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35篇
  46篇
综合类   184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育肥猪屠宰前饲粮中短期添加乙酸镁,研究其对氟烷基因杂合子育肥猪肌肉加工品质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氟烷基因杂合子(HalNHaln)大长猪(大白猪×长白猪)36头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乙酸镁组,每组18头。乙酸镁组在屠宰前5 d,基础日粮中添加镁1 500mg/kg(以乙酸镁形式),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表明:在猪屠宰前饲粮中短期添加1 500 mg/kg水平的镁对试验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可以显著降低肌肉的滴水损失(P<0.05),提高猪肉的熟肉率,从而提高猪肉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52.
[目的]采用植原体16S通用引物建立枣疯病植原体PCR检测体系.[方法]采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R16mF1/R16mR1,对陕西和山西具有枣疯病的枣树植株总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了相关的枣疯病植原体序列.采用DNAMAN软件分析其同源性,绘制系统进化树.运用pDRAW32软件对17种具有16S rDNA分组的典型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计算机模拟RFLP,确定枣疯病植原体同源性关系.[结果]从陕西和山西的枣疯病的植株中,分别得到1 433 bp和1 432 bp的条带,与已报道的枣疯病植原体比较,同源性达到99;以上,而与其他植物的植原体16S rDNA同源性多低于93;,并且与16S rDNA V-B组的遗传距离最近.pDRAW32软件模拟RFLP结果表明它们和已报道的JWB的RFLP图谱相似.[结论]枣疯病植原体归属于16SrDNA V-B,为枣疯病植原体PCR检测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RFLP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枣疯病植原体属于16SrDNA V-B,具有随地域变异性较小的特性,这将有利于不同地区枣疯病检测技术的建立.  相似文献   
53.
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50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番茄育种材料的22个性状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2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2.06%~62.26%之间,最大的是成熟果实番茄红素含量,为62.26%,其次是单果质量,为42.13%,最小的是第二花序节位,为12.06%.50份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的商品果纵径、商品果横径、首花节位、果梗洼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第Ⅱ类群的首花节位最低,果形指数、果实硬度、番茄红素含量最小;单果质量最大;第Ⅲ类群的叶片长、叶片宽、第二花序节位、果肉厚、单花序花数、单花序果数等性状表现最高;第Ⅳ类群的叶片长、叶片宽、果柄长度、果肉厚、果梗洼大小、心室数、单果质量最小,果形指数和番茄红素含量最高.聚类分析发现,29号、30号、22号、7号4个材料性状表现突出,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可用于番茄品种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54.
中药复方制剂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部分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药复方对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部分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对12头用药前后奶牛血液中的Ca、P、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沉降率进行了测定,并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了计数.结果显示,中药复方能够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P<0.05),极显著降低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P<0.01),表明中药复方能够调节部分血液指标使之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可能也是该药发挥药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5.
从集群企业社会资本的特殊性与社会资本在集群融资过程中的嵌入性出发,通过对集群内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机制与集群内企业社会资本形成的特殊性的研究,将社会资本因素引入集群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分析了社会资本对集群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在集群企业融资过程中能起到提供"软担保"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利用企业集群融资优势,构建集群内企业信任合作的网络关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6.
周梅    张飞      姜红涛    张严峻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6):151-157
采用单窗算法,利用1989年和2011年两期Landsat数据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与实时陆面地表温度进行对比检验,其反演精确度分别为94.9%和95.9%。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地表温度分布格局,并将反演的地表温度划分为6个等级:低温区9.9~13.9℃,次低温区13.9~19.9℃,中温区19.9~25.9℃,次高温区25.9~31.9℃,高温区31.9~37.9℃和极高温区37.9~41.9℃。通过两期图像的反演可以得出:(1)从时间尺度上来看:1989年的温度低于2011年,比2011年多一个低温区;2011年比1989年多出高温区和极高温区两个温度段,1989年和2011年的最低温和最高温的温度差分别为5.13℃和13.51℃;(2)从空间尺度上来看,各温度区间的分布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3)由于戈壁、沙漠在日照下增温比绿洲快得多,因此,绿洲的温度基本符合中心低,四周高的“冷岛”现象。此研究对进一步理解渭干河—库车河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与宿存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利用mRNA差异显示(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PCR,DDRT-PCR)技术,寻找、筛选并确定与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和宿存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时期以及相关的差异基因.[方法]以新疆库尔勒香梨盛花前期、盛花期及其盛花后期三个时期同一花序的第2和第4朵花为试材,通过DDRT-PCR技术分离和克隆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和宿存相关基因片段.[结果]分离得到42条差异片段,其中双引物片段有7条,在GenBank中同源性比较发现有2条与控制开花以及激素调节有密切关系的SPL和MYB类转录因子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是78;和86.83;.[结论]实验为获得香梨萼片脱落与宿存差异表达基因建立的体系.为相关基因全长的克隆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验证其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α-淀粉酶、脂肪氧化酶、戊聚糖酶单一添加与复合添加后对面团粉质特性、拉伸特性和面包焙烤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为40mg/kg、脂肪酶添加量为20mg/kg、戊聚糖酶添加量为10mg/kg和α-淀粉酶添加量为2mg/kg时,复合添加剂对面团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9.
菊花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掘控制菊花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的主效QTL,为菊花花器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42株菊花‘雨花落英'x‘奥运含笑'F1代群体为材料,调查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两个性状在2008-2009两个年度的分离情况,并基于菊花SRAP遗传图对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在两年间均表现为连续分布,具有数量性状的典型特征,且两者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37,P<0.01).基于菊花SRAP遗传图谱的QTL定位研究共检测到2个QTL与菊花管状花数量显著相关,7个QTL与花心直径显著相关.这9个QTL主要分布在亲本‘雨花落英'遗传图的Y1、Y2和Y21以及‘奥运含笑'遗传图的A5、A13和A19共计6个连锁群上,各个QTL的LOD值介于2.50-4.18,可以解释6.17%-13.72%的表型变异.其中在两年中检测到控制管状花数量的TfnElY21和TfnE2Y21以及控制花心直径的FcdE1Y1和FcdE2Y1在连锁群上所处的标记区间相同,应分别属于同一个QTL,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其余在单个环境中检测到的QTL受环境影响较大.[结论]共获得9个QTL与菊花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显著相关,其中受环境影响较小的主效QTL可用于菊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60.
12份不同地理居群野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形态学性状和分子标记对12份不同地理居群野菊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野菊各形态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14.06%~67.50%),叶柄长、叶长/叶柄长、花序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和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可能是造成野菊不同地理居群间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25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246条扩增带,其中229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92.5%;29对SRAP引物组合共产生651条扩增带,其中638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98.0%,从分子水平揭示了野菊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居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分布在0.211 7~0.494 9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南京野菊和四川野菊遗传关系较近,武夷山野菊独立成一组,与其他地理居群野菊遗传关系较远,不同地理居群野菊的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