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5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施氮量与氮管理模式对超级稻产量和辐射利用率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探讨施氮量和氮管理模式对超级稻产量和辐射利用率的影响,为超级稻超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技术措施和理论依据。以超级稻两优293为材料,于2007年在湖南浏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农民管理模式、实地氮肥管理和实时氮肥管理3种氮管理模式、涉及7种氮水平(N0~N6)下水稻的产量及群体辐射利用率。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总量﹑产量﹑群体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和辐射利用率都相应增加。处理N6水平(施氮量为210kg/hm2)下,产量最高,为9927.0kg/hm2,分别比其他处理高4.8%~33.5%,当施氮水平超过210kg/hm2时,不同施氮方法,处理产量和群体光合有效截获量反而降低;处理N6干物质积累总量和辐射利用率也最大,分别为1853.7g/m2和1.59g/MJ,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而表明,施氮量和氮管理模式对超级稻产量和辐射利用率有重要影响,相同施氮水平下,采用实地氮肥管理更有利于产量和超级稻群体辐射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比例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两系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和C两优343为供试材料,设总氮肥施肥量为180 kg/hm2,分别设置基蘖肥(基肥+蘖肥)占总施肥量的比为0、40%、50%、60%、70%、100%。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N3能显著提高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大量的氮肥后移(N1)由于基蘖肥供应不足造成分蘖减少,导致杂交稻有效穗数的下降,同时后期氮肥的大量施入,造成杂交稻贪青晚熟,结实率大幅度下降;而一次性基肥施肥模式(N5)由于前期基蘖肥过多,造成大量的无效分蘖,使得灌浆期氮素供应不足,导致叶片早衰,造成结实率和每穗粒数的下降;N3模式的干物质生产具有前促、中控、后稳的特点,有利于物质的积累和转移,从而提高了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2000年7月末,我市河南街纪某家饲养的比利时兔发生了以下痢、腹部臌胀、流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兔大肠杆菌与球虫病混合感染。1发病情况此养兔户共饲养比利时兔326只,按常规进行了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疫苗免疫。从7月29日个别兔开始发病,至8月4日共发病121只,发病率为37.1%,其中1~6月龄兔发病93只,占发病只数的76.9%,6月龄以上发病28只,占23.1%,共死亡44只,死亡率为36.4%。2临床症状食欲减少或废绝,结膜苍白,皮毛粗乱…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两系超级杂交稻的最佳养分管理措施,以Y两优1号为供试材料,比较不同氮肥管理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高产生理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地氮肥管理(SSNM)处理的超级杂交稻产量达8 900kg/hm2,比对照(不施氮肥)和农民模式(FFP)分别提高35.7%和11.9%,氮肥的农学利用率比FFP提高153.0%,SSNM处理提高超级杂交稻的产量主要在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大幅度提高;2)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SNM处理比FFP模式分别提高9.6%、9.3%和7.9%。结论:SSNM处理较FFP模式能提高灌浆期根系活力、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改善齐穗期剑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从而提高超级杂交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茵陈蒿俗称白蒿,属菊科植物。在我国东北的吉林省分布很广,每年四月下旬采集。具有清热利湿、降压利尿等功效,是治疗黄疸的要药。《痊骥通玄论》曰:"茵陈蒿导热三焦"。  相似文献   
16.
作物光辐射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运波  唐启源 《作物研究》2006,20(5):557-561
介绍了国内外农作物光辐射利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群体冠层特性、作物品种和栽培因子对光辐射利用的影响,指出了我国在光辐射利用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差异,探讨不同穗型品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以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和多穗型品种‘丰两优4号’和‘C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施氮量处理(0、180、270 kg N/hm2)。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在3个氮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为10.83 kg/hm2,分别比多穗型品种‘丰两优4号’和‘C两优华占’高17.3%和5.5%。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的产量优势主要源于较高的每穗粒数和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比多穗型品种‘丰两优4号’和‘C两优华占’高310.6%和28.5%,而其氮肥偏生产力则分别高23.5%和6.7%。大穗型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多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具有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和播期对水稻群体光能截获量及干物质垂直分布的影响,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的3个品种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品种还是播期,至齐穗期水稻群体各高度层的干物质积累量都表现出20cm以下>80cm以上>20~40cm>40~60cm>60~80cm;品种间表现为汕优63(V2)>两优293(V1)>扬稻6号(V3)。水稻群体消光系数(K)在同一播期的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汕优63(V2)>两优293(V1)>扬稻6号(V3),相同品种不同的播期之间表现出播期2(S2)>播期1(S1)>播期3(S3)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高产常规稻3种不同类型中稻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齐穗后遮光(70%)和不遮光两种处理方式,研究了光强变化对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和氮素营养吸收与分配的影响,以揭示超级杂交稻产量稳定性较差的原因。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①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累积量大幅度减少,干物质分配到穗中的比率仅为32.1%,低于其他类型品种;②超级杂交稻谷粒氮总积累量降幅达33.9%,氮收获指数下降12.3%,而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分别只降低19.8%和26.9%;③超级杂交稻产量下降幅度为53.1%,显著低于常规稻和普通杂交稻品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