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7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59篇
  57篇
综合类   266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中国梅花种质资源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梅花种质资源丰富,在整个梅自然分布范围内,形成总体连续和局部间断格局。川、黔、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一带是梅的自然分布中心。梅花种类繁多,不同品种类型在韵、姿、色、香等方面具有独特自然美和丰富的多样性特征,使之成为中国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植物造景材料之一。现代园林造景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梅花造景的优良传统及其艺术手法与园林要素结合,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形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幽雅景观。  相似文献   
102.
分根交替灌水对棉花生长、光合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丽萍  李彦  唐立松 《棉花学报》2010,22(2):138-144
应用部分根区干燥(PRD)技术,研究分根交替灌水(APRI)、分根固定灌水(FPRI)与全根系均匀灌水(BPRI)对盆栽棉花的生长、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PRI黎明前与正午的叶水势均明显高于FPRI,而与BPRI无显著差异。APRI在叶片水分状况未变化时,显著降低了气孔导度,在维持光合作用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蒸腾量,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与FPRI和BPRI相比分别提高了35.86%和63.51%。APRI处理的棉株在干旱复水后由于补偿效应,叶片生长速率和总叶面积较同等灌水量的FPRI分别提高了67.42%和27.16%。同时,干湿交替刺激APRI处理棉株的吸收根生长,其干重是FPRI的1.39倍。分根交替灌水在节水50%条件下,比同水量固定灌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3.
准噶尔盆地南缘梭梭群落春季融雪期的土壤呼吸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雪对温带中高纬度地区早春土壤温度和水分具有调控作用,并对土壤呼吸具有重要影响。利用箱式法观测2012年早春积雪融化阶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典型温带荒漠梭梭群落内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春季融雪期梭梭群落土壤呼吸变异极大,变化范围为0.2~1.2 μmol•m-2•s-1,日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呈先增后减趋势,但土壤最大呼吸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少。融雪期灌丛内外土壤呼吸变化规律相同,梭梭灌丛内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灌丛外。融雪期土壤含水量与最大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在日尺度上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积雪融化对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激发效应,早春积雪变化对土壤呼吸速率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在山东招远棕壤区的小麦-玉米轮作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调控处理对冬小麦主要性状、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B的处理(CRF B处理)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尽管降低了37%的氮肥用量,仍能够获得小麦最高产量,且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最高,同时氮肥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较高,硝态氮在不同土层的积累较少,没有淋溶风险。因此CRF B是最佳的氮肥调控处理。  相似文献   
105.
采用MAT-LAB与ADAMS软件对4UFD-1400A1型薯类联合收获机提升装置接料与卸料过程进行了运动分析与仿真, 研究了其接料与卸料的运动规律,模拟了运动过程,分析确定了主要结构与运动参数,为该种物料提升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仿真分析表明,薯块提升装置设计合理,输送顺畅,对薯块损伤小,满足输送要求。  相似文献   
106.
以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与无肥处理(CK)相比,20年长期单施化肥(CF)或者化肥配施秸秆(CF/OM)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氨氧化古菌(AOA)与氨氧化细菌(AOB)的丰度。其中,土壤AOB最低增加了16倍,而AOA最多增加了3倍,表明AOB可能在原位土壤氨氧化过程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尽管CF/OM处理的作物产量与CF处理无显著差异,但该施肥模式在维持作物产量的同时,其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真核微生物、细菌、古菌)数量最大,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大多土壤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保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于提高土壤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基于GIS的南四湖沿岸农业面源氮磷负荷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宁市沿南四湖县区乡镇为主要研究区,根据降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运用遥感(RS)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土壤通用流失方程(USLE)各参数,运用USLE对南四湖沿岸氮磷流失模数进行定量估算,为南四湖沿岸农业氮磷流失的消减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USLE模型计算的氮磷流失量主要集中在湖西区域,以喻屯镇、王鲁镇和唐口镇的流失量居于前列,最高的喻屯镇氮、磷流失量分别达439.9t/a和271t/a;湖东区域,石桥镇、马坡镇、欢城镇和韩庄镇的氮磷流失量居于前列,最高的石桥镇氮和磷流失分别为174t/a和120.6t/a。农田实际调查的氮和磷的流失量与模型计算值趋势较一致,两者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氮的模型计算流失量略低于实际调查流失量,而磷的模型计算流失量远远高于实际调查流失量。主要是因为南四湖沿岸农田氮的流失是氮的主要流失形式,远高于畜禽养殖和生活排污的氮流失。而磷的流失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其次才是农田流失磷。  相似文献   
108.
用P~(32)示踪法研究结果表明,甜菜在1~2片真叶期已开始吸收磷肥。至叶丛繁茂期,单株绝对吸磷量和对磷肥利用率均明显增高,但单株相对含磷量却明显降低;磷肥施到距种子2、4cm以下可显著提高甜菜对磷肥的利用率。至7月中旬利用率分别达4%和7.9%,比种、肥混施分别提高60%和2倍;磷酸二铵做种肥,其分解产生的NH_4对甜菜有毒害作用,可降低出苗率、保苗率,也影响对磷肥的吸收利用。采用种、肥分层施可缓解和避免NH_4~ 对甜菜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9.
柞蚕胚胎发育期蛋白质的2D-PAGE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DS-PAGE和2D-PAGE技术分析柞蚕胚胎期不同发育阶段的蛋白质组成和含量变化,为从蛋白质水平探讨柞蚕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顺序表达模式积累基础信息。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在柞蚕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共分离到相对明显的32条蛋白带,包括分子质量约70、60、30 kD的高丰度蛋白条带,随着胚胎的发育,这些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而40、15 kD左右的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到孵化成蚁蚕(324 h)时,分子质量约70、60 kD的蛋白条带基本消失。进一步分析柞蚕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蛋白质的2D-PAGE图谱:蛋白点数量随胚胎发育逐渐增多,胚胎发育12 h检测到370个蛋白点,胚胎发育300 h的蛋白点达到422个;胚胎发育132 h及276 h的蛋白点与胚胎发育早期36 h蛋白点的匹配率分别为52.4%和28.4%。此外,孵化蚁蚕总蛋白2D-PAGE图谱与胚胎期相比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柞蚕胚胎发育前期,从胚胎形成期到附肢发生期(12~60 h),蛋白质种类相对较少,且变化不大;胚胎发育的气管形成期(228~276 h)开始,蛋白质种类变化剧烈,偏酸性蛋白质增加,蛋白点的匹配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0.
草酸是植物体内一种普遍存在的组分,许多食用植物中含有大量的草酸.草酸被认为是一种抗营养因子,长期摄入富含草酸的食物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目前草酸的危害尚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一定的措施可以降低膳食中的草酸含量,把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本文从植物体内草酸的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如何调控草酸的角度入手,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植物草酸的研究现状,并对以后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