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13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飞播马尾松林间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荒山造林的选锋树种,尤以飞播造林分布广面积大。从飞播马尾林的间伐试验中优选出4种间伐强度的间伐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各种间伐模式对保留木生长、林木自然稀疏以及林土土壤的影响,为类似地区提出了飞播马尾林合理的间伐强度和间伐方法。  相似文献   
32.
土壤真菌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推动者。为探明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选择了三个典型森林(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的土壤样品进行真菌ITS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灌木林和原生林土壤理化性质最为接近,养分含量较高。33个土壤样品中共获得2 013 410条有效序列,9677个OTUs,分属于18个门、59个纲及946个属。三类森林土壤真菌均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未分类真菌(unclassified Fungi)、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组成,其中,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三类森林土壤真菌的优势菌门,所占比例近80%。原生林和灌木林α多样性最高,具有最为接近的真菌群落组成和结构。LEfSe分析表明,各森林关键优势真菌类群各不相同,灌木林中的差异种有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散囊菌(Eurotiomycetes、Eurotiales),丛赤壳科(Nectriaceae);次生林的差异种主要是伞菌纲(Agaricomycetes)和古根菌纲(Archaeorhizomycetes);而未分类的伞菌目(unclassified Agaricales)和丝盖伞菌(Inocybaceae、Inocybe)则在原生林起关键作用。相关分析发现土壤真菌与土壤理化因子显著相关且关系十分密切,冗余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的交换性钙离子、镁离子、全钾、温度对真菌群落的分布作用较大,是影响喀斯特森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分布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33.
西南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退化原因与生态重建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总结论述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地貌类型以及生态环境特点,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分析了该脆弱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机制。针对该地区贫困与生态环境退化现状,提出了喀斯特地区以协调解决人地矛盾,减少生态压力为目标的生态重建思想,并探讨了生态重建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4.
喀斯特峰丛洼地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壤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漠化生态重建的关键是恢复植被,本质是提高土地生产力。本文以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的坡耕地为对照,对退耕种植任豆、香椿、板栗、柑橘、任豆+桂牧1号、桂牧1号和撂荒7种主要模式固定标准地的21个土壤指标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壤综合生态效应,筛选了优化模式。结果表明,与同纬度地区的红壤相比,喀斯特峰丛洼地的土壤质量除全钾和速效磷含量稍低外均较高;退耕还林还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大部分土壤主要养分、水分和矿质养分含量,降低了SiO2含量,除任豆模式外均恢复到了石漠化以下水平,同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BC、BC/SOM和BC/TN,但BN和BN/TN略有降低;聚类分析直观地将坡耕地和7种模式分为土壤显著改良型、改良型、缓慢改良型和改良迟滞型4种类型,其中香椿和板栗的土壤生态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35.
对桂西北地区森林火灾迹地自然抛荒恢复与人工林林分结构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经营年限的增加,5种人工造林经营模式年均土壤有机质增加2.50%~4.08%,全N增加11.80%~43.64%,全P增加-2.33%~19.95%,全K增加17.73%~44.33%;生物量最高为人工油茶(平均87791kg/hm2),其次为人工桉树(70799kg/hm2);而生产力最高为人工木荷(36965kg/hm2),其次为人工油茶(32746kg/hm2);水土保持效应最佳为人工竹林和人工油茶,其次为人工木荷、人工马尾松和人工桉树。  相似文献   
36.
3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覃荣化、邓侃、县委组织部长杨卫群等专门到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慰问新年伊始在站工作科技人员与落实合作共建工作。  相似文献   
37.
采用两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肥(250 kg/hm2、不施氮肥)、不同刈割强度(即刈割时离地面5,20和50 cm)对桂牧1号杂交象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曲线,但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施氮肥的情况下,光合“午休”明显减弱。施氮肥能显著增加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在施加氮肥的情况下,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叶片表观量子效率有增加的趋势,羧化效率先增大后降低,光补偿点、光呼吸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而在不施氮肥的情况下,随着刈割强度增加,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羧化效率、光呼吸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这些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刈割强度均对桂牧1号杂交象草光合特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强度刈割条件下,对桂牧1号施用250 kg/hm2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其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38.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新开水田渗漏特征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新开水田经营4年后渗漏系数是老田的1.36~1.45倍,漏水漏肥仍很严重,经营成本增加,增加经营中的犁耙次数,可以加速犁底层的形成,减少渗漏。从投入产出来讲,新开水田前2年种植旱作(大豆或早稻),第3年开始种植水稻,既能有效降低新开田的渗漏,又能减少经营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主要对乌榄农艺性状和果肉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营养成分呈显著关系;乌榄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C、微量元素,其中氨基酸有17种,人体必需的有7种,种类较齐全。果实中氨基酸总量与维生素C显著性负相关,蛋白质与铁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果实中的矿质元素无显著相关性。通过对乌榄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从而为更好开发和利用乌榄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