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水产渔业   2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从江苏省如东县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苗期暴发丝状细菌病的蚤状幼体分离得到丝状细菌HL-1,经感染试验证实其为中华绒螯蟹苗期丝状细菌病的病原。对HL-1的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HL-1为无色、不分枝的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指纹状菌落,菌丝可断裂形成微生子,在液体培养基中所形成的微生子可聚集成玫瑰花环样结构;HL-1过氧化氢酶阳性,几丁质酶阴性,需氧,鉴定为毛毒亮发菌(Leucothrix mucor),其生长的pH适宜范围为5.0~10.0,盐度最适范围为10—40;在常用的32种抗生素中,HL-1仅对乙基西羧霉素高度敏感,而对其他31种抗生素大多数具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对虾糠虾幼体的一种病原菌———非01群霍乱弧菌作了研究报道。这种病的症状是病虾运动能力差、趋光性弱、镜检发现肠道肿胀。从垂死病虾中分离到5株细菌,经感染健康糠虾幼体得到与病虾相同症状。5株细菌的47项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与霍乱弧菌相同,但不被01群霍乱弧菌多价血清凝集。血清学分型结果均为不同的VBO血清型VBO5,14,26,47,56。用DNA霍乱CT基因探针菌落原位杂交及小鼠肠结扎法测肠毒素,表明菌株有强毒力。分离菌株对小鼠的LD50为158×108个/只。  相似文献   
13.
1种致病性鳗弧菌胞外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山东省莱州海区自然发病的花鲈(Lateolobrax japanicus)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性鳗弧菌,经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dex-G100凝胶层析等方法从其培养液中分离纯化了1种胞外蛋白酶。用SDS-PAGE电泳测得蛋白质的分子量为36.7kD,最适温度为50℃,对热不稳定,70℃15min完全失去活力;最适pH为7.0;1mmol/L的PMSF对酶活性无影响,部分金属离子如Cu^2 、Fe^2 、Fe^3 、Zn^2 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而Ca^2 对酶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1mmol/L EDTA能完全抑制酶的活性,表明该酶是1种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黄渤海沿岸群亲本及子一代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1997年3月从山东海阳市近海捕获中国对虾,取两尾单独暂养,产卵后培育出子代,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亲本和子代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研究,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解亲本与子一代之间的遗传结构,比较了两个家系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使用OPG系列20个引物,有16个引物获得了谱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产物,扩增的多态性片段分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1999年秋季采集的山东近海鲈鱼、牙鲆、黑鲷、梭子蟹、牡蛎等5种主要养殖动物中分离出110个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测定,由计算机数值分类和《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相结合,鉴定出溶藻胶弧菌、副溶血弧菌等9种弧菌属弧菌和1种嗜水气单胞菌。文中尚对养殖生物弧菌病害的防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鳗弧菌口服微胶囊疫苗的制备及其对鲈鱼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分离自患病鲈鱼(Lateolabrax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虾血清凝集素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亲虾体长19-24.5cm,取其血清。7种动物血液取自大白鼠、小白鼠、豚鼠、兔、鸡、羊、人。结果表明:(1)虾血清分别在28、37、56℃时热处理30min,其凝集活性不变,在70℃和80℃热处理30min后凝集活性完全丧失。(2)血清在pH和5-7.5的TBS缓冲液中凝集活性稳定,在pH为8-9之间凝集活性迅速下降。(3)凝集抑制实验表明半乳糖、甘露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等5种糖对血清凝集素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D-葡萄糖胺和N-乙酰-D-葡萄糖胺的抑制作用更强。(4)交叉吸附实验结果显示日本对虾血清对大白鼠、小白鼠的红细胞有较强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PCR和RT-PCR技术对4种对虾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探讨了应用PCR和RT-PCR技术对4种主要的对虾病毒进行检测的方法。同时使用该方法检测了对虾天然饵料--卤虫中的4种对虾病毒。结果显示,含病毒核酸的阳性对照样品分别扩增出了大小为824bp,705bp,260bp和216bp的预期产物,但未能从卤虫样品中检测到此4种病毒的存在。本文报道的病毒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可以用于进出口贸易中对活体或冰冻对虾,虾苗,对虾饵料等进行相关对虾病毒的检疫,也为制定我国对虾病毒检疫检验规范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花鲈弧菌病病原菌(哈维氏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年4-5月,山东省青岛市胶南海区网箱养殖场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发生暴发性传染病,死亡率达50%。从具有明显症状的病鱼的病灶组织分离到1株优势菌SF-1,经人工感染和从人工感染发病的花鲈再分离的SF-3菌株的再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为此次花钙烂层病的致病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等64项特征指标鉴定,SF-1和SF-3均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孟多,呋喃妥因,氯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磺胺类,复方磺胺、三甲氧苄氨嘧啶,多粘菌素E等10种药物对该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1994年山东地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研究中,在未检出杆状病毒的中国对虾样品中首次发现1种球形病毒,电镜下观察到该病毒外有囊膜,直径200nm左右,在细胞质中形成球形包涵体,以宿主肝胰腺和心脏为主要靶器官;受其感染的肝胰腺细胞的细胞器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线粒体从增生、肿胀、内嵴溶解到出现纤维化,最后崩解;糙面内质网也明显增生、脱颗粒、排列紊乱,严重感染时,肿胀成泡状,甚至分解;细胞核出现病变较晚且较轻。人工感染实验证明该病毒可引起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症状,13d累积死亡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