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4篇
  114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武星魁  施卫明  徐永辉  闵炬 《土壤》2021,53(6):1160-1166
为揭示长期施用不同化肥氮对设施菜地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选取连续种植15年不同化肥氮用量下的设施菜地土壤,采用好气密闭培养法研究长期不同化肥氮用量对设施菜地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供试土壤为5个氮施用水平,分别为:不施化肥氮(CK),常规化肥氮(100% N),常规化肥氮上减氮20%(80% N)、40%(60% N)、60%(40% N)。结果表明:与初始矿质氮量相比,培养结束后CK、40% N、60% N、80% N和100% N处理土壤矿质氮变化量分别为38.9、44.7、20.6、-32.7、-87.6 mg/kg;CK、40% N和60% N处理土壤矿质氮变化量分别占各自土壤全氮量的2.7%、2.5%和1.0%,80% N和100% N处理土壤矿质氮量与初始矿质氮量相比下降1.3%和3.1%;CK、40%、60% N、80% N和100% N处理土壤硝化速率分别为19.3、11.2、4.9、5.2、1.2 mg/(kg·d)。长期高量化肥氮(80% N和100% N)投入下,设施菜地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速率显著降低,土壤供氮能力下降,土壤pH降低可能是导致土壤矿化和硝化作用受到抑制的原因之一。鉴于此,设施蔬菜种植体系在现有施氮水平上应减少化肥氮投入,科学优化施肥,维持土壤的供氮能力,确保设施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2.
施卫明  王远  闵炬 《土壤学报》2023,60(5):1309-1323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发生分散、随机,排放不确定性,污染物浓度波动大、类型复杂,污染面广量大的特点,其综合防治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面源污染防控首要的问题为污染“家底”不清,不同部门或研究学者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差别大。基于几十年定位、全程的科学观测数据,本研究认为,虽然国家污染普查数据和很多学者的估算数据,均高估了种植业源排放量占面源污染总量的比例,但种植业源排放总量仍然很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防控。结合中国30多年的面源污染防控经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者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3R(“减源—拦截—修复”)和4R策略(“源头减量—生态拦截—循环利用—生态修复”),并伴随着防控技术升级和组合优化、技术产品化和装备化,逐渐完善扩展为4R+,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应用指导,在一些典型地区进行工程化实施后,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案例。然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深入了解土壤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将尤为关键。此外,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还必须进一步提高氮、磷等关键污染物的净化与回收效率,确保在增加农业产值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明确冬瓜产量、品质及土壤氮素淋失对化肥氮素减施与生物炭施用的响应,为珠三角地区蔬菜生产科学施用氮肥和生物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佛山市三水区开展2年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对照(Control)、常规施肥(100%N)、减氮30%(70%N)、减氮30%+生物炭10 t hm-2(70%N+BC10)和减氮30%+生物炭20t hm-2(70%N+BC20)5个处理,测定各处理冬瓜产量与品质、土壤氮素淋失与养分指标等的变化。【结果】相较100%N处理,70%N处理2019年冬瓜产量降低27.4%;而70%N+BC10和70%N+BC20处理冬瓜产量较70%N处理2019年分别提高18.2%和32.6%,2020年分别提高13.8%和46.3%,其产量水平与100%N处理相当,说明施用生物炭对冬瓜有显著增产效果,且单位面积冬瓜数量、单瓜重及瓜长均有所提高。与70%N处理相比,生物炭与等氮量配施各处理冬瓜亚硝酸盐含量降低、维生素C含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出汁率、总酸度等指标变化不显著,且以施用10t hm-2生物炭处理...  相似文献   
134.
李慧敏  王瑞  石承智  施卫明  李奕林 《土壤》2021,53(6):1167-1173
以不同辣椒品种薄皮椒(Capsicum annuum)、线椒(Capsicum frutescens)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通过分析同种种植或混种(交叉及同行)模式下两种辣椒的产量、生物量、氮素积累量及根际土中氮形态和含量的变化,探究同种或混种辣椒根系互作对氮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辣椒混合种植的果期茎叶干物质量、产量及果实氮积累量均高于同种种植,其中果期茎叶干物质量、产量及果实氮积累量平均增加26.67%、63.65%、15.08%;且同行种植的产量及果实氮积累量均为最高,但果期不同处理之间的根系干物质量无显著差异。果期时混种种植辣椒的铵硝比显著低于同种种植,平均降低67.39%。通过两种辣椒混合种植,特别是同行种植,能够达到增加产量、提高氮素积累量的目的,在实际的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5.
以铁柱冬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田间小区试验,设置CK(不施氮肥)、T1(习惯施肥)、T2(习惯施肥基础上减氮30%)、T3(减氮30%+配施硼钼肥)、T4(减氮30%+配施钙镁肥)和T5(减氮30%+配施钙镁硼钼肥)6种处理,在广东佛山市三水区连续开展两年田间试验,旨在探究减氮配施中微量元素肥对冬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相比,T2的冬瓜产量下降了8.76%,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与T2相比,T4和T5处理显著增加冬瓜产量,分别提高了21.3%和32.2%,且T5处理下的冬瓜产量超过了T1;品质结果显示,T5处理提高了50.0%的VC含量,且与T1相比降低了34.2%亚硝酸盐含量;减施30%氮肥基础上配施钙镁肥的土壤pH显著提高,配施硼钼肥的土壤B含量得到显著提高,配施中微量肥处理的冬瓜植株中Ca和Mo含量较T2均有所提高。综上所述,在华南热带地区冬瓜种植过程中,减氮配施中微肥可保证冬瓜品质和产量,其中中微量肥配施处理的效果最好。上述结果为广东地区露地蔬菜化肥氮的科学减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6.
陈梅  王远  陈贵  纪荣婷  施卫明 《土壤》2021,53(4):700-706
采用两个超高产籼粳杂交水稻甬优12、冬制14为材料,以常规粳稻秀水134为对照,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研究超高产杂交稻甬优12、冬制14氮平衡指数(NBI)及产量对不同施氮量(0、200、300、400 kg/hm2)的响应,评估超高产杂交水稻叶片NBI与叶片氮含量、地上部氮素累积、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超高产杂交稻甬优12、冬制14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秀水134,产量优势主要体现在穗大粒多,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13.48 t/hm2和11.51 t/hm2,而常规粳稻在施氮量20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9.49 t/hm2。氮肥的施用提高了了甬优12、冬制14的叶绿素指数、NBI,降低了类黄酮指数,施肥量越高NBI提高的幅度越小。在齐穗期,超高产杂交稻的NBI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甬优12、冬制14的NBI与叶片氮含量、地上部氮素累积、产量显著正相关,NBI可以用于超高产杂交水稻快速氮素营养诊断和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