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8篇
  1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1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玉米扣半留茬播种与三犁川播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扣半留茬播种比三犁川播种增产达990.0kg/hm2,增收节支达1488.0元/hm2,土壤含水量提高0.9~1.0个百分点;出苗率提高9.5个百分点。同时,扣半留茬播种能降低水蚀发生点数,通过根茬保留在垄台上,也能大大降低风蚀的危害性,是具有推广价值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2.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吉单441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吉单441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得出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平衡施肥量以及化控技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开展技术集成示范,取得了显著效果。建立以提温-增密-保肥-促早熟为主体框架的湿润冷凉区吉单441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对提升该区域玉米高产高效的生产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3.
不同玉米杂交种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生产上应用的32个常规玉米品种,在可移动防雨棚内进行玉米抗旱性比较试验。试验设干旱胁迫(全生育期内灌水量100 mm)和正常灌水(灌水量300 mm)两种处理,测定雌雄开花间隔时间(ASI)、卷叶度(LRI)、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等与玉米抗旱性有关的11个鉴定指标。结果表明,筛选出与抗旱性显著相关的鉴定指标9个,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这9个鉴定指标和7个抗旱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最终筛选出8个抗旱品种和19个较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常规垄灌溉、固定隔沟灌溉和交替隔沟灌溉的试验对比,交替隔沟灌溉水量仅为常规沟灌的1/2,有一半左右的地表面处于相对干燥状态,水分渗入率较大,提高了土壤对灌溉水和自然降雨的储存与利用,有利于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运用交替隔沟灌溉技术能提高作物对垄两侧土壤中养料、水分等的利用效率,作物根系进行干湿交替锻炼后,刺激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一定程度增强植株抵御干旱的能力,更利于作物健康生长,交替隔沟灌溉是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大田节水灌溉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等离子体处理对水稻苗期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成型的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处理水稻种子,对苗期叶片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水稻苗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代谢能力增强,但其光合作用没有优势;在2叶期、3叶期、4叶期和5叶期SOD、POD、CAT活性均高于CK,MDA含量显著低于CK,提高了水稻的抗逆性;在2叶期,等离子体处理的水稻苗期叶片NR活性稍低于CK,在3叶期、4叶期和5叶期,NR活性分别比CK高4.42%、26.81%、29.18%,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水稻氮代谢能力,且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6.
等离子体不同剂量处理大豆种子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大豆种子明显提高苗期的根系数,并提高开花率、结荚率;各处理比处理7增产在6.0~237.0 kg/hm2,增幅达0.2%~7.9%;增值19.2~873.9元/hm2。处理2比处理7增产、增幅、增值最高,分别为237.0 kg/hm2、7.9%和873.9元/hm2。表明处理2为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的最佳剂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各种作物种子,可使各种作物增产8%以上,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该项技术是有投资少、见效快、易操作、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大力推广和应用此项技术,对开展效益农业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经济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不同株型玉米单产达12 000kg 产量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1996~2004年在吉林省桦甸市进行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通过对56份单产达12000kg以上的3种株型(平展型、中间型和紧凑型)玉米品种进行分析,探讨了公顷穗数、粒数和千粒重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的影响,明确了稳定在12000kgh/m2以上产量构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9.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耕地中,坡耕地占70%以上,小型机械化播种不适宜坡耕地播种玉米的需要,而使用滚动式施肥播种器播种玉米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通过近年滚动式施肥播种器播种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出关键技术要点,并进行了应用效果的分析,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吉单198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桦甸市播种面积达到40%以上,为发挥其最高生产潜力,2006—2007年进行试验研究,得出该品种最适播种方法为播种器播种,播深3~4cm,播种量1~2粒/埯,最适种植密度为46000~47000株/hm^2,N、P和K施用量分别为194、81和96kg/hm^2,在拔节期喷施化控剂国光225ml/hm^2。形成吉单198在该地区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提高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的生产能力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