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0年以来,湖南垦区13大国有农场相继设立或合并设立管理区(镇),建立了一级财政。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切实做好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方面的工作,为垦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2.
祁东县黄花菜主产区双季稻生产与黄花菜生产用工矛盾突出,推广中稻加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解决了粮食生产与黄花菜生产争工的矛盾,实现了粮食生产总量不下滑、种粮收益有增加,为全县黄花菜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发展探索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23.
江西省县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衡量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P—S—R模式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将GIS技术与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相结合,测度了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划分为5个利用水平等级与4种分异类型,并从时空角度探讨集约利用水平变化及其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耕地集约利用总水平与单项水平不断提高,状态准则为影响主导因素;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区域差异性,平原区集约水平高于丘陵与山区,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水平相对较高;局域空间上,水平高、低区域各自集聚;LISA集聚类型中,以“H—H”、“L—L”类型为主,分别对应于高、低水平等级。其中,“H—H”关联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而赣东北、西北及南部的丘陵山区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L-L”关联特征。  相似文献   
24.
以中国9个省份和地区的86份芥菜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和DNA指纹图谱分析软件,绘制芥菜遗传资源基因组DNA指纹图谱。从270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40对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的引物组合,对86份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分子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3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27条,多态性比率为67.56%,表明芥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以供试的86份芥菜种质资源的SRAP扩增条带为基础,建立供试材料扩增条带指纹数据库的Excel文件,然后利用自主开发的DNA指纹图谱软件,构建86份芥菜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获得了所有芥菜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SRAP分子标记非常适合芥菜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相似文献   
25.
泡桐优良无性系苏桐70、苏桐1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人工,自然杂交及F_1代选育出的苏桐70和苏桐19两个优良无性系,具有生长速度快,生长量显著超过对照兰考泡桐的特点。其4年生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苏桐70分别为10.56%,21.22%,53.85%;苏桐19分别为8.19%,18.58%,40.17%。对丛枝病的抵抗力,苏桐70的发病率和感病指数分别比对照低21%,28%,苏桐19与对照接近。苏桐70还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自然接干性能强,树干通直圆满等优良特点.本文具体论述了苏桐70、苏桐19的选育过程,无性系测定,区域性试验及其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6.
作物覆盖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传统耕作模式下坡耕地作物覆盖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利用冬小麦不同的种植密度和生长期来模拟作物不同的覆盖度情况。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测定0,150万,250万,350万,450万株/hm2 5种不同密度处理在不同生育期的覆盖度、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分析作物覆盖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耕地作物种植密度的不同导致覆盖度产生差异,对土壤侵蚀有明显的影响,作物覆盖度一般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如果密度过大,由于生长状况不佳,覆盖度反而变小,表现为7.5万株/hm2时覆盖度最大,种植密度最大的9万株/hm2的覆盖度却不是最大;(2)侵蚀量和径流量与作物覆盖均呈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分别为Y=44.37e-0.09x(p<0.01),Y=1089.19e-0.02x(p<0.01),即随作物覆盖度的增加,径流量和侵蚀量减少;(3)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之间存在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R2=0.96)。研究结果对分析传统耕作农地的土壤侵蚀,量化耕作措施因子和准确预测土壤侵蚀,指导农田水土保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杨毅  彭克勤  梁雄  杨丽  彭春霞  彭琼 《作物研究》2011,25(2):128-131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富贵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14 mmol/L氮素水平范围内,富贵菜产量处于较高水平;总黄酮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矿质元素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处于较低水平。以产量和品质作为衡量指标,水培富贵菜以10~14 mmol/L的氮素水平为宜。  相似文献   
28.
不同抗性稗草对水稻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对除草剂敏感的稗草和产生多抗性的稗草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自水稻移栽至成熟分别与对二氯喹啉酸、稻杰和双草醚均敏感的稗草(敏感稗草,T1)和对二氯喹啉酸、稻杰和双草醚均产生抗性的稗草(多抗性稗草,T2)共生,以无稗草水稻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T1相比,T2的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每穗粒数显著降低、生育期缩短,但千粒重显著增加。与稗草共生后,与CK相比,T1和T2的水稻产量分别显著减产32.5%~33.4%和24.8%~26.7%,T2的减产率略低于T1,但二者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T1和T2还显著降低了水稻抽穗期水稻叶面积指数、灌浆期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干重、籽粒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吲哚-3-乙酸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T1与T2间差异不显著。水稻叶面积指数、灌浆期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干重、籽粒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吲哚-3-乙酸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显著降低是T1和T2致使水稻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杂草综合治理和水稻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植物源羊脂酸除草活性及其响应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制新型植物源除草剂,需从植物中筛选具有除草活性的天然产物,本研究将椰子经物理压榨成椰子油,椰子油经皂化、酸化、蒸馏分段,再经气质联用仪鉴定其中具有除草活性的产物,并采用室内生测法和田间药效试验对该产物的除草活性进行评价,测定其在不同光照和浓度条件下对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的3种防御酶——L-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椰子油中筛选的具有除草活性的产物经鉴定为羊脂酸,气质色谱图中保留时间为6.20 min。羊脂酸具有较高的除草活性,EC_(50)为14.07 mg/L,100 m L的20%羊脂酸水乳剂喷施后15 d对20 m~2非耕地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0.25%和90.37%,即与对照药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除草效果相当。低浓度羊脂酸对小飞蓬的防御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较高浓度下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显著上升,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下降,当光强为100~120μmol·m~(-2)·s~(-1)、温度为18~20℃时,这种变化在完全黑暗条件下较完全光照条件下更为明显。表明羊脂酸除草机理可能与其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0.
为详细了解返贫风险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以知网为数据来源,对2003—2022年我国此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以CiteSpace软件为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现当前返贫风险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变化趋势。通过分析文献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发现该领域内研究学者及机构之间合作性不足,研究方向受相关政策文件影响较大,研究主题也呈现多样化发展。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返贫风险领域的更多研究聚焦在如何防止规模性返贫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