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127篇
农学   95篇
基础科学   116篇
  65篇
综合类   723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356篇
园艺   139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71.
[目的]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植物对逆境的响应过程中能够抑制或激活下游基因的转录,从而增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文拟分析谷子SibZIP8转录因子基因功能,解析谷子转录因子的抗逆调控机制。[方法]前期通过生物信息学和表达量分析,已经发现谷子SibZIP8转录因子在逆境胁迫中表达量显著上调。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SibZIP8基因的功能,本试验在拟南芥中超量表达SibZIP8,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逆表型分析。[结果]在1.5μmol·L~(-1) ABA处理下,野生型拟南芥与转基因拟南芥都没有发芽;在300mmol·L~(-1)mannitol处理下,野生型拟南芥区域与转基因拟南芥均有发芽,没有明显差别;在200mmol·L~(-1) NaCl条件下,野生型拟南芥没有发芽,而转基因拟南芥均发芽。[结论]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转基因育种技术提高作物抗逆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2.
[目的]综合评价品牌导向型基地烟叶品种感官质量。[方法]以2017年玉溪品种园种植的16个烤烟品种为材料,采用多目标决策(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法,对不同品种烤烟感官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6个品种中均以云烟87感官质量最好,CC27最差。基于配方需求的实际排序结果与TOPSIS法评价结果的Kappa值为0.857,与GRA法评价结果的Kappa值为0.571。[结论]2种综合评价方法均与实际结果表现基本一致,TOPSIS法与实际结果排序更为接近,该研究为基于配方需求的品种筛选和感官质量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3.
为了研究SibZIP8介导谷子抗旱的分子机制,试验根据SibZIP8 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晋谷21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SibZIP8基因的全长cDNA。将所得的cDNA序列与表达载体p CAMBIA1302连接。通过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筛选,确定pCAMBIA1302-SibZIP8超量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该超量表达载体可用于SibZIP8基因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4.
2014年在石河子大学试验站和实验农场种植的红花出现了一种植株矮化,叶片发黄,枯死的病害,切开茎秆,维管束变成褐色。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 rDNA-ITS 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 rDNA-ITS 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V.dahliae 的 ITS 序列(登录号 KT803074)同源性为99%以上。故将引起新疆红花黄萎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dahliae。  相似文献   
975.
通过田间试验,得出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制剂用量50m L/667m2对水稻纹枯病病株防效达85.35%,病指防效达86.89%,增产率为16.44%。  相似文献   
976.
为获得对茶炭疽病有生物防治效果的拮抗木霉菌,本文采用梯度稀释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23株木霉菌,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中筛选出1株强拮抗茶炭疽病菌的木霉菌株LS17110205。该菌株对茶炭疽病菌抑菌率达76.96%,并能在茶炭疽病菌菌落上产生大量白色菌丝及绿色分生孢子,使茶炭疽病菌菌落萎缩,颜色变暗;其发酵液也能有效抑制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70.08%。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株LS17110205发酵液能使茶炭疽菌菌丝表面皱缩。基于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将菌株LS17110205鉴定为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该研究结果为茶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7.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100%化肥、70%化肥+30%有机肥、40%化肥+60%有机肥和100%有机肥,研究青贮玉米生产中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动态和平衡的影响。通过测定生育期内表层土壤速效N、P、K养分、土壤微生物量C与N、1 m土体NO_3-含量和青贮玉米N、P、K吸收量发现,在大喇叭口期,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降低表层土壤无机N的供应水平,提高有效P和速效K的供应水平;在收获期,有机肥替代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C、N,显著降低81~100 cm土层NO_3-含量和1 m土体NO_3-累积量。有机肥替代提高养分生产力和养分回收量,加剧土壤养分的亏缺。本研究条件下,3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N、P、K养分供应水平高,养分回收率高,加剧土壤养分的亏缺,需考虑长期的养分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978.
植物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microRNA(miRNA)发挥着重要调控功能,为探讨小麦Ta-miR154的特征及其对渗透胁迫的响应,以矮抗58和中国春为材料,克隆了 Ta-MIRNA 基因并对其序列特征及时空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麦 Ta-MIR154 的3个部分同源基因位于第7同源群染色体组上,分别命名为 Ta-MIR154-7A Ta-MIR154-7B Ta-MIR154-7D ;3个部分同源基因间序列差异较大,但在miRNA前体区域高度保守,其中 Ta-MIR154-7A 由于一个核苷酸的变异导致不能生成 Ta-MIR154 。组织表达分析显示, Ta-MIR154 在成熟籽粒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节间和根系;籽粒形成过程中, Ta-MIR154 从授粉后20 d开始快速上调表达,授粉后30 d表达量最高。干旱胁迫条件下,两品种的叶片中 Ta-MIR154 在受胁迫诱导后均上调表达,且矮抗58的表达水平高于中国春;而根中 Ta-MIR154 的响应模式不同,在中国春中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表达趋势,而在矮抗58中呈先下调后上调的表达趋势。盐胁迫条件下,两品种的叶片中 Ta-MIR154 在受胁迫诱导后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表达趋势,且中国春的上调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而在根系中矮抗58的上调表达幅度要大于中国春。推测 Ta-MIR154 在小麦渗透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一定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979.
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社会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可追溯体系是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抓手。在详细阐述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提出可追溯体系建设的3种模式,剖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建议,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0.
探究3种菌组合成的复合菌剂对猪粪的降解性能以及堆肥产品质量的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复合菌剂培养条件的最优范围,建立猪粪好氧堆肥体系,测定不同堆肥时期的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剂最适培养条件为酵母粉3.9 g,尿素3.9 g,葡萄糖4.5 g,淀粉0.5 g, K2HPO4 1.0 g, NaCl 5.0 g,蒸馏水1 000 mL,pH 7.5,添加量8%。添加复合菌剂堆体比自然堆体提前10 d完成堆肥,升温速度更快,高温期持续时间更长,纤维素降解率为64.79%,淀粉降解率为73.89%,油脂降解率为56.42%。3株降解菌组合而成的复合菌剂对于纤维素、淀粉和油脂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均优于自然堆肥,作用于堆肥效果良好,在猪粪堆肥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