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临床上犬的雌激素失调主要见于成年母犬及个别的老年公犬,成年公犬发生很少。笔者于2007年4月接诊了一例成年公犬发生此病的病例。  相似文献   
62.
通过分析鲁南地区普遍饲养的地方草鸡鸡种间体尺、屠宰和肉质性状间的差异,为进一步保种选育、开发利用地方草鸡积累基础资料。试验采用180日龄的琅琊鸡、济宁百日鸡以及蒙山草鸡,检测体尺、屠宰和肉质性能等指标项目。结果显示:蒙山草鸡的体斜长、骨盆宽、胫长、屠体重和腿肌率等指标显著高于琅琊鸡、济宁百日鸡(P<0.05);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与琅琊鸡、济宁百日鸡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宰后15 min~24 h,蒙山草鸡胸、腿肌pH值下降幅度最大,而济宁百日鸡胸肌pH值下降幅度最小,琅琊鸡腿肌pH值下降幅度最小。蒙山草鸡的胸、腿肌亮度(L)、黄度(b)值最高,琅琊鸡最低;但蒙山草鸡的胸、腿肌红度(a)值显著低于琅琊鸡(P<0.05),公鸡胸肌除外。结果表明:蒙山草鸡产肉性能和肉质感官上优于琅琊鸡和济宁百日鸡。  相似文献   
63.
叶金泉  文丽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230-231,23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是一种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临床上引起心脏猝死、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时打鼾伴有呼吸中断、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夜间憋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相似文献   
64.
研究鸡饮用地克珠利(3mg/l,连续自由饮水9天)后血浆、皮肤 脂肪、肝脏、肾脏、肌肉组织中的残留量,以便制定地克珠利溶液剂的休药期。用甲醇提取血浆中的药物,用乙睛提取组织中的药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组织中地克珠利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饮水中按3mg/l的浓度添加地克珠利在鸡体内休药期为3天。  相似文献   
65.
我国玉米主产区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天敌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玉米主产区 9省 1 1个点的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寄生性天敌资源进行了调查。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玉米螟厉寄蝇、腰带长体茧蜂、大螟钝唇姬蜂 ;病原微生物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玉米螟微粒子虫和Nosemasp 等。总体上看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率高于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寄生率 ,但不同种类在各地之间的分布有明显差异。白僵菌为东北春玉米区优势种 ,在吉林省的公主岭和通榆发病率达 74 8%~ 80 4 % ,可能与当地长期使用白僵菌进行玉米螟防治有关。苏云金杆菌在夏玉米区的寄生率明显较高 ,为 6 7%~ 1 3 7%。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 0~ 2 3 1 % ,玉米螟微粒子虫为优势种 ,主要流行在春玉米区 ,而在夏玉米区郑州寄生的微孢子虫为Nosema属一未知新种。腰带长体茧蜂分布范围较广 ,寄生率为 0~ 1 7 9% ,以夏玉米区寄生率较高。大螟钝唇姬蜂仅在赤峰、朔州和敦化有寄生 ,寄生率分别为 1 5%、0 5%和 0 8%。玉米螟厉寄蝇在除赤峰和衡水外的各点均有分布 ,寄生率为 0 7%~ 6 3% ,以山西朔州的寄生率为最高 ,并在该地所有天敌中为最高  相似文献   
66.
玉米抗螟性利用与植单抗螟一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玉米本身的抗螟性防治玉米螟是国内外公认的一项带有方向性的防治途径。广泛冲植抗螟玉米杂交种在一般发生年份可以不必采取其它防治措施;严重年份酌情辅之以化防或其它有效的防治措施即能以最小投资获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7.
氟苯尼考自20世纪90年代陆续在日本、欧美及中国等上市以来,已广泛用于水产、禽类、猪、牛、羊等动物的细菌性疾病防治。该药抗菌谱广、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泛,在体内无残留或残留较低,特别是不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近几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及各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人们对氟苯尼考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本文就氟苯尼考特性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8.
为探明铝胁迫下多胺种类和含量变化与小麦耐铝性的关系,以小麦耐铝基因型西矮麦1号和铝敏感基因型扬麦5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对照和铝胁迫(30μmol·L-1 AlCl3)条件下,两个小麦基因型幼苗根尖多胺种类和含量、根系伸长、氧化损伤和活性氧产生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铝胁迫时间的延长,小麦幼苗根系伸长量逐渐降低,但西矮麦1号显著高于扬麦5号。铝胁迫24 h后,2个小麦基因型根尖铝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Evans blue吸收量、活性氧含量均显著升高,且西矮麦1号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扬麦5号。铝胁迫下2个小麦基因型根尖腐胺总量随铝胁迫时间的延长均不同程度增加,西矮麦1号根尖腐胺总量增加时间明显早于扬麦1号,且前者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后者。相反,根尖亚精胺总量随铝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西矮麦1号的降幅明显小于扬麦5号。添加腐胺合成抑制剂(D-Arg)显著加剧了铝诱导的氧化损伤,且对西矮麦1号的加剧作用较明显。这说明铝诱导的小麦多胺水平变化与耐铝性密切相关,腐胺总量的增加可能是耐铝的重要机制,而亚精胺总量的降低可能与小麦铝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69.
为完善镉(Cd)污染农田“油蔬两用”油菜安全生产栽培调控技术,本试验以22个甘蓝型“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根据Cd积累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差异,筛选Cd低积累油菜品种。并进一步研究外源海藻糖喷施时期(苗期、薹期、苗期+薹期)和浓度(10、20、40、80 mmol·L-1)对Cd低积累品种油菜生长发育、薹Cd积累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22个油菜品种各部位Cd积累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差异显著,其中安农油1号(ANY-1)和同油杂2号(TYZ-2)具有高生物量和低Cd积累的特性,较适宜油蔬两用种植。与对照(CK)相比,Cd处理导致油菜生长受阻,菜薹产量及品质下降。外源喷施10~40 mmol·L-1海藻糖可不同程度缓解Cd对油菜的毒害作用,降低菜薹Cd积累,提高菜薹产量和品质,其中苗期喷施20 mmol·L-1海藻糖为最佳喷施时期和浓度。苗期喷施20 mmol·L-1海藻糖缓解了2个油菜品种Cd毒害,叶绿素含量(SPAD)、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根颈粗较不喷施海藻糖处理相比分别显...  相似文献   
70.
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内2种林龄的3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有机质、全N、全P、水解N、有效P等土壤化学性质,同时测定了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等3种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在不同林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樟树+马尾松混交林>樟树林>马尾松林;在不同林龄阶段,全N、水解N、有效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机质、全P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从中龄林(24 a生)到成熟林(45 a生),除有机质外,其他指标含量均有下降的趋势;3种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林型(或林龄)间的表征特性与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类似。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素间密切相关,3种酶能指示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