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晶两优华占2017年获得四川省优质米稻香杯奖,在生产示范中表现为适宜机插秧、机直播。为了促进该品种的推广,根据近4年的生产表现,集成晶两优华占机插秧、机直播两种模式下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相较于传统种植方式,能实现肥料的精准减量施用,适宜于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技术应用,能达到节本省工、增产增效的目的。本文综述了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以期为该项技术在水稻生产中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施肥模式和栽插密度对四川丘区水稻产量及生长的影响,以‘蜀优217’和‘天优湘99’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肥模式,裂区为栽插密度,探究不同处理对四川丘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能有效提升水稻产量,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侧深施肥模式下,‘蜀优217’适宜较高的栽插密度,而‘天优湘99’栽插密度过高,穗粒数及结实率大幅下降,成穗率及转运率降低。因此,侧深施肥技术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栽插密度。  相似文献   
14.
成都平原机插秧和机直播面积正在迅速扩大,为了筛选满足机械化生产的优质水稻品种,根据近3年的示范表现认为隆两优534比较适宜。为此,结合本区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集成隆两优534机插秧、机直播的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指导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提高川中丘陵区春玉米抗倒伏能力的适宜施钾量,2013—2014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施钾量:0、45、90、135和180 kg·hm-2,测定吐丝期和灌浆期玉米基部节间物质积累特征、化学组分、力学指标、倒伏率以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相比无钾肥处理,施钾处理增产1.19%~8.43%(2013年)、1.75%~9.19%(2014年),植株倒伏率降低11.11%~44.44%(2013年)、12.50%~52.10%(2014年)。玉米倒伏率与吐丝期和灌浆期基部第2节至第5节的硬皮穿刺强度、茎秆压碎强度、茎秆折断强度和纤维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吐丝期基部第2节至第3节的鲜重和鲜密度、灌浆期基部第2节至第5节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灌浆期基部第2节至第5节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施用钾肥能提高玉米茎秆基部第2节间至第5节间的鲜重和干重。基部第2节至第5节的纤维素含量、硬皮穿刺强度、茎秆压碎强度和折断强度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钾肥用量为90 kg·hm-2时的数值最大。综上所述,施用95.0~121.0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侧深施肥对川西平原区机械直播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规籼稻黄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施氮肥(N0)、尿素2次撒施(TF)、尿素1次撒施(UB)、尿素侧深施(UM)、尿素和缓释尿素混合侧深施(SRUM)对机械直播水稻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转运、分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水稻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总量、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产量均表现为SRUM>UM>TF>UB>N0。SRUM和UM茎叶氮素表观转移量、茎叶转移的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RUM茎叶干物质转运量显著高于UB和UM,增幅分别为28.97%和4.17%。SRUM和UM有效穗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产量分别较UB增长8.00%和12.95%。与TF相比,UM、SRUM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11.35%、46.94%,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7.22%、25.88%。相比其他施氮处理,SRUM能够显著提高直播水稻的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总量、茎叶氮素表观转移量和茎叶干物质转运量,同步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可见,SRUM既能减少机械直播水稻的施肥次数,又能增产增效,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本研究为川西平原直播稻的轻简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川西平原区粳稻产量较低的现状,通过开展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粳稻产量及干物质影响的研究,以期为川西平原粳稻丰产技术集成和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晒田强度和穗期氮素运筹对不同氮效率水稻生育中后期根系、叶片生长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以德香4103(氮高效品种)和宜香3724(氮低效品种)为材料,设置3种晒田强度:W_1,0—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为(53.60±5.00)%;W_2,0—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为(40.20±5.00)%;W_3,0—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为(26.80±5.00)%和3种穗期氮素运筹:N_1,晒田复水后第1天施用穗肥;N_2,晒田复水后第8天施用穗肥;N_3,晒田复水后第15天施用穗肥。测定水稻抽穗期和齐穗后15天的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干重、叶面积指数、剑叶光合速率、叶片干重、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1)德香4103稻谷产量比宜香3724平均高11.57%。(2)两类品种的产量均与抽穗期LAI和叶片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德香4103产量与抽穗期和齐穗后15天单株根重和根冠比呈显著正相关,宜香3724产量与抽穗期和齐穗后15天的单株根重呈显著正相关。(3)德香4103氮肥生理利用率与抽穗期单株根重和叶面积指数、齐穗后15天单株根长呈显著正相关,宜香3724氮肥生理利用率与齐穗后15天单株根重呈显著正相关。(4)W_1和W_2处理中,施氮处理N_2和N_3氮高效品种和氮低效品种抽穗期总根长和根表面积无显著差异,氮高效品种齐穗后15天的总根长小于氮低效品种;W_3处理中,N_1和N_2中抽穗期氮低效品种单株总根长和单株根表面积大于氮高效品种,氮高效品种和氮低效品种齐穗后15天根重和根冠比无显著差异。(5)氮低效品种成熟期的叶片干重和LAI均高于氮高效品种,抽穗期至成熟期氮高效品种的叶面积衰减率大于氮低效品种。(6)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采用W_1N_3处理,能增加抽穗至成熟期总根长,降低叶面积衰减速率,提高抽穗后叶片光合速率,提高稻谷产量;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以W_2N_2为最佳处理。综上所述,晒田程度和穗期氮素运筹能够显著影响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生育中后期的根系和叶片特征。通过优化晒田程度和穗期氮素运筹组合,为两类品种构建合理的根系指标和叶片体系,促进根系对氮素养分的吸收,提高灌浆结实期叶片物质生产和转运能力,最终提高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19.
生物降解秧盘及播种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生物降解秧盘稀播育秧、带盘机插的生产适用性,以籼型杂交稻中浙优8号和籼粳型杂交稻甬优538为材料,普通平盘作对照,研究了生物降解秧盘不同播种量(30,50,70和90 g/盘)育秧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机插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降解秧盘育秧显著提高出苗率(P0.05),且播种量越低,出苗率越高,中浙优8号30 g/盘处理的出苗率较普通平盘育秧高20.57个百分点。生物降解秧盘采用上毯下钵设计,所育秧苗根系独立成钵状,白根多且粗壮,其平均根直径较普通平盘宽8.63%,且盘根力均大于100 N,满足机插对秧块成毯的要求。同时,可带盘按钵精准机插,中浙优8号30 g/盘处理的漏秧率仅7.78%,较普通平盘机插低6.67个百分点。生物降解秧盘处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低于普通平盘,群体颖花量则高于后者,最终产量较普通平盘机插略高。综合育秧、机插效果及产量表现,生物降解秧盘育秧播种量以70 g/盘为宜。因此,生物降解秧盘带盘机插可发挥稀播培育壮秧优势,提高机插质量,有助于杂交稻少本稀植、充分发挥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四川烟草根结线虫危害及其综合防控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是我国烟草的主要产地之一,随着烟草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烟草种植地理条件和栽培方法的不断变化,烟草根结线虫病害日趋加重,给烟草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实现我省烟草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我省烟草根结线虫危害现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