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4篇
  18篇
综合类   4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不同改良剂对棕红壤酸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白云石粉和生物有机肥对旱地棕红壤酸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白云石粉及生物有机肥+白云石粉能降低棕红壤的酸性,提高棕红壤的肥力养分,白云石粉对棕红壤的降酸作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施肥处理与不施肥相比,小麦和花生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但它们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小麦主产区(鄂北岗地)主推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丰氮和缺氮条件下小麦的子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氯素吸收与分配、氮效率的特性.结果表明,以缺氮条件下小麦子粒产量为氮效应评价指标,供试小麦品种中氮高效应的品种为鄂麦23和鄂麦14;以丰氮和缺氮条件下小麦子粒产量之差值与施纯氮量之比为氯响应评价指标,氮高响应的品种为郑麦9023、豫麦49和鄂麦18,氮高效应和氮高响应的品种并不相同.因此,对土壤氮素吸收利用能力较强的植株生物学特性是氮胁迫条件下供试氮高效应品种的生物学基础.在丰氮条件下,供试的氯高响应小麦品种的子粒产量、植株氮吸收和干物质生产特性与缺氮条件下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生物有机肥对棉花黄萎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长期植棉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棉花黄萎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与化肥相比,能显著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子棉产量增3.4%~9.6%;对棉花前期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改良剂对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冷泉烂泥型和冷浸烂泥型冷浸田土壤,设置不添加任何物质和分别添加白云石粉、生物炭、粉煤灰、聚丙烯酰胺和混合改良剂等6个处理,在持续淹水和干湿交替2种水分管理下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测定培养后第30、90、180和360天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水稳性。结果表明:在干湿交替条件下,改良剂对冷泉烂泥型和冷浸烂泥型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达到180d时基本稳定;在持续淹水条件下,改良剂对2种类型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具有短暂促进作用,且不稳定。在几种改良剂中,粉煤灰和混合改良剂(粉煤灰+生物炭+聚丙烯酰胺)对2种类型冷浸田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均表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牛圈肥施用比例对烤烟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牛圈肥施用比例对烤烟产量质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牛圈肥中的氮量超过总施氮量的60%以后,烟株的生育期明显缩短,会明显阻碍烟株前期的生长;综合各经济性状,牛圈肥的施用比例应以牛圈肥氮占总施氮量的20%左右为宜;纯施化肥烟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明显大于牛圈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施用牛圈肥有降低中部和下部烟叶烟碱和总氮舍量的趋势,而总糖、还原糖则有增加的趋势;施用牛圈肥可以增加烟叶的氯含量,从而改善烟叶油分;不同牛圈肥施用量对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影响很大,纯施化肥条件下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从团棵期开始至采收结束,基本处于下降趋势,而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施用牛圈肥的土壤.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绿肥(豌豆)翻压后合理施用肥料问题,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翻压绿肥的基础上通过减少 基肥用量和控释肥代替部分基肥,研究其对烟叶产量、产值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翻压可 以提高低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10 g/kg)的有机质含量,对其他土壤化学性质无显著影响;绿肥翻压 后将基肥减少 15%和 30%对烟叶产量、产值无显著影响,对烟叶化学成分无明显影响。在减少 15%基肥 后,将剩余基肥的 50%以控释肥代替,可以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提高烟叶钾含量和钾/氯比,改善 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7.
生物有机肥发展现状及对策——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北省生物有机肥生产现状,指出了在生物有机肥发展中存在企业产品质量意识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提出加强菌种筛选研究、加强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加强市场管理等对策,为湖北省生物有机肥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9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测定作物产量、收获指数、氮效率和氮响应度等指标,研究了陕西关中农业生产中常用的10个夏玉米杂交种的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施氮与否,10个夏玉米品种的子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其收获指数、氮效率和氮响应度,也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根据氮效率和氮响应度可将10个不同基因型分为四种类型:H-H型包括户单4号、陕资1号、掖单19;L-L型包括中单2号、豫玉22;H-L型包括陕单16、陕单902和户单2000;L-H型包括陕单9号和农大108。综合考虑氮效率类型和响应度,选择有代表性的基因型(户单4号、豫玉22和户单2000)测定氮累积量,计算氮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结果表明,氮累积量不能反映氮效率类型,氮利用效率对氮效率的贡献与施氮水平有关;不论施氮与否,氮收获指数均能较好地反映氮效率类型。  相似文献   
19.
磷钾调控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冷浸田是典型低产稻田,其施肥结构和模式与普通稻田应存在差异。本研究拟在普通稻田施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肥料结构,探索冷浸田最佳施肥模式,为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以水稻产量为目标,通过测定产量构成因素、水稻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变化,分析冷浸田施肥模式,提出冷浸田最佳施肥用量。【结果】土壤速效磷含量介于2.7~7.3 mg/kg之间,速效钾含量介于20~80 mg/kg,明显低于普通稻田(平均速效磷11.5 mg/kg,平均速效钾95.8 mg/kg),是冷浸田主要养分障碍因子;施肥可以极大提高水稻产量,其中NPK、NP2K、NPK1、NPK+Zn和NPK2处理的产量比不施肥(CK)或习惯(FP)高20%~30%左右。在氮磷钾基础上增施锌肥、硅肥和钾肥增产达到显著水平,降低磷肥和钾肥用量则有降低产量的趋势。连续三年种植水稻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呈现平稳,速效磷有增加趋势。施肥处理水稻籽粒和茎部钾含量明显高于CK,籽粒氮累积量显著高于CK和习惯施肥处理。相对于NPK、CK、FP处理,增施磷、钾肥,添加微肥可显著提高籽粒氮、磷、钾累积量。【结论】鄂东南低丘区冷浸田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低,是主要营养限制因子,需要长期加大磷、钾肥施用量;该地区冷浸田适宜施肥量为N 180、P2O5 90~108、K2O 120~144 kg/hm2,同时配施锌肥和硅肥,连年施用可保证冷浸田水稻的稳步增产。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水平下鄂麦18氮养分积累规律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氮素6水平4重复随机区组大田试验设计,研究鄂麦18氮素营养积累规律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鄂麦18的子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植株含氮量均增加,但当氮水平达到225kg·hm-2时再增加施氮量增产不显著;从苗期到成熟期,不同处理小麦植株含氮量逐渐下降,氮吸收积累量在齐穗开花期前呈逐渐增加趋势,成熟期出现下降,这可能与植株氯素挥发和淋溶损失有关.所以,在湖北省小麦种植区中等肥力条件下,鄂麦18适宜施氮量为225 kg·hm-2,单产可达6 948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