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9篇
  5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质量、病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有效缓解白术连作障碍的土壤改良剂,以生石灰(A)和腐植酸颗粒肥(B)作为土壤改良剂,各设3个水平,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其中以未施用土壤改良剂(A_1B_1处理)为对照,研究施用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质量、产量、病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显著降低白术白绢病和根腐病的发病率,提高白术的存苗率、产量和白术药材的质量;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土壤S-ACP活性,对土壤S-UE、S-PPO、S-SC活性均具有调控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S-UE、S-PPO活性越高越不利于白术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土壤S-ACP活性越高越有利于降低白术病害的发病率,提高白术的存苗率,有利于白术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形成。移栽后60~150 d,处理A_2B_2(生石灰300 kg/hm~2,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白术白绢病发病率和根腐病发病率的变化均比其他处理稳定,移栽后150 d白术白绢病、根腐病的发病率较处理A_1B_1分别降低61.97%、91.67%,土壤S-UE活性均值最低,土壤S-ACP活性均值、白术存苗率、药材浸出物含量和产量均最高,其中,产量比处理A_1B_1增加361.33%,为最佳处理。综上,在白术连作1 a的土壤中施入生石灰(300 kg/hm~2)和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能有效调节土壤酶活性,降低白术病害的发病率,提高白术存苗率、药材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52.
梁永松  曹国璠  龚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14-7816,7822
[目的]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综合收益以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方法]2006年以玉米间作绞股蓝套作平菇的净收益为研究对象,开展玉米密度(30000~90000株/hm2)、绞股蓝密度(15000~75000株/hm2)以及玉米施肥量(纯N 75~255 kg/hm2)对净收益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在这种种植模式中,玉米的种植密度对净收益有极显著的影响,绞股蓝密度有显著影响,而玉米纯N施肥量无显著影响。在玉米密度为75000株/hm2、绞股蓝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玉米纯N施肥量为210 kg/hm2时,净收益最高,达到33285元/hm2。[结论]玉米种植密度是影响净收益的主要因素,其次为绞股蓝种植密度,玉米施肥量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3.
在旱地采用脱毒马铃薯品种米拉与本地高产优质杂交玉米品种毕单10号套种,再分别与食用菌品种平菇、磨菇、木耳、香菇等间种,以传统模式玉米间大豆作对照,进行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平菇、磨菇、香菇等3种模式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单位面积纯收入达2 200元/667 m2以上,产投比2.11以上,同时废料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生态效益良好,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4.
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对比了毕节地区油菜/普通杂交玉米/油菜/优质蛋白玉米及油幕/糯玉米3种组合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和油菜的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油菜/糯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都是最高的,但该模式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套作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套作条件下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马铃薯与胡萝卜套作,通过回归和通径分析对马铃薯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枝数、分枝长、地上部鲜重、单株块茎数对马铃薯的单株块茎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它们对马铃薯的单株块茎产量的相对作用大小依次为:地上部鲜重>单株块茎数>分枝数>分枝长。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玉米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主要栽培因素对辣椒品质的影响,为改善辣椒产量性状指标、提高辣椒产量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玉米播种密度、辣椒播种密度、玉米辣椒剪叶剪枝和喷施叶面微肥(硼肥与锌肥)为处理因素,分别设置3个水平,探讨间作栽培措施对辣椒维生素C、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辣椒综合品质最佳组合是A2B3C1D2,即玉米播种密度为28500株/ha、辣椒播种密度为39000墩/ha、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其辣椒维生素C含量为145.906mg/100g、辣椒素含量为152.346mg/100g、干物质含量为15.594%。【结论】在玉米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合理安排玉米、辣椒种植密度,配施叶面肥,无须剪枝剪叶,即可改善辣椒品质。  相似文献   
57.
为林下规模种植和可持续耕作提供理论依据,分析油茶林下分别间作天门冬、马铃薯和白菜各土层土壤的水分、容重及土壤孔隙度等物理性状指标。结果表明:除油茶间作天门冬的20~40cm土层外,其他处理各土层土壤的含水量均显著高于CK(油茶纯林);3个土层中油茶纯林(CK)的土壤容重最大,为1.42g/cm3;间作模式下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多高于CK。油茶林地间作能增强土壤耕作层的通透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耕作层土壤板结,具有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在试验地及类似生态区建议油茶林地间种马铃薯和天门冬。  相似文献   
58.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株距、氮肥用量、打顶时间、硼肥、IAA对烤烟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为60 kg·hm-2、打顶时间为现蕾后5 d和硼肥浓度为80mg·g-2的处理,蛋白质含量最高;打顶时间和硼肥、打顶时间和IAA、硼肥和IAA的互作交互效应对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并建立了株距(X1)、氮肥用量、打顶时间、硼肥、IAA与烤烟蛋白质含量的数学模型,指出各因子的理想搭配模式及其适宜取值范围.提出降低烤烟蛋白质含量适宜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9.
麦烟套作中综合措施对烤烟施木克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株距、氮素、打顶时间以及硼肥、IAA对烤烟施木克值的影响,并建立和解析了5因素与烤烟施木克值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株距对施木克值的影响为向下走势直线效应,施木克值随株距的增大而减小,硼肥单效应对施木克值的影响较小或无影响;打顶时间、硼肥、IAA对施木克值的影响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效应,随着硼肥、IAA用量的增大,打顶时间的推迟,施木克值呈现先增大、达到一定值后开始下降的趋势。氮素与打顶时间、氮素与硼肥、硼肥与IAA之间的交互效应对施木克值影响显著。建议生产上应控制5因素在-1-1水平之间,宜采用45~50cm的栽植株距,80~100kg/ha的氮肥施用量,在现蕾后15d打顶,选用浓度为0.6%~0.8%的硼肥和20mg/L的IAA。  相似文献   
60.
水稻氮磷钾高产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建立水稻施肥的数学模型,为水稻的肥料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对水稻品种黔南优2058产量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磷钾肥的影响相当。氮磷、氮钾、磷钾存在互作效应,合理配施氮磷钾,可提高水稻产量,但超过最佳施肥水平,水稻产量下降。氮磷钾互作效应在0~1时增产效果明显。经模拟寻优,在该试验条件下,黔南优2058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氮肥216.75~263.85 kg/hm2,磷肥92.55~118.20 kg/hm2,钾肥151.35~202.20kg/hm2,这时水稻产量高于8 796.00 kg/hm2的可能性为95%。[结论]以该研究建立的优化施肥方案为参考,结合不同产区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可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