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6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彭珂珊 《青海草业》2002,11(4):15-19
农牧交错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 ,通过建国 5 0多年的艰苦努力 ,已经成为一条经济产业带 ,生产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农牧产品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 ,并对西部地区起着重要的吸引和辐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工作 ,按照典型剖析、专题研究、总结提高的基本思路 ,分析了农牧交错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大量翔实的调查资料,从生态学、地理学、灾害学、衣经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干旱发生规律及其主要类型,进而对该区干旱缺水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对粮食及农业生产的防早抗旱减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在20世纪末粮食达到5 000亿kg奋斗目标、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的实际情况,针对2000年粮食减亏7%-9%的严峻形势,着重分析了粮食发展中的基础环境、粮食政策、生产投入、农业市场、生态环境等方面面临的严峻问题,为系统地选择相应的发展对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与对策彭珂珊(中国科学院西北水保所,陕西杨陵712100)张俊飙(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农经所)黄土高原地区处于我国内陆腹地,跨及晋、陕、甘、宁、蒙、青、豫,共辖287个县(市、旗),土地面积62.79万km2,其中耕地190...  相似文献   
15.
再造秀美山川,重攀农业高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年8月朱总理为了落实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和“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重要指示,视察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建设,从根治黄土高原的大局出发,强调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措施,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大搞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治黄河奠基。面对总理的指示精神,黄土高原的农业走向何处?退耕还林还牧之后的农业如何发展?在人均667-1334m^2基本农田结构如何调整?林牧农关系如何协调?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在延安70个农户中进行调查,指出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总结出效果明显的农业技术,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草)的发展阶段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荒漠化是我国21世纪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近几年来水旱灾害频发和沙尘风暴加剧的根源,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文章在分析了国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建国50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发展的4个阶段,可供决策部门在制订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陕晋蒙三角区自然环境面临的主要灾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晋蒙三角区是我国未来的一个新经济区,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该区的特点出发,论述了自然环境的主要灾害,进而提出了减灾的相应措施与建议。随着能源基地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必须坚持开发与治理同步进行;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实现综合;强化环保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林茂粮丰和经济腾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浅析退耕还林还草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西部地区林业建设历史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操作难度最大,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在简要分析西部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对退耕还林还草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要根据不同区域存在的巨大外在差异和内在区别,采取不同的路径和运用不同的方法,以实现区域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点研究典型地区县域退耕还林还草及与之相应的发展模式,以期为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