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19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红壤丘陵区不同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15个油菜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江西省红壤丘陵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其中产量、品质、抗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为绵油11号、赣杂油1号、4—1、赣杂油2号、S2,这5个品种产量较对照中油821增产30%以上,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科技的发展带动城市的发展,传统的花坛设计不能再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而花坛设计的创新可以与废旧及环保材料结合起来,符合环保生态理念,增添城市活力。分析废旧及环保材料在景观上的应用,并结合扬州当地的文化特色设计3种新型花坛,设计表达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为废旧及环保材料在花坛上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皖南地区817肉杂鸡养殖规模迅速增加,但以地面平养模式为主,造成环境污染增加,球虫病、呼吸道疾病及霉菌毒素中毒等疾病发病率高,养殖环境不断恶化。经实践探索论证,结合皖南地区盛产竹子的特点,逐渐形成由地面平养向网架饲养的模式转变。本文通过探讨网架饲养的建设方法及优点,分析网架饲养与地面平养两种饲养模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钙及硅钙肥改良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潜育化水稻土是我国最主要的低产水稻土类型,长期渍水导致的土壤缺氧及活性还原物质过度积累是其最主要特征,这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根系发育和产量提高。本研究以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土壤为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单施或配施对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改良效果,旨在为探索潜育化稻田的轻简化改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2 2013年在鄱阳湖区潜育化双季稻田进行,试验设单施化肥(T1)、化肥+硅钙肥(T2)、化肥+过氧化钙(T3)和化肥+硅钙肥+过氧化钙(T4)4个处理。通过2年4季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单施或配施对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水稻产量、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过氧化钙和硅钙肥改良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效果和应用前景。【结果】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单施或配施均可以提高潜育化稻田的水稻产量,二者配施每季可以提高水稻产量1.06 t/hm22.06 t/hm2,并可促进磷、钾养分向籽粒转移。施硅钙肥对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没有明显影响,而施过氧化钙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二者配施可以减少耕层土壤还原物质总量1 cmol/kg以上。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呈增加的趋势。硅钙肥与过氧化钙配施可以明显提高小于10 mm的中小团聚体的含量。施硅钙肥或过氧化钙对土壤养分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二者配施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碳、速效磷的含量,但对腐殖质碳、速效钾和全氮含量影响不明显。【结论】施用硅钙肥可以提高潜育化稻田的水稻产量,但对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没有明显影响。施用过氧化钙既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又可以降低潜育化稻田的潜育化程度。而硅钙肥和过氧化钙配施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潜育化稻田的潜育化程度,还可以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土壤结构。因此,施用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可以作为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土壤的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宜宾市境内石漠化土地基本情况的调查及其治理模式试验研充,提出以下几种治理措施:人工植苗促进成林增加植被覆盖型;天然下种自然恢复型;人工点撒播恢复植被型;天然禁牧封山育林型;林下种植低矮地被植物型;坡改梯拦土恢复农耕地或林地型;小流域治理修建水利工程型和生态移民型,希望对各地石漠化治理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轻简化栽培可显著降低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生产效益。发展再生稻轻简化种植对于稳定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尤其对南方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及"双改单"稻区水稻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慈竹生态环境及培育技术初步研究:(Ⅰ)生态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主分量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四川盆地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与慈竹生长繁殖及纤维素含量之间的生态关系.结果显示:(1)年均温、干燥度等9个指标是制约慈竹生长繁殖的主导因子;(2)低海拔、阴坡生境是慈竹生长的理想环境,沟槽地、台地较坡地生长更好;(3)土层深厚、质地中壤的土壤有利于慈竹生长;(4)母竹径与新竹径成正相关而与新竹率成反相关,2年竹比例大的竹丛,其新竹率高;(5)高海拔、紫色土或台地上生长的慈竹较低海拔处、黄壤或坡地上的纤维素含量低.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文件,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开发建设的问题。这既是《决定》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决定》的精神,推进我市林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深入到实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基本掌握了有关情况,并就如何加快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红壤稻田长期施用猪粪的生态效益及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有机粪肥还田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量研究证实,猪粪还田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但是,由于饲料添加剂含有较高的Cu、Zn、As等重金属元素,再加上养猪业中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猪粪长期还田也可能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大量累积,从而威胁土壤质量和粮食安全。因此,利用长期定位探讨和综合评价长期施用猪粪下红壤稻田的生态效益就显得十分重要。【方法】以始于1981年的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肥定位试验为载体,分析了长期施用猪粪30年间红壤稻田的水稻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以期明确猪粪对水稻产量的增产幅度和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潜力,同时分析不同猪粪施用年限(包括试验前、试验5年、16年、22年和30年)的土壤重金属Cu、Zn、Cr和As等含量变化,基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GB 15618-1995)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的临界值,利用本研究中土壤重金属的累积速率对红壤稻田施用猪粪的超标时间进行估算,并进一步探讨猪粪的安全用量。【结果】施用猪粪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施化肥处理(NPK)相比,产量增加了10.3%-12.0%,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8.8%-23.7%,但是猪粪施用对红壤稻田的酸化阻控作用较小。在试验30年后,分别在早稻和晚稻施用猪粪的处理(OM1和OM2)的土壤pH值与未施肥对照无显著差异。此外,施用猪粪的土壤Cu、Zn、Cr和As含量亦显著增加,与施用化肥处理相比,OM1和OM2的Cu、Zn、Cr和As含量分别增加了72.0%-82.6%、29.1%-55.2%、194.8%-262.6%和90.5%-192.7%,但是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按照现行猪粪施用量(22.5 t•hm-2•a-1)推算,土壤Cu、Zn、Cr和As含量确保安全水平的施用时间分别还有22、67、44和14年。若确保连续施用猪粪50年土壤Cu、Zn、Cr和As含量不超标,则红壤稻田每公顷最多猪粪施用量应不超过6.40 t•hm-2•a-1。【结论】在红壤稻田上,猪粪长期还田虽然能够显著提高稻米产量和土壤肥力(尤其是土壤有机碳含量),但也同时导致土壤Cu、Zn、Cr和As含量大幅增加,从而可能引起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而威胁稻米质量和人类安全。因此,权衡稻田长期施用猪粪对作物产量、土壤肥力和重金属累积的生态效益,确定土壤对猪粪的最大环境承载力将为科学合理的利用猪粪以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初冰雪灾害对四川毛竹林的危害及其重建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四川省毛竹资源集中产地宦宾市,调查2008年初冰雪冻雨天气对毛竹造成的危害,分析毛竹受害程度和分级状况.结果表明:毛竹林平均受损率为14.6%,受损率10%~30%的中度受损面积占66.7%,毛竹林受损以倒伏破裂为主,占受损总株数的78.3%.毛竹受害原因主要是冰雪冻雨重力作用,立地海拔较高、坡度较大、土壤瘠薄,以及经营粗放的毛竹林损失严重.重建措施包括适地适树、严格执行营造林技术标准和规程、选用新品种和及时监测预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