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1篇
  7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重金属暴露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Cd2+(0.005、0.025、0.05、0.1 mg/L)在168 h内对缢蛏消化腺和鳃组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d2+对两种组织GST活性均有激活作用,且高浓度比低浓度更易快速诱导其活性,但在暴露的后期(>96 h),两个较高浓度组(0.05、0.1 mg/L)GST活性均出现下降;两种组织的ACP活性(鳃组织0.005 mg/L组除外)在暴露的6h即被显著诱导,并表现出剂效关系,但高浓度组更快达到峰值后就持续下降,于暴露中后期(>72 h)被不同程度抑制;消化腺(0.005 mg/L浓度组除外)和鳃AKP活性在暴露168 h内均表现出“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并且较高浓度组活性反而比低浓度组更易被激活,各组AKP活性被诱导达到最高值后就持续下降直至被再次抑制。Cd2+在低浓度水平下即能引起缢蛏两种组织的GST、ACP、AKP活性变化,表明Cd2+的胁迫可对缢蛏机体的解毒体系和新陈代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总结松阳县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分析其作用和意义,针对当前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结合打造田园松阳的构想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3.
蚕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蚕豆品比试验,考查蚕豆新品种产量质量及特征特性。结果表明,慈溪大粒1号综合性状好,适宜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探究龙须菜寡糖对罗非鱼脂肪酸及挥发性腥味物质组成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生物降解法降解龙须菜制备龙须菜寡糖,并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的龙须菜寡糖,配制含龙须菜寡糖饲料。分别以基础饲料和含龙须菜寡糖饲料投喂罗非鱼[初始体重为(12.20±0.23)g]7个月,每种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罗非鱼。结果显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在罗非鱼腹肉中共鉴定出28种脂肪酸,分布范围为C12~C24。与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相比,饲喂含龙须菜寡糖饲料(龙须菜寡糖组)能有效地降低罗非鱼腹肉中饱和脂肪酸的种类。从脂肪酸含量上看,龙须菜寡糖组罗非鱼腹部肉中C20∶5n-3(EPA)、C22∶6n-3(DHA)和C20∶4n-6(ARA)的相对含量及DHA/EPA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共检测到对照组罗非鱼腹肉中挥发性腥味物质31种,龙须菜寡糖组罗非鱼腹肉中挥发性腥味物质25种。在罗非鱼腹肉中检测到的气味较大、感觉阈值较低的挥发性腥味物质有酮类、胺类和醛类等,而这几类挥发性腥味物质的相对含量在龙须菜寡糖组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龙须菜寡糖能有效减少罗非鱼腹肉中SFA的种类,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ARA、DHA、EPA的含量及DHA/EPA值;此外,还能够有效减少罗非鱼腹肉中挥发性腥味物质的种类,并降低酮类、胺类和醛类等挥发性腥味物质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6.
正水产养殖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每年该行业都会有许多最新的技术与理论应用到实践生产中。养殖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也引起了的广泛关注,目前有一些新颖的环境友好的科学养殖理论与体系较为流行,如鱼菜共生体系,虾瓜轮种体系,生态水文学理论,多营养级综合养殖系统等,这些养殖理论来自于实践,围绕着"资源利用最佳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开展与完善,是针对产  相似文献   
17.
T1R1和T1R3在从江香猪附睾发育中的表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味觉受体第一家族亚型1(T1R1)和3(T1R3)在从江香猪附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探讨味觉受体在哺乳动物雄性生殖机能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潜在医学价值,本试验以从江香猪附睾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附睾发育4个关键时期:初情前(15 d)、初情时(30 d)、初情后(60 d)和性成熟期(180 d)T1R1与T1R3的差异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IHC)和Western blot检测两个味觉受体在不同日龄从江香猪附睾组织中转录、翻译水平的变化及其分布情况。RT-qPCR结果表明:TAS1R1与TAS1R3 mRNA在从江香猪附睾初情前(15 d)至性成熟期(180 d)表达量逐渐增加,且任意两个时期间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1R1/T1R3蛋白在180 d表达量最高,在15 d表达量最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平均表达丰度依次为180 d > 30 d > 60 d > 15 d。IHC结果显示,T1R1和T1R3蛋白在各日龄组从江香猪附睾组织均有分布,其中T1R1蛋白主要在上皮细胞膜上,尤其是基细胞和窄细胞;而T1R3蛋白主要在微绒毛、环状空泡和精子呈强阳性表达。综上,本研究发现不同日龄从江香猪附睾的T1R1/T1R3表达从15 d逐渐增加,至性成熟达到峰值,这一表达变化与附睾上皮基细胞和窄细胞及微绒毛的T1R1/T1R3的差异表达有关,这些特殊的表达模式与附睾生理功能存在时间关联,故推测T1R1和T1R3参与附睾内精子成熟和储存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对南美白对虾立体高效混养模式与南美白对虾单养模式的池塘水质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模式下水体溶解氧、pH、硝态氮、活性磷、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过混养条件下的水质指标波动相对单养较大。总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变化趋势在养殖中后期存在差异,混养池塘这三个指标上升明显,增加了养殖的潜在风险,今后混养管理中需加强对氮元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甬优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9号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早播、培育壮秧、平衡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为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大海马幼苗在不同的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放养密度下的生长状况及其成活率。实验在室内进行,分别对每一个环境因子设置不同的梯度,每15 d测量记录1次大海马幼苗的体长和成活率,共记录4次,并做了3次重复,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海马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水体温度在24~32℃时,其生长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大海马幼苗较喜欢高盐度且盐度较稳定的海水环境(20以上),至60d时,盐度为30的幼苗生长速率最快,成活率也最高;阴暗的环境较适宜幼苗生长,但光照强度过低会降低其成活率;最佳的放养密度为250ind/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