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9篇
  12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矮壮素对野生蓝花棘豆花序矮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野生蓝花棘豆的生物学特征和栽培观赏价值,研究了不同浓度矮壮素(CCC)处理对蓝花棘豆花序长度和花朵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矮壮素对野生蓝花棘豆花序生长有矮化效应。随着CCC浓度的增加,花序长度和花朵数均呈缩减趋势,但花序长度缩短效果较花朵数减少程度显著。施用CCC后,花序节间缩短,使得花序紧密,提高了蓝花棘豆的观赏价值。其中,CCC施用浓度为156 mg/L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2.
基于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江西省生态安全数量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基尼系数的基本内涵,构建了基于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16项评价指标总体达标率为81.25%,数量化评价结果为:生态环境安全等级较高,但资源分布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GDP结构不合理)是影响江西省生态安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绿色GDP及其贡献率对区域生态安全的意义重大;(3)森林面积与GDP的基尼系数最大(0.4794),废污水排放量与GDP的基尼系数最小(0.0546);(4)从水资源总量与森林面积的基尼系数(0.0749)和森林蓄积的基尼系数(0.1103)可以从另一角度证明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最后,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发展利用方向,实现江西由生态大省向生态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63.
冷冻调理食品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冷冻调理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冷冻调理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以速冻水饺为例,叙述了HACCP体系在调理食品的品质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4.
耐盐碱转基因大豆对盐碱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转入BADH基因的耐盐碱转基因大豆株系(SRTS)和其受体黑农35(HN-35),以及野生大豆(Y-21)、当地主栽品种抗线王(K)和盐碱敏感性品种合丰50(HF-50)为材料,在大田盐碱土壤条件下封闭种植,比较分析了耐盐碱转BADH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受体野生型大豆HN-35,SRTS、K和Y-21在苗期、花期和结荚期均表现出较高的有效磷、无机磷、微生物量磷含量以及较低的有机磷含量,以苗期和花期差异最为明显;SRTS植株根际土壤p H值在生长发育前期显著(P0.05)低于HN-35,与Y-21和K差异不明显,而生育后期SRTS与HN-35差异不显著。根际土壤有机磷细菌数量在苗期、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SRTS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大豆,无机磷细菌数量SRTS在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占优势。且分别与微生物量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07**;R=0.715**)。同时,SRTS根际土壤酸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在各时期均显著(P0.05)高于HN-35,以花期差异最为明显;而两者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仅在鼓粒期达显著水平。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在大豆生长的一些时期,耐盐碱转基因大豆可能通过根系释放大量H+,使磷素转化的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增强盐碱土壤无机磷的水解和有机磷的矿化能力,促进磷素的循环和有效磷含量的提升,但其影响程度具时期性,且后期基本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65.
案例教学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多个学科的研究生课堂教学之中,而农学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较少,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鲜见。从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案例选择的角度分析,结合"常见除草剂药害症状诊断与补救"案例的教学实践,阐述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的选取原则、案例的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的组织,以及案例的课堂总结等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为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采用膜下滴灌种植方式,研究黑龙江大庆地区玉米基于叶龄指数管理的氮肥施肥次数及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率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次追肥(T3,叶龄指数30%、60%、100%等比例3次追肥)条件下、追氮量为120 kg/hm~2处理时,玉米子粒产量最高,为12 405.29 kg/hm~2,显著高于T3条件下其他追氮量处理,显著高于覆膜传统追肥处理和覆膜不施肥处理。在追氮量为120 kg/hm~2处理下,T3显著高于T2(叶龄指数30%和60%等比例2次追肥)和T5(叶龄指数30%、45%、60%、100%、抽雄吐丝后15 d等比例5次追肥)追肥处理(P0.05)。成熟期氮素吸收量表现为T3处理、追氮量150 kg/hm~2时最大,达241.82 kg/hm~2,比T2和T5追肥处理提高3.8%和1.6%,比T3处理下各追氮量处理提高0.6%~37%。  相似文献   
67.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以玉米庆单3号为供试品种,于2016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实习基地进行试验,在喷施叶面肥黄金宝一号条件下,设置了3个处理,分别为CK:不喷施叶面肥;A1:喷施叶面肥浓度为0.150%,兑水300kg·hm~(-2);A2:喷施叶面肥浓度为0.107%,兑水300kg·hm~(-2),研究叶面肥对玉米叶绿素、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喷施叶面肥黄金宝一号后,在一定范围内,可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能利用率与光能转化率;光合速率增强,延缓叶片衰老,可增加干物质积累的数量和质量;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也分别增加了0.2~0.4行、3.3~3.4粒和0.89~1.40g,其产量与对照CK相比多增产540.39~99.48kg·hm~(-2)。玉米喷施叶面肥黄金宝一号后可增加叶面积和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68.
寒地半干旱区鲜食玉米品种适应性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8个鲜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针对寒地西部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鲜食期的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糖、粗淀粉、蛋白质、子粒含水率和维C含量在不同灌浆期、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随着子粒的发育,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子粒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粗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维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曲线变化。根据鲜食玉米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关系,通过子粒含水率结合蛋白质含量和粗淀粉含量确定糯玉米的最佳采收期,子粒含水率结合可溶性糖含量和维C含量确定甜玉米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氮肥分期追施量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特征、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精准、高效地实施玉米膜下滴灌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年和2016年,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大垄双行膜下滴灌田间试验。设置3个氮肥追施水平为90、120和150 kg/hm2,分别以T90、T120、T150表示,在叶龄指数为30% (拔节期)、60% (大喇叭口期) 和100% (吐丝期) 时追施。追施氮肥在三个时期的分配比例设为5∶5∶0 (A1)、3.3∶3.3∶3.3 (A2)、4∶5∶1 (A3)、3∶5∶2 (A4)、2∶5∶3 (A5),设置不施氮肥为对照 (CK)。调查分析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土壤中0—100 cm无机氮含量,计算了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效率。 【结果】 2015年、2016年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两年不同处理产量较对照增幅分别为13.88%~75.72%、13.73%~88.50%,其中T120A4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增幅最为明显,两年不同处理产量分别为11643、12952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同时其可有效调控玉米植株的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使玉米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在拔节后45、60、75天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3.23~50.49、4.61~40.70、2.65~25.48 kg/hm2,籽粒氮素积累量在拔节后75天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8.51%~74.90%。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方面,T120A4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58%~65.01%,玉米农田中0—10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总量为123.75 kg/hm2,0—6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比例为78.33%,均处中等水平,同时T120A4处理土壤-作物系统中的氮素盈余量与损失量分别为9.94、133.70 kg/hm2,均处最低水平,有效降低了氮素淋失的风险。T120A4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较其他处理增幅分别为8.66~31.53 kg/kg、11.76~26.28 kg/kg、3.54%~52.89%,且其氮素土壤依存率低于其他处理1.70%~32.64%,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吸收来自肥料氮的比例。 【结论】 综合考虑玉米籽粒产量、氮素平衡和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追施氮肥120 kg/hm2,在30%、60%、100%叶龄指数时期追氮量分配比例3∶5∶2是最佳的氮肥分期追施方式。   相似文献   
70.
探明不同生物菌肥对烟草靶斑病的防控效果及烟叶农艺性状的影响,为烟草靶斑病的绿色防控及烟草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肥可提高烟草抗病性,促进烟草生长,改善烟株农艺性状。烟草靶斑病侵染初期(7月1日),以益生元有机菌肥(T3)处理防效最高,为51.28%;靶斑病侵染中后期(7月15日),益生元微生物菌肥(T2)处理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最低,防效最高,达60.70%。益生元有机菌肥(T3)对烟株促生作用最佳,烟草株高、叶长和叶宽分别较对照增加9.37%、2.60%和9.01%;海朴海藻有机肥(T1)对烟草的抗病及促生效果相对较差。施用益生元有机菌肥和益生元微生物菌肥对烟草的抗病促生效果较好,推荐应用于烟草靶斑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