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篇
  27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本研究利用在纤维性状上有明显差异的4个棉花种质DP99B(毛籽棉,陆地棉)、FLS2123(裸籽棉,陆地棉)、ZYS20(光籽棉,陆地棉)以及VH8(光籽棉,海岛棉)作为棉花实验材料.利用以上4个棉花材料作为亲本组配了4个杂交组合,其组合分别为:DP99B(毛籽)xFLSl23(裸籽)、DP99B(毛籽)xZYS20(光籽)、ZYS20(光籽)xFLSl23(裸籽)、DP99B(毛籽)xVH8(光籽),获得以上4种组合的F1代种子及F2代群体种子,分析F1、F2种子棉纤维性状,试图弄清控制棉花长短纤维分化和发育的基因型.根据本研究4种杂交组合其F1及F2分离表型结果,推定供试亲本材料的长绒生长发育的基因型可能为:DP99B(毛籽)的基因型为:LiALiA或LiA liA及LiDLiD或LiDliD;ZYS20(光籽)的基因型为:LiALiA或LiA liA及LiDliD或LiDliD;FLS2132(裸籽)的基因型为:LiALiA LiDliD;VH8(光籽)的基因型为LiALiA或LiAliA及LiDLiD或LiDliD.4个组合的长绒的长度上都成较好的正态分布,认为棉花长纤维长度的发育是一种数量性状遗传.就短绒而言,在4个组合的F2代群体里的,ZYS20xFLS2132全为光籽、DP99BxVH8全为毛籽没有出现分离,DP99BxFLS2132和DP99BxZYS20出现了分离,分析以上分离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以前研究者结论,可以推断控制短绒和长绒分化和发育的基因并非同一组基因.推定出4个亲本DP99B(毛籽棉)、FLS2123(裸籽棉)、ZYS20(光籽棉)、VH8(光籽棉)控制短绒发育的几种可能的基因型.DP99B可能的基因型为: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ii,susu,Ft1Ft1,Ft2f12,Ft3ft3,Fcfc;VH8可能的基因型为: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e,ZYS20可能的基因型为: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FLS2132可能的基因型为:Ⅱ,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同时进一步推定出其4个组合DP99BxFLS123,DP99B×ZYS20,ZYS20xFLS123,DP99BxVH8其F1代控制短绒发育的基因型为:DP99BxVH8的F1代基因型为: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以致其F1代为毛籽而且F2代短绒没有出现分离.DP99BxZYS20的F1代基因型为: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或者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以致其F1代为毛籽而且F2代短绒出现分离.DP99BxFLS2132的F1代基因型为: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或者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以致其F1代为光籽而且F2代短绒出现分离.ZSY20xFLS2132的F1代基因型为:Ⅱ,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以致其F1代为光籽而且F2代短绒没有出现分离.根据群体中长绒的长度和短绒的密度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棉花长绒的长度与短绒分布的密度间存在着相关性,即在长绒和短绒均存在的情况下,长绒的长度越长密实度越大其短绒分布的密度也越大.由此可以证实一旦有短绒由胚珠细胞分化出来后,其发育就和长绒受共同的基因控制.本研究结果认为控制棉花长绒发育的基因与控制短绒发育的基因存在明显的相瓦作用,控制长绒发育的基因可能对控制短绒发育的摹因有一定遗传效应,在胚珠表皮细胞分化成为何种类型棉纤维后,其后控制棉纤维伸长发育的是由同一系列的基因所控制.一旦有短绒细胞被分化出来,控制长绒的基因同时调控短绒的分布及其密度.  相似文献   
62.
表型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型组学,是将生物体的表现型特征视为一个整体(表型组)进行研究的领域,生物体的表型特征大都是由基因组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1996年,衰老研  相似文献   
63.
64.
本文讨论的是水稻和大麦光合结构调节的三大进化阶段: Ⅰ.适应于原初产地的基本光合结构的形成, Ⅱ种植范围的扩大与光合结构的改变, Ⅲ与高产集约栽培相适应的光合结构的剧烈变化本文中“光合结构”指的是与植物光合能刃转换密切相关的单叶和叶片冠层的形态学。  相似文献   
65.
固氮基因的表达受氮调节系统mifAL操纵子的调节控制。ntrC在氮调节和固氮基因表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阐述了氮调节系统的基因组成,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在联合固氮菌中氮调节基因的作用及工程固氮菌构建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6.
利用筛选到的20对SSR引物建立了两系杂交稻32个亲本(24个光温敏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的DNA指纹图谱,针对所涉及的9个杂交稻组合,获得能在父、母本间表现出多态性的特异SSR标记48个.以杂交稻组合两优932为例,在实验室用一个特异SSR标记(RM302)对200粒种子样本进行了纯度鉴定,结果鉴定纯度为90.50%,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90.60%(海南鉴定)和91.57%(武汉鉴定)基本一致,表明SSR标记技术适用于构建DNA指纹图谱和种子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67.
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与QTL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以山西农家品种大豆灰布支黑豆为父本杂交衍生的447个RIL作为供试群体构建遗传图谱,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样品中的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和Win 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进行混合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结果表明,大豆苷、黄豆苷元、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异黄酮总含量分别受4、4、2、3、2和2对主基因控制,并有多基因修饰。检测到44个与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相关的QTL,与大豆苷、染料木素、黄豆苷元、大豆苷元、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相关的QTL分别有10、9、4、7、8和6个。连续2年分别检测到与大豆苷、染料木苷、黄豆苷元和异黄酮关联,分别位于标记区间satt430~satt359、satt038~satt570、satt197~sat_128和satt249~satt285的稳定表达QTL,可尝试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68.
大豆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本研究根据已知抗病基因的NBS保守序列区设计4对简并引物和1对特异引物,以大豆农家种兴县灰布支黑豆为材料,应用PCR方法获得了11条来自基因组DNA的RGA序列和2条来自cDNA的RGA序列,序列长度在500—633bp之间,其中8条来自基因组DNA和2条来自cDNA的RGA序列已在GeneBank登录(登录号为:AF305388—305392,AY008380—008382,AY048863-AY048864)。13条序列都不同程度的含有NBS保守区的P-环(GGVGKTT)、kinase-2(VLDD)、kinase-3(GSRII)及跨膜区GLPL等特征序列结构,由此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同已知抗病基因L6、RPMl、SRPS2、N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表现出从25%——42%的同源性。本研究克隆的RGA序列根据其相似性可分为4组,与已发表的大豆抗病类似基因(RLG)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9.
植物抗线虫策略的分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寄生线虫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随着人们对线虫侵染的方式、、植物自身抗病防御体系等研究的深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从分子水平防治线虫的抗线虫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长足的进步。通过对由外源蛋白、特异表达启动子及抗线虫基因介导的抗线虫策略的简要概述,阐明了植物抗线虫的分子机理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70.
豌豆叶绿体型谷氨酰胺合成酶cDNA的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EC 6.3.1.2)是植物和革兰氏阴性微生物中氨同化过程中的关键酶,对植物和微生物的氮素吸收和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GS酶还是植物光呼吸作用的关键酶和除草剂草胺磷(Glufosinate)的靶标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