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冷岛”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帽峰山森林公园和广州市区2004年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进行了统计,进而对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冷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帽峰山森林公园月平均温度比广州市区月平均温度低2.2℃,森林公园"冷岛"效应显著;森林公园"冷岛"效应月际变化明显,5月到11月雨季的"冷岛"效应较强,而12月到翌年4月旱季"冷岛"效应较弱;森林公园"冷岛"效应日变化呈现昼弱夜强,其季节性也很强,秋冬季节夜间"冷岛"效应要明显的高于白天的效应,而春夏季节两者"冷岛"效应差别缓和。    相似文献   
102.
通过测定青枯菌在尾巨桉根表吸附量和根部侵入量,研究不同温度、pH值和接种浓度对青枯菌在尾巨桉苗木根部吸附和侵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枯菌在尾巨桉苗木根部吸附侵入的最适温度条件是30℃;pH值为6.0或7.0时均有利于青枯菌在尾巨桉根表的吸附侵入;在接种浓度为3.0 × 108和3.0×109个·mL-1时青枯菌的吸附量和侵入量都比较高,高浓度的细菌有利于青枯菌在尾巨桉根部的吸附侵入,但过高浓度的细菌,其吸附量并不继续增加.说明在30℃,pH6.0或7.0和接种浓度高于3.0×108个·mL-1的条件,有利于青枯菌在尾巨桉根部吸附和侵入.  相似文献   
103.
以半年生降香黄檀苗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普罗丹水溶性复合肥(N-P2O5-K2O:20-20-20),按照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0、400、800、1200、1600 mg/株设置5个施肥量处理开展指数施肥盆栽试验,探讨施肥量对降香黄檀苗木生长以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运用临界浓度法确定降香黄檀苗木的适宜施肥量,为规模化培育降香黄檀壮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降香黄檀苗高、地径以及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为1200 mg/株时达到最大值,其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依次为(64.31±6.84)cm、(6.34±0.68)mm、(14.49±1.69)g/株、(11.78±0.63)g/株,比对照显著提高50.70%、26.55%、52.69%、73.49%(P<0.05);地下部分生物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根冠比则随施肥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苗木叶片的氮(N)、钾(K)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磷(P)含量则趋于稳定;降香黄檀苗木叶片N、K含量以及N/P含量比的最适范围分别为26.53~41.16 g/kg、25.86~39.18 g/kg、13.79~21.42,据此推断出采用N、P、K复合肥,半年生降香黄檀苗木的适宜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为800~1200 mg/株。  相似文献   
104.
采用树干注入的方法,研究6-苄氨基腺嘌呤、乙烯利、甲基紫精、茉莉酸等生长调节剂对6年生幼龄檀香生长、心材形成和精油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树干注入各种生长调节剂对幼龄檀香树高和胸径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均能促成幼龄檀香形成具芳香气味的心材,且心材的质地与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心材较为一致;各处理促成的心材数量(扩展范围)差异极显著(P<0.01),心材数量大小的统计学顺序为甲基紫精处理=乙烯利处理>6-苄氨基腺嘌吟处理=对照处理>茉莉酸处理;各处理促成的心材精油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差异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6-苄氨基腺嘌呤处理的心材精油含量最高,平均相对含量为5.55%,平均绝对含量为8.77%,显著地高于其他各处理;各处理促成的心材精油成分组成基本一致,但α-檀香醇(P<0.05)和β-檀香醇含量(P<0.05)差异显著,乙烯利处理的α-檀香醇含量最高,平均相对含量为46.05%,6-苄氨基腺嘌呤处理的β-檀香醇含量最高,平均相对含量为23.25%;除茉莉酸处理促成的檀香心材精油没有达到檀香木油的国际质量标准以外,其他各处理均达到质量标准,这意味着幼龄檀香不仅可以提前“结香”,而且心材的形成受激素调控,6-苄氨基腺嘌呤很可能是调控檀香心材形成的重要激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5.
对婆枣和胡瓶枣2个品种9个单株叶片酚类物质和绿原酸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抗病单株都高于感病单株,同一感病婆枣单株健叶酚类物质和绿原酸含量也比病叶高,这两种次生物质含量可以作为评价枣树抗病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6.
檀香心材是国际公认的天然高级香料的主要来源,亦是中国传统中药的重要原料。檀香心材的形成较为缓慢,资源奇缺,而其边材尚未加以利用。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檀香资源,实现高效利用,以21年生檀香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醚浸提法分别提取了其边材和心材的精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对其组分及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檀香心材的精油含量显著高于边材(P<0.001),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44%和1.33%;檀香心材的α-檀香醇、β-檀香醇和总檀香醇的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6.95%、24.23%和75.97%,均显著高于边材,精油质量达到了檀香木油的贸易标准,而边材精油则未达到该标准;檀香边材精油亦含有檀香油的主要成分,且含有一些烷烃、醛和不饱和酸等成分,可加以利用。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增进了解檀香心材形成过程中的成分变化,而且可以为檀香边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温度对越南黄花梨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种子萌发速度的首要条件,适宜的发芽温度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环境条件之一,摸清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对指导农林业苗木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1-2]。不同植物的种子由于习性、生境和生理生态学等方面的差异,其最适的发芽温度差异较大[3-5]。越南黄花梨(Dalbergia tonkinensis Prain),越南名"su'a",又名越南黄檀、通京黄檀、越南香枝木等[6-7],是蝶形花科黄檀属的一种速生落叶乔  相似文献   
108.
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的养分循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结果表明,养分的归还量和吸收量均以1代林最大,其它依次为2代林>3代林>4代林。随代次增加,枯落物归还量在总归还量中的比例增加。从总吸收量看,N、Ca两元素占比例较高,有随代次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随代次增加,5种营养元素总生物循环率增高,代数越高养分的消耗率越低。从养分移出量估计,各代次林分干材部分所占的养分存留量为1/3。“全树利用”及其短轮伐期经营制度是导致林地养分衰竭和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红树植物秋茄幼苗对模拟潮汐淹浸时间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潮汐淹浸时间对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了秋茄幼苗各项生理指标、生长量和生物量.150 d的试验结果表明:秋茄幼苗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根活力随淹浸时间的延长先升后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淹浸时间的延长先降后升,并在每天水淹16 h时出现骤变分界点;水淹逆境对幼苗叶片影响最大,月均叶片数增长最大值(每天水淹2 h)比月均叶片数增长最小值(每天水淹24 h)增大了80%;总生物量、茎和根干质量均为每天水淹12 h处理最大,当每天水淹超过16 h后,秋茄幼苗总生物量骤降.结合适应度分析得出结论:秋茄幼苗最适淹水时间为每天8~12 h,临界淹水时间为每天16 h.  相似文献   
110.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一直是国土整治的难点。文章论述了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石质岩溶的分布和植被特点,探讨了其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可行性;评述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据此提出了未来需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为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