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水稻纤维素合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纤维素合酶是参与纤维素β-1,4-葡聚糖链延伸的主要催化亚基,为进一步研究水稻中纤维素合酶的作用机理,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纤维素合酶基因CesA1、CesA2、CesA3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3,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JM109中,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了3种纤维素合酶的...  相似文献   
22.
用餐饮业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餐饮业废弃油脂在甲醇气相进料情况下合成生物柴油,研究了反应温度、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的变化对合成生物柴油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得出餐饮业废弃油脂酯交换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95℃,醇油摩尔比20∶1,催化剂(AR级浓硫酸)用量7%(占油重的7%,下同),反应时间14 h,在此反应条件下生物柴油产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增温对不同作物秸秆在土壤中分解速率的影响。  【方法】  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进行两个生长季的田间填埋试验,观测增温和对照处理下玉米、红薯、大豆秸秆在夏熟作物生长季的分解率以及冬小麦、大蒜、油菜秸秆在秋熟作物生长季的分解率,并以秸秆初始碳含量、氮含量、碳氮比、木质素含量模拟不同处理下不同作物秸秆的分解速率系数。利用模型模拟得到的分解速率系数k值进一步模拟增温和对照处理下不同作物在填埋后不同天数的剩余秸秆质量,将剩余秸秆质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进行回归分析以评估模型模拟效果。  【结果】  增温对玉米、红薯、冬小麦秸秆初期分解率具有显著(P < 0.05)促进作用,而对这3种作物秸秆在其他时间段的分解率无显著影响。增温对油菜秸秆在整个生长季的分解率具有显著(P = 0.029)促进作用。增温对大豆、大蒜秸秆在整个生长季的分解率无显著(P > 0.05)影响。增温对6种作物秸秆分解速率系数均无显著(P > 0.05)影响,而不同作物秸秆分解速率系数之间存在显著(P < 0.05)差异。无论是对照还是增温条件下大蒜秸秆分解速率系数均最高,而大豆秸秆分解速率系数最低,大蒜秸秆分解速率系数超过大豆秸秆2倍。以不同作物秸秆碳含量(C)、氮含量(N)、碳氮比(C/N)、木质素含量(L)为因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可得不同处理下不同作物秸秆分解速率系数的模拟方程 (k = ?1.073C+7.315N+0.223C/N?0.004L+33.900),该方程可模拟92.1% (R2 = 0.921, P < 0.001)的秸秆分解速率变异,描述模拟值和观测值之间关系的线性回归方程斜率非常接近1∶1线。利用模拟得到的秸秆分解速率系数k值对本研究填埋试验中观测的不同填埋天数后的剩余秸秆质量进行验证分析,可见增温和对照处理下不同作物剩余秸秆质量模拟值和观测值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R2 = 0.922,P < 0.001),表明该模拟方程可有效模拟秸秆分解动态。  【结论】  增温比对照显著增加了玉米、红薯和冬小麦秸秆在分解初期的分解率,并增加了油菜秸秆在整个生长季的分解率,但对大豆、大蒜秸秆在整个生长季的分解率没有显著影响。作物秸秆的分解速率系数可用秸秆碳氮含量、木质素含量以及碳氮比进行模拟,用分解速率系数的模拟方程可有效估算对照和增温处理下不同作物秸秆在填埋后不同天数的剩余秸秆质量。  相似文献   
24.
张苗苗  陈文钦 《猪业科学》2023,40(10):33-34
<正>随着畜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规模化猪场的建设需以遵循猪的生物学特性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规划猪场设计、猪场内部系统,确保猪场生物安全等。猪场建设和规划布局的不合理不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还会影响猪场正常的生产效益,影响养猪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
利用甘肃省庆阳市黄土高原8个气象站1971—2018年共48年伏期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伏期降水和伏旱的空间分布特征、伏期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伏旱与春玉米和次年冬小麦产量的关系,用以代表黄土高原塬区董志塬上的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18年春玉米田和1986—2015年冬小麦田伏期土壤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伏期土壤相对湿度与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等的关系。结果表明,伏期降水量最少的是镇原气象站,为123.7 mm,次少的是环县气象站,为125.3 mm,最多的是正宁气象站,为162.5 mm,次多的是华池气象站,为149.9 mm。伏期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伏旱频率最高的是合水、庆城、华池,为41.7%,伏旱频率最低的是宁县,为31.1%,频率从东北向西南递减。伏期降水量20世纪70年代降水偏少,80、90年代偏多,21世纪头10年偏少,2011—2018年偏多。伏期多雨年份比伏旱年份春玉米平均单产高960.0 kg/hm2;冬小麦平均单产高1 599.0 kg/hm2。伏期土壤相对湿度大年比小年玉米平均单产高2 287.5 kg/hm2;冬小麦平均单产高705.5 kg/hm2。  相似文献   
26.
0~6周龄的小鸡称为雏鸡。育雏是蛋鸡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育雏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雏鸡整个培育期的正常生长发育,也影响到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发挥,对种鸡则影响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为探索不同高寒草地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养分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差异以及可溶性有机碳分布特征,以青海省4个高寒草地类型土壤0~10 cm和10~2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以及可溶性有机碳芳香性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并进一步探讨了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各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高寒草地类型各土层土壤中全氮、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高寒草甸类>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荒漠类,且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有降低趋势。不同类型高寒草地各土层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的芳香性指数和腐殖化指数表现出与此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高寒草地各土层中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高寒草甸和高寒草甸草原土壤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较高,结构复杂。可溶性有机碳的芳香性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28.
重金属胁迫对4种草坪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发芽试验探讨Cu2+,Zn2+,pb2+,Cd2+共4种重金属离子胁迫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高羊茅(Festuca elata)和白三叶(Tri folium repens)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草坪草种植的适宜性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对各重金属离子抗性较差,其相对发芽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中Cu2+浓度为400 mg·L-1时(土壤环境质量3级标准)已达致死剂量;多年生黑麦草对4种重金属离子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虽然其相对发芽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但仍有大部分种子顺利发芽;高羊茅在Zn2+为1100mg·L-1处理下其相对发芽率达102.08%,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各处理下其相对发芽率变化趋势与多年生黑麦草类似;白三叶除对Cd2+抗性较强外,对其余3种重金属离子抗性均较差;4种草坪草相对发芽率均随处理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重金属离子对胚根的抑制作用高于胚芽.4种草坪草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多数处理下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说明重金属离子对种子萌发和活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9.
随机选用113头仔猪进行超早断奶与正常断奶对比试验,在两纽仔猪生长性能、断奶母猪发情间隔、疾病情况及其经济效益方面作出比较,论证了仔猪超早断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
1现状及产生原因1.1现状抗生素在20世纪40年代被人类发现,它既可消除细菌,又对治疗个体细胞伤害不大,但伴随着药物的大量使用,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如青霉素的耐药性,开始仅为8%,现今已达77%,有的报告甚至认为在90%以上。在农业及养殖业中,为防治植物病害和促进动物生长,大量的抗生素被应用于果树和饲料中。由于长期用药,尤其是不合理用药,造成耐药菌株的出现及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