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林业   6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立地条件对青檀檀皮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在安徽省境内调查的 33块标准地资料为基础 ,探讨了成土母质对青檀檀皮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土壤pH值对檀皮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及青檀地上部分各组分矿质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在砂岩发育土壤上生长的青檀人工林 ,其檀皮中N、P含量最高 ,檀皮中K含量以生长在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上最高 ,但在同一母岩发育的土壤上不同年龄段檀皮中N、P、K含量的大小为 1a生 >2a生 >3a生。 3a生檀皮中Ca、Mg含量均为生长在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上最高 ,其中Ca含量达 17 3g·kg- 1 ,分别是生长在千枚岩和板岩发育土壤上檀皮的 1 4 8和 1 6 8倍。随着萌条年龄增大 ,檀皮中含量逐渐提高 ,3a生檀皮中Ca含量约为 1a生檀皮中的 2倍。Cu、Zn元素以生长在石灰岩土壤上的檀皮中含量最高 ,Mo和B则以生长在板岩发育土壤上的檀皮中含量最高 ,而Mn元素是生长在千枚岩土壤上的檀皮中含量最高。土壤pH值对檀皮中矿质元素含量有较大影响 ,檀皮中Ca、Mg、B和Cu含量为碱性土 (pH7.5~ 8 5 ) >中性土 (pH6 .5~ 7 5 ) >酸性土 (pH5 .5~ 6 5 ) ,Mo和Zn含量为中性土 >碱性土 >酸性土 ,Mn含量为酸性土 >中性土 >碱性土。青檀地上部分各组分矿质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较为复杂 ,但檀皮中Ca、Mg含量与木质部中Ca、Mg含量呈明显正相  相似文献   
72.
对南方型杨树的主栽无性系I-63杨、I-69杨、I-72杨的直径生长过程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3个无性系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34%、-3.89%和4.23%,直径生长过程表现出良好的相似性。采用不分无性系的混合建模方法建立了南方型杨树人工林断面积直径预估模型-Dg=0.968 1H01.361 4N-0.032H00.540 2,从而得到林分断面积预估模型G=0.000 073 607N02.722 8N1-0.064H00.540 2。  相似文献   
73.
杨-小麦复合经营模式的立地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目前平原农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林木生长的边行优势原理 ,设计了 6种双行大间距的杨农复合经营模式。试验点位于江苏省宝应县 ,于 1992年春植苗造林 ,供试杨树品种为NL - 80 35 1,农作物品种为小麦 ,6种杨树配置模式分别为Ⅰ :(3× 3)× 2 0m ;Ⅱ :(3× 3)× 30m ;Ⅲ :(3× 3)× 4 0m ;Ⅳ :(4× 4 )× 2 0m ;Ⅴ :(4× 4 )× 30m ;Ⅵ :(4× 4 )× 4 0m。根据调查研究的资料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麦不同物候期内不同杨农复合经营模式中小气候条件的时空变异 ,不同模式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生物生产力及光能利用率的差异及其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杨农复合经营模式降低了作物面层上的太阳总辐射和温度 ,提高了作物面层上的相对湿度。与单农经营相比 ,不同复合模式及不同物候期内太阳总辐射和光照强度降低了 3 9%~ 36 2 % ,相对湿度提高了 2 5 %~ 3 9%。(2 )杨农复合经营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较大影响。与单农经营相比 ,小麦千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有所下降 ,但不同间作模式下降的幅度存在较大差异 ,而小麦中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单农经营 ,平均分别高12 1%和 18 3%。 (3)林分 7年生时 ,6种杨粮 (小麦 )间作模式的生物生产力、光能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单农经营 ,其大小顺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青钱柳1 a生苗的年生长节律,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拟合苗木生长节律效果良好;并将其生长期划分为出苗期(5月15日以前)、生长初期(5月16日~7月6日)、速生期(7月7日~9月26日)和生长后期(9月27日~11月加日),速生期内的净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75.
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很少有直接的证据证明经营措施(特别是收获技术)导致了立地质量下降,并使人工林立地生产力下降。直接依据的缺乏,主要是由于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设计完善的试验林的不足。为了提高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并使研究结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开展设计完善的长期田间试验和过程研究势在必行。虽然立地分类系统和计算模型能够综合现有的知识以表达立地生产力的高低,但它们本身不能用作立地生产力下降或提高的依据。因此,建立长期田间试验是准确预测长期立地生产力变化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76.
银杏叶用园建园材料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浙江、河南、山东、江苏等银杏产地的13个优良单株3年生银杏嫁接苗的叶产量、黄酮含量、黄酮的组成成份、内酯含量、内酯的组成成份及黄酮、内酯的年变化规律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银杏优良单株间的叶产量、黄酮含量、内酸含量等存在显著差异;黄酮和内酯在叶中的含量以9 ̄10月最高,银杏植株各器官中黄酮的含量以叶最高,茎最低;在总黄酮中,槲皮素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山奈酚,最后为异鼠李素;内酯的组成成分中则以银杏内酯A为最大,其次为白果内酯,最后为银杏内酯B、银枵内酯C;根据叶产量、黄酮产量、内酯产量等指标,将13个银杏叶用优良单株分成3类:优-E4,中等-E1、E2、E5、E6,差-E3、E7、E8、E10、W2、W3、W4、W5,即优良单株E4是采叶园最后的建园材料,E1、E2、E5、E6等次之。  相似文献   
77.
成土母岩和条龄对青檀檀皮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宣纸被誉为千年寿纸,国之瑰宝,但檀皮这一独特的宣纸原料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宣纸的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该研究分析了生长在不同立地环境和不同条龄的檀皮质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不同母岩发育土壤上和不同条龄的檀皮在基本密度、纤维长、纤维宽、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及聚戊糖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檀皮基本密度在0.21~0.36 g/cm3之间;檀皮纤维长度、宽度和平均长宽比值分别在2 181~2 730 μm、9.8~12.0 μm和184.8~250.5之间;檀皮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和聚戊糖含量分别在34.0%~41.0%、9.3%~11.5%和8.0%~9.8%之间.总体上以生长在石灰岩发育土壤上的3年生檀皮质量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78.
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简述林农复合经营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建立的设计原理;总结了现有主要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三维空间配置、潜在生产力、资源利用率、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对人工林复合经营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构建和推广优化的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9.
褐变是导致青钱柳组织培养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维生素C(VC)、植酸(PA)和柠檬酸(CA)3种抗氧化剂对青钱柳愈伤组织生长、褐化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抗氧化剂处理能有效抑制愈伤组织褐化率,促进愈伤组织生长,抑制培养过程中细胞质膜透性的增加。其中VC的处理效果较为明显,PA其次;最适浓度分别为VC 100 mg·L-1、PA 250 mg·L-1和CA 50~100 mg·L-1。VC 100 mg·L-1处理的愈伤组织鲜重增长率比对照增加73.88%,褐化率和细胞膜透性分别比对照低56.52%和45.75%,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适当浓度的抗氧化剂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但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抑制作用总体上不明显。总之,适当浓度的3种抗氧化剂处理能有效降低青钱柳愈伤组织褐化及其产生的伤害,促进生长,对PPO活性的调控可能不是其控制褐化的主要方式,有关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