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篇
  8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采用小试测坑试验研究了池塘养殖尾水中氮、磷营养物质在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和茭白(Zizania aquatica L.)两种水生经济植物种植中的消减和循环利用效果。结果显示,表面流运行方式下,两种植物种植测坑出水中溶解氧均显著升高且水温显著降低;两种植物种植测坑对养殖尾水中NO_2~--N、NH_4~+-N、总氮、总磷及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去除率分别达到11.30%~26.27%、8.30%~26.60%、1.87%~20.60%、10.79%~19.70%和23.00%~30.65%,且随着水力负荷增加,莲藕和茭白种植测坑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均显著降低。利用莲藕和茭白对池塘养殖尾水进行循环利用,使池塘养殖尾水中的养分和水分得到双重循环利用,是降低水产养殖污染排放和改善池塘养殖环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汉平原地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2018年江汉平原稻虾综合种养主要生产地区7个县(市、区)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在生产投入、经济效益、化肥及病虫害方面的效应。结果显示,江汉平原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呈"井喷式"发展,规模化程度逐渐加强,近2~3年,各类经营主体数量明显增加;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成本构成中,土地流转费、种虾(虾苗)购置费、饲料费是主要构成方面,而机收费、挖沟筑埂费、雇工费是次要构成方面;氮肥和磷肥施用量较水稻单作模式明显降低,钾肥和复合肥施用量基本保持不变;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有效地减轻了部分虫害的发生,但部分病害发生率有所提高。总结了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的关键问题,旨在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年6月和2014年11月黄海南部采集的浮游动物和不同生长阶段鳀(Engraulis japonicus)的胃含物(饵料)组成分析资料,研究鳀的饵料粒级分布与摄食粒级选择性及其与环境生物组成的关系,旨在推进粒级在传统摄食生态分析中的应用。结果显示:黄海南部鳀的饵料种类组成与环境中生物种类组成有关;各体长组中,鳀的饵料粒级多样性与种类多样性分布趋势相似;体长为110 mm左右的鳀的饵料种类多样性和粒级多样性水平最高;鳀的饵料粒级均值随鱼体体长增加而增加;体长约为30 mm和≥70 mm的鳀有明显的饵料粒级转换。根据上述结果,认为在鳀胃含物分析过程中,整合环境中饵料生物的相对组成和粒级大小,可有效评价鱼类对饵料的粒级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香蒲-表面流湿地系统净化灌溉水过程中镉的分布和累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室外人工湿地系统进行农田灌溉水净化试验,分析Cd在表面流人工湿地中的分布和累积规律,旨在为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灌溉水中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湿地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1.62 d,湿地对Cd的平均去除率为68.88%。香蒲地下根茎Cd含量较高,最高可达127.39 mg·kg~(-1),地上茎叶Cd含量较低,最高为14.65 mg·kg~(-1),其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范围分别为6.58~41.26、0.037~0.107,说明香蒲具有净化灌溉水中Cd的潜力,Cd主要积累在地下部分。Cd在香蒲与底泥中的含量随水流沿程的延长呈递减趋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底泥中各点位Cd形态所占比例平均值大小依次为B2B1B3B4,其潜在有效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查阅了国内外水产药物相关文献,阐述我国水产药物滥用现象,揭示并分析滥用水产药物的危害及其问题,以期为我国水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bZIP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以及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系统筛选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bZIP基因家族,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及系统进化等特性,利用RNA-seq进行基因组织表达分析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掌叶大黄bZIP基因家族有63个成员(RpbZIP1~RpbZIP63);根据其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bZIP系统发育关系被分为A~I和K、S等11个亚族;RpbZIPs基因主要编码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RpbZIPs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无规卷曲。基于RNA-seq数据,筛选出掌叶大黄根及根茎中高表达且响应MeJA的RbZIP16、RpbZIP17、RpbZIP61等6个基因,qPCR验证了其中4个与转录组测序表达结果一致。本研究系统分析掌叶大黄bZIP基因家族,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基因功能及大黄次生代谢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配料比对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丙烯用量的增加,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聚丙烯用量为25%左右时,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均达到较大值;随着聚丙烯用量的增加,吸水厚度膨胀率呈下降趋势,而密度略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地下水位浅埋条件下薄层砂性土壤的灌区内,2002—2003年进行两年田间试验,采用田间垂直入渗试验法计算分层土壤蓄水量,研究大水漫灌下薄层砂性土壤水分变化的规律,分析当地大水漫灌是否合理。试验结果表明,大水漫灌下田间水分利用率为30%~40%,田间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发生在根区土壤0~-50cm深度,根区土壤层的蓄水能力为100-125m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发芽床上干旱胁迫对夏枯草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滤纸和基质为发芽床,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对夏枯草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幼苗的主根长、株高、鲜重、干重等指标。结果:基质组夏枯草幼苗地上鲜重均高于滤纸组;滤纸组幼苗地下鲜重随PEG浓度的升高均高于基质组。两组幼苗随PEG浓度的变化,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结论:基质及滤纸发芽床均表现出低浓度(2. 5%~5%)胁迫作用小,抑制不明显;高浓度(15%~20%)胁迫作用大,对各指标均产生显著抑制;10%浓度促使地下根长生长。不同发芽床及不同浓度的PEG干旱胁迫对夏枯草幼苗生长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以天山西部山区喀什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基于1990-2000年的水文气象站点实测资料、2005年喀什河流域遥测降水数据及各时间段对应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数据,通过实测站与其最近CFSR站多年月平均降水的比值,CFSR站点处2005年的年降水量与同期遥测年降水量的比值,以及基于实测站点降水数据和各CFSR站点与实测站点最近的CFSR站点的空间关系3种方法对CFSR降水数据进行订正。借助VIC模型,分析不同订正方法下研究区径流的模拟效果。降水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FSR降水数据能够较好地在时间和空间上反应喀什河流域内月降水的变化情况。径流模拟结果表明,(1)CFSR降水数据的不同订正方法对径流结果影响较为明显;(2)基于实测站点降水数据以及各CFSR站点与实测站点最近的CFSR站点的空间关系订正的所有CFSR降水,在径流模拟中表现最好,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模型效率系数均在0.80以上,多年径流相对误差在15.0%以内。该订正方法不仅考虑了降水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还考虑其在地理空间维度的变化,较其它两种方法在径流模拟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