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0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咸水滴灌对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高矿化度水滴灌对极端干旱区防护林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4.0~4.8 g/L的高矿化度地下水滴灌下的防护林为例,分析了咸水滴灌前后0~30 cm各层风沙土全N、全P、有机质、全盐、离子组成和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矿化度咸水滴灌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的土壤环境逐渐得到改善。防护林0~5 cm、5~15 cm和1~30 cm 3个层次的含水量、全N、全P、全K、全盐含量、离子组成和微生物数量与流沙地存在很大差异,且与灌溉年限有直接关系;其中0~5 cm层次变化最为明显,5~15 cm次之,15~30 cm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42.
半胱胺对羔羊增重及羊毛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择 4~ 5月龄断奶雌性杂种羔羊 2 2 0只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添加半胱胺组 ,半胱胺组按 5 0mg/kg体重包膜保护半胱胺 ,连续添加 12 0d ,试验结束。结果显示 ,半胱胺组从试验第 4 6天体重、毛长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整个试验期半胱胺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 17.9% (P <0 .0 5 ) ,毛长增长提高 6 .2 % (P <0 .0 5 ) ,说明半胱胺能够显著地促进断奶母羔体重增加和羊毛生长。  相似文献   
43.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团聚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沙漠公路5个不同种植年限防护林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干筛处理下,各土层0.25 mm风干团聚体含量在33.35~280.48 g·kg-1,其中5 mm粒级在土壤风干团聚体占主导地位,其含量占41.56%~70.09%;5~2 mm粒级次之,占6.58%~34.88%;1~0.5 mm粒级含量最少,仅为1.66%~5.46%。湿筛处理下,各土层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0.21~72.54 g·kg-1,不同粒级含量占水稳性团聚体总量的比例基本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2在0~20 cm土层中,流沙地没有形成团聚体,但随着种植年限从7 a增加到18 a,土壤风干团聚体含量从69.94g·kg-1增加到159.88 g·kg-1,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0.41 g·kg-1增加到60.84 g·kg-1,防护林的种植促进了流动风沙土的成土过程。3随种植年限的增加,0.25 mm风干/水稳性团聚体含量〔SDA/WSA(0.25 mm)〕、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都有增加的趋势,且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可分别用2 mm风干团聚体含量和1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来表征防护林土壤团聚体的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防护林的建设有利于流动风沙土地区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使团聚体在土体内均匀分布,团聚体的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得到提高,促进流动风沙土的成土过程。  相似文献   
44.
人工防护林作用下风沙土成土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防护林是防风固沙,有效防治沙漠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沙漠地区建立人工防护林,可以有效防止土壤侵蚀,促进土壤有机质及粘粒积累,促使地表结皮形成,不仅对流沙起到了固定作用,而且促进了风沙土的成土过程。本文结合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理论,分别从植物地上部分对养分的阻滞和聚集,以及减少土壤表面蒸发;地下部分的固沙和物质的分解与营养补给等方面综述了生物防护林在风沙土成土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从以往的研究发现,在风沙土成土过程中,土壤机械组成变细,比重和容重减小;土壤剖面结构分异显著,分层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养分显著聚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加,活性增强,酶活性也大幅度提高。总之,随着沙漠生物防护林的建造,林下风沙土性质发生了明显的改良作用,逐渐发展成固定风沙土。这说明人工防护林和风沙土的成土过程是协同发展的,这不仅有利于沙漠防护林的可持续管护,也有利于沙漠化的防治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45.
通过全株光合器官取样,利用质量差减法,对位于新疆且末县沙漠地区的塔中植物园内10种灌木的滞尘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以单位鲜质量光合器官滞尘量为评价指标,10种灌木光合器官滞尘能力的排序为:紫杆柽柳>多花柽柳>刚毛柽柳、多枝柽柳、长穗柽柳>甘蒙柽柳、华北柽柳>沙生柽柳>梭梭>头状沙拐枣。2)10种灌木光合器官的滞尘能力与其表面特性密切相关。与沙拐枣相比,梭梭同化枝节间距较短,叶片数量相对较多,因而梭梭的滞尘能力大于沙拐枣;柽柳属植物虽然叶片也极度退化,但具有数量众多、分布密集、被覆绒毛、分泌盐分等特性,具有很强的滞尘能力,光合器官滞尘能力大于梭梭和沙拐枣;光合器官表面特性也使8种柽柳属植物光合器官滞尘能力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在荒漠地区植物-土壤相互关系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也可为园林绿化和防护林树种选择、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极端干旱区咸水滴灌林地盐结皮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由于长期使用高矿化度咸水滴灌,土壤盐结皮在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内广泛发育,它会对林带土壤蒸发过程产生重要影响。采用田间取样分析和微型蒸发器(MLS)人工控制试验相结合,分别研究了一个灌溉周期内盐结皮影响下林间裸地和防护林带内的土壤蒸发过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蒸发量自表层向下层逐渐减少,且有盐结皮的土壤蒸发量小于无盐结皮土壤;土壤日蒸发量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逐渐减小,有盐结皮土壤前期高于对照,而后期低于对照;土壤累积蒸发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大,但增加量逐渐减小,有盐结皮土壤累积蒸发量小于对照;盐结皮对土壤蒸发的抑制效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降低,但裸地的降低速度高于林地;盐结皮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7.
为阐明水质对咸水滴灌土壤盐分淋洗过程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咸水和淡水对咸水滴灌不同区域土壤盐分的淋洗过程及脱盐效果。结果表明,淡水淋洗的入渗速率明显高于咸水;咸水、淡水淋洗后咸水滴灌不同区域土壤含盐量均大幅下降,均可达到良好的脱盐效果;不同区域咸水滴灌土壤滤出液电导率(EC)均呈"快速上升-快速下降-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而对咸水滴灌风干土淋洗的滤出液EC却呈先快速降低后逐渐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从淋洗滤出液到达稳定电导率的体积来看,咸水对咸水滴灌土壤盐分整体淋洗效果优于淡水。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咸水滴灌对人工种植肉苁蓉寄生体系盐离子分配和肉苁蓉品质的影响,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选择4个灌水矿化度差异较大的样地,采集土壤、梭梭和肉苁蓉样品,分析土壤、寄生体系各部分盐离子含量及肉苁蓉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在高矿化度咸水滴灌下,接种肉苁蓉的梭梭根部、主茎和同化枝盐离子含量为:同化枝>根>茎,肉苁蓉体内盐离子含量与寄主根系含量相近;(2)肉苁蓉体内总盐、Na+和Cl-含量均随灌水矿化度的增高而增加;肉苁蓉体内K+占总盐分的1/3,具有较强的吸收富集K+的能力,但K+含量并未随灌水盐浓度的变化而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肉苁蓉体内主要药用成分苯乙醇苷类物质含量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升高而增加,盐分胁迫有助于刺激肉苁蓉体内主要药用成分的积累。因此,较高矿化度咸水滴灌可以提高肉苁蓉的品质,但需要注意长期高盐胁迫对寄主梭梭的影响,因而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49.
风蚀是沙区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危害形式。分析不同植物种生长对风蚀的响应和适应策略,确定其耐风蚀阈值,是优良耐风蚀生态建设植物种筛选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纵向复合沙垄上栽植的头状沙拐枣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风蚀深度植株的部分枝条节上和全株光合器官生长状况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随风蚀强度增加,头状沙拐枣植株光合器官的单节同化枝数量、单节同化枝总长度和单根同化枝平均长度、单根同化枝平均重量、单株光合器官鲜重、单株同化枝表面积呈降低趋势,光合器官生长均与风蚀深度呈线性负相关。当风蚀深度小于40 cm时,头状沙拐枣的单节同化枝数量、单根同化枝长度、单节同化枝总长度降低幅度较小,但当风蚀深度大于40 cm后,单节同化枝数量、单根同化枝长度、单节同化枝总长度都大幅降低,全株光合器官的重量和表面积也大幅下降,而过强的风蚀可使植株死亡。头状沙拐枣光合器官对风蚀的适应方式是数量和形态变化,同化枝数量、长度、直径、表面积降低。对风蚀的适应策略是有限资源重点配置,即植株把能量主要分配在有限的节上,节上保持一定数量的光合器官生长,以维持植株存活。研究结果可为沙区生态建设适宜植物种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地区不同林龄(5 a生、10 a生、13 a生、16 a生)沙漠公路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林带内滴头处和滴头外两个不同位置,对3种植物林带地表凋落物和对应0~10 cm的土壤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防护林带内凋落物平均厚度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10.9~14.8 cm,贮存量6.6~23.0 t hm-2;柽柳(Tamarix chinensis)9.2~11.8 cm,贮存量5.0~16.5 t hm-2;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6.3~11.0 cm,贮存量4.6~12.7 t hm-2。三树种对应土壤全N、全P、全K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动态过程,其中全N全P均随定植年限的增加总体上属于富集过程,全K含量随定植年限的增加呈波浪式变化。三种土壤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不同林龄防护林带内蔗糖酶、蛋白酶以及脲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呈现滴头处大于滴头外。由此可见该地区的浇灌模式会对土壤各营养物质的积累与生物活性的表达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