,出苗率和存苗率降低,白化苗出现,分蘖力和抗冻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航天搭载有可能降低小麦种子苗期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御能力。四个小麦品种SP1代变异株率为2%~3%;成熟期SP1代变异株性状也有较大变化,表现为生育期显著缩短,结实率有所提高,株型向松散趋势发展,穗型则均表现为棍棒形,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变化品种间表现不一致。【结论】航天搭载诱发了小麦多种生物学性状变异,其中一些变异在处理当代即表现出来;航天搭载诱发的变异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这种变异可能是随机的,也可能与品种遗传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