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68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土地科学的学科性质和土地管理实际工作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重建、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变革以及实践教学创新等5个方面对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研究型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72.
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具有很强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并结合我校实际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和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3.
含氯化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近20年来对含氯化肥的研究成果和有关报道,综述了含氯化肥中氯在植物体内的主要营养和生理生化功能,阐述了含氯化肥的肥效特性及其对作物抗逆性、土壤理化性质、离子行为、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籽粒苋是一种富钾植物,同时也是一种生物量很大的绿肥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保健类植物。笔者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籽粒苋的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基础、富钾机理、矿质营养特点及在食品、药用、饲料、绿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籽粒苋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5.
水稻镉耐性差异及镉低积累种质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比较水稻亲本材料的镉耐性差异, 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种质资源, 为水稻镉安全品种(Cd-safe cultivars, CSCs)的培育提供遗传材料。以收集的具有明显遗传差异的145种水稻亲本材料为研究对象, 通过水培试验, 研究水稻植株生长性状和镉积累特征, 比较不同材料的镉耐性和镉积累差异, 并以耐性指数和镉含量为指标, 筛选镉低积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 (1)在镉胁迫条件下, 水稻生物量和株高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根长和根冠比呈不同程度增加。(2)恢复系各材料间镉含量和积累量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79倍和6.45倍, 保持系各材料间镉含量和积累量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00倍和2.98倍。(3)根据耐性指数差异将恢复系和保持系各分成耐性不同的5类, 并将耐性较强材料进行镉积累差异分类, 得到恢复系镉低积累种质资源13种, 分别是"MR183"、"MR86"、"R047"、"R364"、"泸恢602"、"泸恢615"、"泸恢17"、"GR548/M63//527_2"、"R18"、"成恢838"、"GR548/M63//M63_5"、"GRL17/IRBN95-199_3"和"GRL17/ATTP//L17_3"; 保持系镉低积累种质资源2种, 分别是"玉香B"和"D62B"。(4)镉耐性较强材料中, 高积累材料的镉含量和镉积累量表现为恢复系中分别为低积累材料的1.97倍和2.03倍, 保持系中分别为低积累材料的1.43倍和1.40倍; 镉含量和镉积累量在两系的低积累材料间无明显差异。筛选镉低积累材料培育镉安全品种将成为解决镉安全威胁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梓潼县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相关农业统计资料研究了梓潼县 1985、1990、1993、1996、1998、1999共 6年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农田氮素平均盈余 4 1 2 3% ;磷素平均盈余 32 92 % ;钾素平均亏缺 5 6 2 9%。通过对 2 0 0 0年和 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近 16年来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趋势 ,阐述了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并提出了实现农田养分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77.
烟草对土壤铅的吸收、转运及分配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开展烟草不同生育期铅吸收转运及分配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铅处理对烟草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生育前期比生育后期更明显;烟草根系对铅的阻滞作用较强,以限制铅由根系向地上部运输。烟草各生育期根、茎和叶中铅含量均随土壤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根部的上升幅度最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烟草各器官铅含量从团棵期至现蕾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部铅含量从现蕾期至成熟期呈现下降趋势。土壤添加外源铅后,烟草生育期内茎和叶的铅转运系数分别介于0.35~1.00和0.25~0.91之间,茎和叶的转运系数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和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烟草各器官中铅含量介于13.8~180.74 mg·kg-1之间,各器官铅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根>茎>叶,各器官铅积累量总体为叶>根>茎,但成熟期在T2和T3处理下表现为根>叶>茎。在土壤铅浓度较低时,烟草体内铅较易向地上部分转运,旺长期至现蕾期阶段是烟草体内铅向地上部分转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8.
水稻镉高积累品种对镉的富集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了水稻Cd高积累品种对Cd的富集特性,并探讨其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为Cd污染农田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前期筛选出的Cd高积累品种泸17-T2171(Lu17-T2171)和武金4B(Wujin4B)为试验材料,普通品种泸恢17(Luhui17)为对照,采用土培试验,分析其在不同Cd处理条件下分蘖期和扬花期的Cd含量、积累量等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对不同Cd污染程度土壤的净化能力差异。【结果】(1)随着Cd处理浓度的升高,Cd高积累品种的生物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相比(Cd0),Lu17-T2171生物量在分蘖期和扬花期Cd50条件下分别增加了33.96%和19.51%,Wujin4B分别增加了54.71%和15.22%。(2)高积累品种在分蘖期对Cd的吸收能力较强,特别是在Cd50条件下,Lu17-T2171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分别达到87.24和400.59 mg•kg-1,分别为Luhui17的2.38和2.86倍;Wujin4B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分别达到102.26和384.77 mg•kg-1,分别为Luhui17的2.79和2.86倍。两类水稻品种对Cd的富集系数均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且高积累品种富集系数明显大于普通品种。(3)高积累品种在扬花期对Cd的积累能力较强,在Cd50条件下,Lu17-T2171地上部和根部Cd积累量分别达到1 847.20和892.06 μg/pot,分别为Luhui17的2.91和2.74倍;Wujin4B地上部和根部Cd积累量分别达到1 895.37和783.42 μg/pot,分别为Luhui17的2.98和2.41倍,且高积累品种扬花期迁移率明显大于普通品种。(4)高积累品种的全株和地上部净化率明显高于普通品种。在Cd50条件下,Lu17-T2171扬花期整株和地上部净化率分别达到5.07%和3.42%,分别为Luhui17的2.86和2.90倍,Wujin4B整株和地上部净化率分别达到4.96%和3.51%,分别为Luhui17的2.79和2.98倍。【结论】在高Cd处理条件下,水稻Cd高积累品种对Cd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可作为农田Cd污染潜在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氮肥用量对小黑麦生物量和氮素积累特性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以氮高效利用型小黑麦品种PI429186和氮低效利用型小黑麦品种CIxt74为材料,对不同施氮量下小黑麦各生育期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麦各生育期的生物量均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生育期同一供氮条件下,PI429186的生物量显著高于CIxt74。小黑麦根、茎、叶的氮素积累量及氮素阶段性积累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大。PI429186根、茎、叶的氮素积累量和氮素阶段性积累量均高于在同一生育期同一供氮条件下的CIxt74。因此,为提高牧草产量,宜推广使用氮高效利用型小黑麦,且在氮肥施用方式上宜采用基肥加追肥的方式。  相似文献   
80.
研究长期免耕土壤微生物活性能及时准确反映免耕土壤质量的演变趋势,探求最佳免耕年限。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调查了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免耕年限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旱作和水作后,免耕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显著高于常规每年翻耕的耕作方式,微生物量磷则相反。随着免耕年限延长,旱作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水作后,则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而微生物量磷在不同免耕年限间无显著差异。②主成分分析表明,旱作后免耕土壤微生物活性高于常规每年翻耕,水作后则相反。随着免耕年限延长,免耕土壤微生物活性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旱作后免耕7—8 a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水作后免耕5—6 a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