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为探讨玉米不同部位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大小及饲用品质的高低,于2016年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农场进行,以川单42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用量(0,90,180,270,360 kg/hm~2,分别记为N_0、N_1、N_2、N_3、N_4)下玉米不同部位生物量、养分含量及饲用品质。结果表明,总体上,玉米茎、叶和籽粒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N_2时达最大,相比N_0分别增加34.9%,28.0%和107.3%;玉米叶鞘、苞叶和芯的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在N_4时达最大,相比N_0分别增加28.7%,102.1%和69.4%。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不同部位氮含量,降低了磷、钾含量。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不同部位粗蛋白(CP)含量,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但当施氮量高于N_2或N_3时,玉米茎、叶和芯NDF含量有些略微升高,玉米茎、叶、苞叶和芯ADF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同一施氮处理内,在施氮量为90 kg/hm~2及以上时,玉米不同部位间生物量大小依次表现为籽粒﹥茎﹥叶﹥芯﹥苞叶﹥叶鞘。综上所述,适量施氮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本研究条件下,玉米施氮量以18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2.
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各器官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90 kg/hm~2,分别记为N_0、N_1、N_2、N_3、N_4)对玉米千粒质量、籽粒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植株各器官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植株生物量、籽粒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都在N_2时达到最高,N_1、N_2、N_3、N_4处理玉米产量与N_0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83.8%、116.1%、109.7%、69.4%;植株生物量N_2处理分别比N_0、N_1、N_3、N_4处理高出197.5%、23.0%、9.4%、9.6%。2)玉米氮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氮收获指数为N_3(66.7%)N_2(63.8%)N_1(61.1%)N_0(57.7%)N_4(51.9%)。氮肥当季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N_1、N_2处理相对较高,N_4处理最低,分别为85.9%、74.2%、29.9%。3)玉米同一器官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差异明显,籽粒、叶片和芯对氮(N)的吸收大于磷(P)和钾(K),茎和叶鞘对K的吸收大于N和P,根对K的吸收大于P和N。4)玉米收获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都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在不同处理下均低于硝态氮含量。综上表明,长期最佳施用氮肥量为180 kg/hm~2,能获得较高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23.
【目的】为获得共生固氮能力强、抗逆促生效果好、宿主识别范围广的高效豌豆根瘤菌。【方法】以前期初筛的优良豌豆根瘤菌SCAU P10为材料,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和广元市剑阁县验证SCAU P10的田间接种效果,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菌株的抗逆促生能力,用水培法研究菌株与四川主要豌豆品种“长寿仁”“中豌6号”“无须豆尖1号”“云豌91号”的共生匹配性,通过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共生基因序列分析研究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金堂县豌豆接种供试菌株SCAU P10的鲜豌豆籽粒(青豌豆)显著增产32.3%,两试验地接种供试菌株的根瘤数、株高、绿肥产量(植株鲜重)、饲草产量(植株干重)、植株氮钾积累量均较不接种对照(CK)显著增加。抗逆促生特性试验表明,菌株耐酸耐碱能力均较强,可在pH 4.0~10.0条件下生长,耐盐能力较差,仅能在NaCl浓度0.01%~0.6%条件下生长,能分泌生长素(IAA),具有较强的溶磷(卵磷脂、磷酸钙、磷酸铁、磷酸铝)和溶钾能力。匹配性试验表明,供试菌株SCAU P10与四川4个主要豌豆品种均高效匹配。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和共生基因综合分析表明,菌株SC...  相似文献   
24.
在四川丘陵区紫色土上进行田间试验,以无物料还田为对照,对比分析了蚕豆秸秆、油菜秸秆、猪粪3种物料还田对夏玉米吐丝期和收获期0—20,2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微生物熵的影响,以期为农业废弃有机物料的综合利用及四川丘陵区土壤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尽管有机物料还田于0—20cm土层中,0—20,2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均受到有机物料的深刻影响。各处理0—20cm土层SOC、TN、SMBC、SMBN含量均显著高于20—40cm土层,且上下2层土壤SOC、TN、SMBC和SMBN含量在生育时期间均表现为吐丝期>收获期。(2)在2个生育时期,3种物料还田均能提高0—20,20—40cm土层SOC、TN、SMBC、SMBN含量。与对照相比,物料还田处理的SOC、TN、SMBC、SMBN含量分别提高2.6%~141.2%,1.9%~33.0%,5.1%~114.7%,41.5%~98.7%,其中收获期各处理0—20,20—40cm土层SOC、SMBC、SMBN均表现为油菜秸秆>蚕豆秸秆>猪粪>对照,TN表现为蚕豆秸秆>猪粪>油菜秸秆>对照。(3)各处理SMBC/SMBN、qMB、SMBN/TN分别为3.74~10.53,0.86%~2.19%,1.01%~3.41%,且物料还田降低SMBC/SMBN,提高土壤qMB和SMBN/TN值。相关分析表明,SMBC、SMBN与SOC、TN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农业生产中可通过物料还田提供给微生物足够的碳氮营养,提高土壤SMBC、SMBN、SOC、TN含量和qMB值,维持较高的农田生产力,提升土壤质量,但具体施用物料时还需寻求土壤肥力提升、玉米产量增加以及环境效益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5.
【目的】针对猕猴桃园土壤黏重滞水、通气透水性差,植株生长不良的生产问题,探究不同改良措施下果园黏重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筛选最优土壤改良方案。【方法】采用1 m3露天池栽模拟试验,设计对照(CK)、掺砂20%(S20)、掺砂40%(S40)、枝条3 kg/池还田(B3)、蚯蚓粪10 kg/池还田(W10)、枝条3 kg+蚯蚓粪10 kg/池还田(B3+W10)和蚯蚓粪20 kg/池还田(W20)等7个处理,测定土壤相关物理化学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改良处理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W20、W10、B3+W10、B3以及S20均能有效降低土壤表面紧实度和土壤容重,W20、W10、B3+W  相似文献   
26.
石灰性紫色土上花生的平衡施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性紫色土是四川主要的旱耕地,也是花生栽植的主要土壤之一。本文在分析花生的需肥特点、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以及石灰性紫色土的养分状况基础上,提出石灰性紫色土上花生的平衡施肥推荐措施。  相似文献   
27.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山蚂蝗属根瘤菌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金沙江于热河谷山蚂蝗属根瘤菌的抗逆性,为优良菌株的选育提供种质资源。[方法]对34株分离自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山蚂蝗根瘤菌进行了耐酸碱、耐盐、耐高温或低温的抗逆性试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耐酸碱性较强,全部供试菌株能在pH值5.0~11.0、64.7%的菌株能在pH值4.0~12.0的YMA培养基上生长;多数菌株耐盐性弱,70.6%的菌株不能在浓度1%NaCl的YMA培养基上生长,只有29.4%的菌株能耐浓度3%-5%的NaCl环境;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32.4%的菌株在4℃下表现为有活力,70.6%的菌株在10℃下能生长,37℃或60℃热激处理30min后,分别有94.3%、44.1%的菌株仍有活力,有17.6%的菌株在4~60℃均能生长,表现出极强的抗低温和抗热性。[结论]筛选到抗盐、抗酸碱、抗低温和高温性能均较强的优良菌株4株:Sdr28、Sdr32、Sdr33、Sdr34。  相似文献   
28.
以仲玉3号和正红6号玉米为试材,设置6.75×104、8.25×104株/hm2两个种植密度,研究密植条件下夏玉米子粒、穗轴脱水及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探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部器官脱水减慢、含水率增加,力学强度呈下降趋势。品种间穗部脱水及力学强度存在显著差异,且远大于种植密度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与正红6号(ZH6)相比,仲玉3号(ZY3)脱水较快,到达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时所需吐丝后积温较少,收获时ZY3子粒压碎强度与穿刺强度大,穗轴抗折断力小,茎秆倒伏率低,机收性能更好。相关性分析显示,子粒与穗轴力学强度与含水率均呈显著负相关;穗轴抗折断力与干重、单位长度干重及单位体积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轴长、长粗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密度与品种对子粒产量存在无显著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茎秆倒伏率显著增大,ZY3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显著降低,达到宜机收子粒含水率所需积温增多。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翻压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对植烟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等的影响,在烤烟地冬闲时种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VR)与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V),并预留不种苕子的冬闲地(CK)。紫花苕子初花期时(生育期187d)采集植株测定其生物学性状及养分含量,然后全部翻压回田,45d后种植烤烟。烤烟种植时,冬闲地按照广元烟草公司推荐施肥量,即全量施肥(CF);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翻压并减少20%施肥量(V-20%CF);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翻压并减少20%施肥量(VR-20%CF)。烤烟种植前及收获后,采集土壤测定理化性状、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接种根瘤菌能增加紫花苕子的生物量及养分含量,相比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根产量、总瘤数、株高增加1.3%~50.7%;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加1.8%~5.0%;氮磷钾积累量增加14.3%~21.5%。2)测定种烟前土壤可知,翻压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能更有效地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与冬闲地比较,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增加2.5%~126.6%;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增加14.6%~82.5%;细菌、放线菌、真菌增加85.3%~236.9%。测定收烟后土壤可知,减少20%施肥量的情况下,翻压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能够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与全量施肥比较,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增加12.3%~64.1%;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增加5.4%~67.0%;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增加65.1%~473.3%。在减少20%施肥量的情况下,翻压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能够更有效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对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Mo与花生根瘤菌的复合菌剂对盛花期花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Mo+花生根瘤菌Spr2-9"复合菌剂对花生盛花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接种Spr2-9(R1)能明显或显著增加植株干重、叶绿素和全氮量,分别比相应对照增加10.0%,14.6%,37.0%.(2)复合菌剂处理(R2,R3,R4)的占瘤率随钼浓度增大而增大,平均单瘤重随钼浓度增大显著降低,而总瘤数、全氮、叶绿素含量、植株干重随钼浓度的变化不显著.(3)钼能显著促进盛花期无菌处理(2,3,4)植株和根瘤的生长,平均单瘤重、叶绿素含量、植株干重、全氮量等随钼浓度增大显著增高,但对总根瘤数的影响不大.(4)等钼量的复合菌剂和无菌处理间,除无菌处理的单瘤重显著或明显高于复合菌剂外,其它都是复合菌剂处理高于无菌处理.表明供试根瘤菌是高效菌株,"Mo+供试根瘤菌"的复合菌剂对竞争结瘤、根瘤及植株生长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