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52.
通过防雨棚池栽试验,以不同花生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非充分灌溉对花生品种各生育期叶片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花针期灌水,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生育期推进和土壤水分降低,其活性升高,但升幅因品种、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类型有异,两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质(Pr)、游离氨基酸(AA)和脯氨酸(Pro)含量均以对水分最为敏感的花针期升幅较大,且花育27号的SOD、CAT、Pr和AA的升幅大于花育20号;结荚期灌水后,各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未表现降低。两品种全生育期灌水处理与苗期灌水处理间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MDA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水分胁迫初期,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但随胁迫时间延长其活性明显降低;而渗透调节物质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各生育期灌水处理。POD活性变化对灌水处理响应较弱,SOD和CAT是花生适应土壤水逆境的主要保护酶。灌水处理对花生叶片抗氧化及渗透调节能力表现为花针期>结荚期>苗期,各渗透物质调节能力依次表现为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  相似文献   
53.
54.
施氮水平对不同花生品种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较高,研究花生不同器官中氮代谢酶活性在施氮水平和品种间的差异及其与籽仁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阐述花生氮素代谢的生理特性。【方法】选用生产中普栽品种花育22号和白沙 1016,设置4个氮素水平,测定两品种不同生育期各器官中主要含氮物质(可溶性蛋白质(Pro)、游离氨基酸(AA))含量及主要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R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结果】两品种各器官Pro、AA、NRase、GS、GDH活性的变化态势大致相同,但其含量的高低因品种和施氮量不同而变化,各器官中各指标含量均以白沙1016较高;适当提高氮素水平可增加各器官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主要氮代谢酶活性;氮素水平过高虽能提高硝酸还原酶和籽仁蛋白质含量,但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下降;各营养器官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GS和GDH活性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但与其相应器官中的NRase活性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荚果中Pro与AA和NRase间、GS和GDH、NRase与游离氨基酸间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施氮量和品种差异对花生各器官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氮代谢酶活性有影响,白沙1016对高量氮肥较敏感,花育22号则较适应高氮;增施氮肥通过改变氮素代谢的生理特性改善花生品质。  相似文献   
55.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花生(花育20、花育25和花育36)幼苗的Na~+吸收动力学特性与耐盐性的关系,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盐胁迫浓度下,不同花生品种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变化、Na~+吸收动力学特性、Na~+吸收速率、Na~+排斥率与其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对Na~+的吸收可分为高亲和、低亲和2个吸收阶段。低盐胁迫下,花生的Na~+亲和力常数(K_m)小,选择性强,Na~+排斥率平均值在85%左右;在高盐胁迫环境下为低亲和系统,K_m值大,Na~+最大吸收速率(V_(max))大,同时其排斥率较低。低盐胁迫下,花育20、花育25和花育36对Na~+的吸收速率较小,排斥率较高,Na~+积累慢,盐害轻;高盐胁迫下,花育20的Na~+吸收速率高于花育25和花育36,而Na~+排斥率低于花育25和花育36。因此高盐胁迫下,较高的Na~+吸收速率和较低的Na~+排斥率可能是花育20耐盐性弱于花育25和花育36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为明确生育后期水分胁迫下施氮对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花育25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通过防雨棚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花生氮素吸收、分配、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荚果充实期设置水分条件分别为充足灌水(W 0)、轻度干旱胁迫(W 1)和中度干旱胁迫(W 2),设置5个施氮(N)水平,即0kg·hm^-2(N0)、45kg·hm^-2(N1)、90kg·hm^-2(N2)、135kg·hm^-2(N3)和180kg·hm^-2(N4)。结果表明,W1N2处理下花生经济产量、全株生物量、籽仁和全株氮素积累量均达最大值。与其它氮肥处理相比,同一水分条件下适量施氮(N 2)处理增加花生产量,提高收获指数。花生各器官中来自于15N原子标记的肥料中的15N原子百分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同。正常供水和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花生植株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而中度干旱胁迫下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本试验条件下,W1N2处理(轻度干旱胁迫和施氮90 kg·hm^-2)处理下花生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适宜,氮素向生殖器官分配比例和氮肥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57.
花生黄曲霉毒素国家标准与绿色贸易壁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花生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成为我国花生出口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2004年仅山东省输欧盟花生因超标被预警达43次。为有效规避这一绿色贸易壁垒,推动花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对我国花生黄曲霉毒素限量及检测标准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对国内和国外制定的花生及制品黄曲霉毒素最大限量值分别予以介绍。结合当前花生贸易需要,提出了加强花生黄曲霉标准制定及国际跟踪采标的建议,探讨了强化黄曲霉检测力度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性,为提高中国花生及其制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以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盐胁迫条件下施用0、75、150和225kg/hm2钙肥量处理,研究施用钙肥对盐胁迫条件下花生生长发育、光合产物积累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花生植株的主茎高、侧枝长、地上部光合产物积累量、净光合速率、产量均显著降低,施用钙肥使主茎高、侧枝长、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产量得以改善且以钙肥用量150kg/hm2处理效果最显著,结荚期至收获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别提高35.5%、25.5%、32.1%、44.2%。产量提高达21.51%。表明钙肥的施用有效缓解了盐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的伤害,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光和能力,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9.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为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于2018年和 2019年在山东省沂南县设置减氮配施钙肥试验,选用品种龙花5号为试材,探明氮钙运筹对花生光合特性、产量、肥 料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量相较,减氮25%和35%处理降低了花生的主茎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 速率、百果重、百仁重和产量,但对出米率无显著影响。氮肥不变的前提下,增施钙肥可促进花生主茎高的生长,增 加花生叶面积指数、SPAD、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氮钙运筹情况下,减氮25%配施300 kg∙hm-2 钙肥处理的净光合速 率、叶面积指数、产量、肥料贡献率最高。通过数学建模分析得出,2018年减氮25%配施311.15 kg∙hm-2 钙肥时花生 产量最高,2019年减氮25%配施304.99 kg∙hm-2钙肥时花生产量最高。本试验为花生均衡施肥、高产、稳产提供理 论支撑。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花生种子粒重、粒型对萌发的影响,以不同花生品种种子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其发芽势、发芽率、吸水率、吸水量、吸水速率与粒重类型、形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粒重类型花生种子的发芽势间均无显著差异;花育20号各粒重类型种子的发芽率间差异均不显著,花育33号、花育22号、花育25号3个品种的大粒重类型和中粒重类型种子均与小粒重类型种子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小粒重类型种子的发芽率最低;不同粒重类型种子吸水率趋势均表现为小粒重类型中粒重类型大粒重类型;播种单位面积各粒重类型花生种子,其萌发所需吸水量与吸水速率大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大粒重类型中粒重类型小粒重类型。相关分析表明,种子吸水率与种子重量、长度、宽度、厚度均呈负相关,与宽度的关联度最大,与厚度最小;种子萌发所需吸水量与吸水速率均与种子重量、长度、宽度、厚度呈正相关,种子吸水量与厚度关联度最大,长度次之;吸水速率与长度的关联度最大,宽度次之。从萌发的角度考虑,选用籽仁细长饱满的中粒重类型的种子最佳。本研究为花生选种、节本增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