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分析了江西省万年县发展绿色大米产业的优势,提出了万年发展绿色大米产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2.
稻鸭共育模式生产绿色大米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组装集成,提出了以稻鸭共育模式为核心的绿色大米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基地品种选择、育秧、移(抛)栽、施肥、灌溉、有害生物防治、产后贮运、加工技术、鸭子管理技术等技术。  相似文献   
23.
不同的施肥处理在甘薯的花形、花色、花香与单花花期的表现上基本没有差异,而在花冠直径、花筒长、花梗长以及开花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且对开花量影响最大,其中,N∶P2O5∶K2O=2∶1∶2和N∶P2O5∶K2O=1∶1∶2的开花量较对照(N∶P2O5∶K2O=1∶0∶0)分别提高了33.12%和24.16%,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其他施肥处理也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均不显著。N∶P2O5∶K2O=2∶1∶2的单枝花蕾数和花梗数分别较对照增加16.67%和7.73%。增施N肥、P肥和K肥均可提高甘薯开花量,并且以N、P、K配合施用效果最佳,其中,N、K肥效果优于P肥。  相似文献   
24.
水稻不同时期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各个时期吸收的养分主要分配到当时的生长中心,不同时期施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也不同。通过合理施肥,保证水稻分蘖、长穗、灌浆三个生长中心的各器官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是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5.
印度改良木豆品种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印度改良木豆品种的栽培技术进行初步研究表明 ,①以食用为目的的木豆栽培技术主要为 :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 15℃时播种 ,一般采用直播 ;种植密度为 6 0 0 0~ 12 0 0 0株 hm2 ,宽行窄株种植 ;施肥量为N 4 5kg hm2 、P2 O54 5kg hm2 、K2 O 6 0kg hm2 左右 ,并配合喷施B、Mo等微量元素 ;加强病虫害防治 ,特别是虫害 ;及时分批收获等。②以饲用或肥用为目的的木豆与以食用为目的的木豆比较 ,在栽培技术上要增加密度和用肥量 ,一般种植密度为 15 0 0 0~ 2 0 0 0 0株 hm2 ,用肥量为N 12 0kg hm2 、P2 O56 0kg hm2 、K2 O 12 0kg hm2 左右 ,此外每年应刈割 2次 ,刈割高度为 10 0cm ,第 1次在第 1批荚鲜食期 ,第 2次在 11月中下旬。③木豆的越冬应整株不修剪 ,并采取盖草护蔸和盖膜保温等措施 ,开春后应早管理。  相似文献   
26.
亚种间杂交稻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亚种间杂交稻“F1 3 1S/G3 7”进行了 2种施钾量和 3种施钾法试验 ,结果表明 :施钾能明显提高其产量 ,且施钾量越多增产幅度越大。不同施钾法处理中 ,以 60 %分蘖肥加 40 %穗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 ,1 0 0 %作分蘖肥处理和 60 %分蘖肥加 40 %粒肥处理的增产效果相近。施钾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库容量扩大 ,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增加 ,干物质生产量增多。讨论了不同时期施钾的作用和施钾技术  相似文献   
27.
行/株距比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和上部三叶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1和2012年,采用裂区设计,以超高产早稻淦鑫203、中嘉早17和晚稻淦鑫688、五丰优T025为材料,在31.20万蔸/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RS/IS)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和上部三叶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晚稻四品种产量均以RS/IS2.0处理(25.0 cm×12.8 cm)较高,每穗粒数均以RS/IS2.8处理(30.0 cm×10.7 cm)较多,千粒重均以RS/IS1.3处理(20.0 cm×16.0 cm)较重,而生物产量、氮素积累总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以RS/IS5.0处理(40.0 cm×8.0 cm)较低。早晚稻四品种的倒二叶基角和开张角以RS/IS5.0处理较大,以RS/IS2.0处理较小;倒二叶叶面积以RS/IS5.0处理较大,RS/IS1.3处理较小。  相似文献   
28.
利用香根草诱杀水稻螟虫的技术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螟虫有明显偏爱在香根草上产卵的特性,利用香根草作为诱集植物来治理水稻螟虫可以大大压缩施药面积和用药量,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利用香根草治理水稻螟虫的最佳种植时期为3月底至4月初、种植面积应为稻田总面积的6%~10%。  相似文献   
29.
亚种间杂交水稻结实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从不同组合、不同部位的结实率差异,空、秕粒形成的生理原因等方面,对亚种间杂交稻的结实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综合提出了提高亚种间组合结实率的技术途径;最后评述了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特性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尚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