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苹果是我国第一大园艺作物,2016年中国苹果栽培面积已达246.69万hm^2,总产量为4 388.23万t,居世界首位。苹果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特色产业。我省苹果栽培受传统栽培技术、观念及对栽培技术理解能力的影响,普遍存在树体高大、枝量过大、树形不规范、结构紊乱、主次不分明、整形时间长等问题,造成果园郁闭、通风透光差、光合能力弱、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管理不方便、果实品质不佳等问题,管理费工费力,经济效益普遍较低,严重影响果农经营的积极性,制约了苹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郁闭低效苹果园的存在,也说明我省水果产业具有很大的增产、增效空间,认真进行改造,对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果业增效、果农增收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12.
辽宁省苹果栽培具有百年历史,辽南、辽西都位于全国两大优势区域之一的“环渤海苹果优势产业带”内,全省现有苹果栽培面积20.4万hm^2,产量280万t,年出口量20万t左右,经济效益达50亿元以上。苹果是我省农业五大优势产业之一,是我省农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些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大作用。辽宁各地苹果栽培管理水平差距较大,辽南、辽西老果区苹果栽培历史较长,技术力量相对较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少;辽北、辽东等一些新果区苹果栽培时间较短,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较多。现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13.
【目的】掌握高纺锤形‘岳阳红’/‘77-34’/山定子苹果幼树至结果树树体结构参数、枝类组成比例、产量、果实品质形成的动态规律,为该自主知识产权良种良砧组合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定子作基砧、分别嫁接‘77-34’和‘GM256’矮化中间砧并嫁接‘岳阳红’苹果品种为试材,调查2种砧穗组合树体在栽植后第2~7 a(年)的树体生长量、枝类比例、产量、果实品质的年生长动态变化。【结果】‘77-34’和‘GM256’中间砧对‘岳阳红’苹果树体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2010—2016年‘77-34’中间砧树高、冠径、覆盖率和主枝数量增长速率高于‘GM256’中间砧;‘77-34’中间砧品种/矮化砧木干周粗度比值高于‘GM256’中间砧。与‘GM256’中间砧相比,‘77-34’中间砧总枝量增长速度高于‘GM256’中间砧,2015年(7 a生)‘77-34’中间砧总枝量与2016年(8 a生)‘GM256’中间砧总枝量相近;2种砧穗组合苹果树均在2012年开始结果,‘77-34’中间砧连续5 a的产量均高于‘GM256’中间砧,不同冠层高度内果实品质存在差异,上层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固酸比、色差值等指标优于下层,相同冠层高度内,‘77-34’中间砧单果质量、硬度、固酸比、色差值等指标高于‘GM256’中间砧。【结论】‘77-34’中间砧致矮性弱于‘GM256’中间砧,总枝量和短枝比例高于‘GM256’中间砧,早果性与‘GM256’中间砧相当,但丰产性和果品质量优于‘GM256’中间砧。综合各性状指标,认为高纺锤形‘岳阳红’/‘77-34’/山定子砧穗组合综合表现优于‘岳阳红’/‘GM256’/山定子。  相似文献   
314.
参照GeneBank已登录的黄病毒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建立基于黄病毒通用引物的巢式PCR检测体系,为黄病毒特别是新发黄病毒提供了高效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基因组的比对,选择NS5基因保守区设计了4条通用简并引物Flav P1~Flav P4,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巢式PCR反应体系,并应用到鸭黄病毒的检测中。该体系仅能扩增鸭黄病毒目的基因而不能扩增其他病毒,且敏感性达到90copies.μL-1,比普通PCR高出1 000倍。同源性和进化分析表明,鸭黄病毒属蚊媒黄病毒类恩塔亚病毒群,与坦布苏病毒及近期发现的BYD病毒关系最近。以上结果表明,设计的黄病毒引物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特异性,其巢式PCR敏感性高,该体系成功地进行了鸭黄病毒的检测,验证了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15.
以8年生岳阳红/平邑甜茶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每667 m2产量2 000、2 500、3 000 kg等3种负载量对树体结构、叶绿素、光照强度、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产量2 500 kg,枝量69 139个,长中短枝比例1∶2∶7,较合理;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鲜重随着负载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60%~80%占比在70%以上,强光区和弱光区比率较低,有利于花芽分化和优质果的形成;果面光洁度好,易着红色,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适宜,品质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316.
以一年生盆栽岳华/辽砧2号/山荆子、岳华/GM256/山荆子、岳华/77-34/山荆子和岳华/山荆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在持续淹水胁迫下,不同中间砧对岳华叶片和根系抗氧化酶、非酶类抗氧化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淹水过程中,各砧穗组合叶片和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说明树体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和非酶类抗氧化物含量来抵抗氧化胁迫和增加渗透调节;各组合的保护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淹水后7~14 d出现差异,且淹水后7 d岳华/GM256/山荆子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辽砧2号组合最低。在淹水后7~14 d, GM256作为中间砧抗淹水能力最强,建议在降水量较多的辽宁丹东、大连等地优先考虑该组合。  相似文献   
317.
苹果在我国水果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在其种植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这与我国水资源匮乏并不匹配。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果园中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已迫在眉睫。该文对苹果园目前常用的一些灌溉模式进行概述,为在苹果园推广更好的节水灌溉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8.
<正>绥中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水热同期,降水集中,日照充足。是环渤海地区苹果优势产区。该县前所镇大架子村梁永贵是下岗职工,2008年开始种植苹果,果园面积20.67 hm2,主栽品种‘寒富’,授粉品种‘富士’‘嘎拉’‘金冠’‘中秋王’等。采用传统宽行稀植栽培模式,株行距4 m×4 m,小冠疏层形整形。2013年开始见果,2015年进入盛果期。由于不懂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19.
<正>我省地处环渤海苹果优势产区,2018年苹果栽培面积20.4万hm2,总产量293.9万t。我省苹果栽培时间较长,受传统栽培技术、管理观念的影响,果农的思想比较保守,在技术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接受新技术较慢,其中包括整形修剪。由于修剪不当,导致结果晚、见效慢、质量低、效益差,直接影响果农的经济收入,苹果整形修剪技术需要更新和提高。现代苹果树整形修剪以优质高效和省力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320.
<正>‘王林’苹果,日本品种[1,2]。原产日本福岛县,其起源通常认为是产于‘印度’与‘金冠’混植园中,以‘金冠’种子播种后,从实生苗中选出的,1952年命名,是日本的重要栽培品种。我国1978年从日本引入后,在主要苹果产区均有少量栽培。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苹果研究室于2009年春季从前所果树农场引进‘王林’苹果接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