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6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彭珂珊 《热带林业》2003,31(4):14-19
党的“十六”大再一次强调了“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西部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1999-2002年在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的西部地区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又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演绎到了新的高度。在上述背景下,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产生背景的探讨,结合西部自然特点和实际情况,分析了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西部的区情,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82.
根据近几年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进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实践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的规定,提出相关工作建议:编制监测实施细则,严格技术评估;加强监理监测管理,把好竣工验收关;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搞好恢复工作;加强对植物措施、水土保持设施的管护,明确职责、权利、义务;搞好公众满意程度调查,处理好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83.
西部山青水绿 重在退耕还林还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生态条件较差,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一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作者分析了森林遭到破坏之后所造成的恶果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了退耕还林在整治国土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4.
黄土高原农业高效调水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地方的降雨量为250~600mm,地表水平均流量为136.91亿m^2,人均484.58m^3仅为全国人均的1/3。自然降水年际变率大,季节分布不均,早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鸡农业经济发展的限制因子,同时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土地贫疹,风蚀、水蚀和沙化严重,农业生产不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使水资源问题突出。根据上述情况,文章重点分析了黄封同原地区  相似文献   
85.
小流域治理在水土保持中的特殊作用及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开发利用小流域经济是今后我国开展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开发利用实践中,立足于流域资源,做到土地利用与资源开发相结合,达到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经济的目的,使山区群众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章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之要求,分析了小流域治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几条对策,以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86.
粮食高产是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问题,1988年在印度召开的高产研究座谈会,1990年8月在日本召开的14届国际土壤学会议上,高产研究也作为会议主题之一。新中国建立50年来,我国政府对粮食高产一直十分重视,奖励一些粮食高产研究者,目前不少省、市在部分地区正开展“吨粮田”(即产粮15t/hm2),双千田(粮食产量过7.5t/hm2,产值15000元hm2)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作物高产技术种类繁多,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地区间生产力差异很大,1990年白银市玉米单产高达8798kg/hm2,隰县为7299kg/hm2,而府谷县谷子单产只有429kg/hm2,大豆只有250.5……  相似文献   
87.
黄土高原农业高效调水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寺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地方的降雨量为250~600mm,地表水平均径流量为136.91亿m^3,人均484.58m^3,仅为全国人均的1/3。自然降水年 际变率大,季节分布不匀,干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限制因子;同时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土地贫瘠,风蚀、水蚀和沙化严重农业生产不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使水资源问题突出。根据上述情况,重点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88.
1999年8月朱总理为了落实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和“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重要指示,视察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建设,从根治黄土高原的大局出发,强调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措施,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大搞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治黄河奠基。面对总理的指示精神,退耕还林还草之后的农业如何发展?在人均0.07~0.13hm2基本农田结构如何调整?农林牧关系如何协调?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在延安70个农户中进行调查,指出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总结出效果明显的农业技术,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9.
黄土高原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1949--1995年共47a粮食生产的动态分析,并与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黄土高原周边地区的粮食生产进行了比较,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的波动性有了新的认识,并计算出不同区域的粮食生产潜势与粮田现实生产力。根据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4条建议,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指导区域国土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作用和战略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与退耕还林所发挥作用的探讨,结合西部自然环境特点和区情,总结了新中国50年来退耕还林和种草所经历的4个阶段,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及整治大江大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