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利用热脉冲技术对雷州半岛25年生加勒比松人工林旱季 (2000年10月至2001年2月)树干液流特征、耗水及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勒比松边材不同位点的液流密度由外到内呈低-高-低的态势;观测期间林分日液流密度变幅为411~4 120 L·m-2·d-1,日平均液流密度为2 084 L·m-2·d-1;旱季无雨时,加勒比松日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饱和蒸汽压差、气温及湿度相关性显著;有雨时,加勒比松日液流密度仅与饱和蒸汽压及湿度相关性显著;单株日耗水量变幅为6.4~169.5 L,日平均耗水量为55.5 L,林分日耗水量变幅为0.35~3.52 mm·d-1,日均耗水量为1.71 mm·d-1,旱季总耗水量为257.7 mm,占同期降水量的72.3%.  相似文献   
32.
大叶相思抗旱性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影响大叶相思抗旱能力的主导因素,对大叶相思在渗透胁迫过程中的电导率、相对含水量等9个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利用SAS软件对这些指标针对不同处理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表明:维持膜的稳定性的水分生理指标质膜相对透性、相对含水量、自然饱和亏是大叶相思抗旱性测定的主要选择对策,其次是代表渗透调节因子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  相似文献   
33.
马占相思幼林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和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24个月和30个月生的马占相思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凋落物量的研究,揭示了马占相思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及树高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年龄林分生物量结构的变化和林分的净生产力。通过对固定标准地内树木生长的连续观测分析,展示了马占相思幼林的生长规律。通过对树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的养分分析,了解了树木各器官养分的变化,养分积累和林分的养分循环。并为林分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4.
根据本沁桉的生长观测资料,结合有关文献,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我国引种后的生长表现等方面对本沁桉作专门介绍,并就今后本沁桉的研究与推广种植提出设想,旨在让更多的林业科技人员了解本沁桉,使之在中亚热带地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广东三地幼龄檀香生长和结香的早期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标准地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广东省种植规模较具代表性的3个试验基地内6年生幼龄檀香的生长和结香情况,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试验基地内种植的同龄檀香,其树高、地径、胸径、净树干高度以及冠幅均差异显著(P<0.001),位于湛江的试验基地内,各种形态指标值均最大,平均树高为6.05m,平均地径为12.72cm,平均胸径为10.27cm,平均净树干高度为2.64m,平均冠幅(南北)为3.20m。利用生长锥对檀香树干进行钻孔取样,分析幼龄檀香的心材形成情况,结果表明,3个试验基地内的6龄檀香均已陆续开始形成心材,自然形成心材的比例为15%~20%。采用溶剂浸提法对钻取的心材提取檀香精油,精油含量在0.66%~1.76%之间;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檀香精油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幼龄檀香精油的主要成分和檀香木油的国际标准成分相同,但含量较低,总檀香醇含量范围为34.31%~37.91%,精油质量没有达到国际标准。早期的生长和结香情况表明,檀香人工林的规模种植在广东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36.
三种相思树种的耐寒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导法对南亚热带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厚荚相思的幼苗在树种和种源2个层次上的耐寒性进行了评估,并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在树种和种源层次上,3种相思耐寒性变异均达极显著差异;马占相思的低温敏感区为6℃,大叶相思和厚荚相思的低温敏感区为0~3℃;最耐寒的马占相思种源是17703,大叶相思种源是19244,厚荚相思种源是17562和16598。  相似文献   
37.
连栽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项目对连栽条件下桉树速生短轮伐期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栽桉树人工林平均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群体生物量随连栽代次的增加而逐代下降,其中平均单株生物量2、3、4代林与1代林相比,分别下降了12.4%、17.2%和45.0%;3、4代林比2代林低35.5%和37.2%。群体生物量则相应下降了19.6%,26.7%和44.6%,与2代林相比,3、4代林则下降了8.8%和31.1%。各代次单株干材生物量占单株生物量比例在84.5%~86.6%之间,有随代次增加而稍有增加的趋势,皮、枝、叶生物量比例则有递减趋势。平均单株根量和根量密度均随连栽代次增加而递减。与1代林相比,2、3、4代林单株根量分别下降5.9%,30.2%和54.9%。从垂直分布看,各连栽代次林分地下部分生物量集中在0~40cm,占总根量的92.7%~96.1%,代次增加,总根量有富集于表层的趋势,40~60cm土层中根量随代次增加而下降,但在该层中细根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38.
以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组培苗为试材,选用黄心土、泥炭土、蛭石为移植基质,研究不同的基质配比对降香黄檀组培苗成活及生长生理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降香黄檀组培苗移植基质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降香黄檀组培苗的成活率、株高、地茎、苗鲜重、苗干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及根系活力均存在极显著性或显著性差异。泥炭土不仅对降香黄檀组培苗的生长和生理状态有良好的正向作用,而且能促进根瘤菌的形成。蛭石和泥炭土都能显著提高降香黄檀组培苗的移植成活率,基质为V黄心土∶V蛭石=2∶1处理的组培苗成活率最高,达到93.09%;其次是基质V黄心土∶V泥炭土=2∶1的处理,成活率为85.14%;基质为100%黄心土处理成活率最低,为62.23%。在已成活的降香黄檀组培苗中,基质为V黄心土∶V泥炭土=2∶1处理的组培苗的各项生长及生理指标都最优。说明V黄心土∶V泥炭土=2∶1的基质配比最适合用于降香黄檀组培苗的移植。  相似文献   
39.
用氮肥能对U6的生物量生长产生显著的影响.不施肥处理N0的干、皮、枝、叶、根,以及总重量都小于施肥处理N1(100g)、N2(150 g).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339),地上部分生物量各处理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123),而部分生物量各处理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叶面积指数跟单株叶重、树干重、枝条重、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使用N肥对U6的树高、胸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p<0.05),不施肥处理的树高明显小于施肥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越发突出,但是在各施肥处理间(N1、N2、N3、N4、N5、N6),施肥的多少则对树高没有多大的影响.施用N肥对U6的胸径有显著的影响(p<0.05),不施肥处理明显小于施肥处理.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影响也增大,但是到了一定的时间(第23个月),这种影响则开始减弱.施用N肥对U6的材积也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差异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0.
短周期人工林树种与林地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华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林业特点,提出把短周期人工林树种从速生型改变为多效益型;从纯林过渡到混交林,伐后轮作。这既保持土壤肥力.又使人工林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渐过渡到生态效益为主的人工林,并向立体结构和集约化发展,逐步使华南地区的林分达到生态平衡的最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