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为研究重金属铅胁迫对大叶种普洱茶苗生理特征的影响,以大叶种普洱茶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铅胁迫对大叶种普洱茶苗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铅浓度在0~600 mg/L范围内,茶苗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CAT、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SOD活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含量均逐渐下降,MDA含量则随铅浓度增加而升高。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铅胁迫对大叶种普洱茶苗生长具有刺激作用,高浓度铅则对其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灌浆过程中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和积累及分配变化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10个水稻基因型的各组织器官氮素积累、分配利用与氮素利用效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穗中的氮素含量品种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而鞘叶和茎中的氮素含量主要在灌浆后期呈显著的差异。穗中氮素积累的增加伴随着鞘叶和茎的氮素积累的下降,尤其是鞘叶更明显,植株总吸氮量在器官中的分配比例随籽粒灌浆进程穗中氮素比例增加伴随鞘叶和茎的氮素比例减少。同样,穗、鞘叶、茎的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籽粒灌浆后期品种间呈显著的差异。籽粒灌浆不同时期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呈显著差异,其中成熟期氮素利用效率与成熟期穗和鞘叶氮素含量、鞘叶的氮素积累量和鞘叶氮素分配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灌浆中后的穗氮素积累分配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在水稻氮高效育种工作中,结合组织氮素进行选择,可有效地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33.
“花11”原名“花98-11”是由嘉兴市农科院与上海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采用类型育种法和小孢子培养技术共同育成的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1],该品种在江苏省苏北地区种植,表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等特点[2],为探索该品种在本生态区获得高产高效的最佳播期、播种量,给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特设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本试验设播种期、播种密度两因素,采用裂区设计,以播种期(A)为主处理,播种密度(B)为副处理。播种期设计4个水平(A1)10月25日、(A2)10月30日、(A3)11月5日、(A4)11月10日;播种密度设计…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江苏省20多个油菜试验、示范点十多年时间积累的1100多套系统资料的分析整理,研究了油菜群体状态下产量与结角层四维时空结构的关系。明确了结角层厚度与结角层密度是油菜重要的群体质量形态指标,也是综合性经济指标。结角层厚度主要受第一有效分枝着生位置和主轴、一次分枝的长度两个因素影响,结角层密度主要受群体中主轴及一、二次分枝的数量和分枝上角果着生密度三个因素影响。提出了高产群体质量结角层厚度与结角层密度的量化指标,提出了油菜优化群体质量超高产栽培的基本原理:充分利用冬前的太阳能,适当增加物质投入;关键措施:适期早播早栽,适当降低密度,适量增加肥料。  相似文献   
35.
从科学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意义、措施和如何保证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准确性两个方面探讨测土配方施肥问题,以期为有效开展这一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选用5个不同的粳稻品种,在施氮(N10)和未施氮(N0)水平条件下,对灌浆期的稻米品质形成及品种间主要品质性状差异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粒形差异在灌浆前期已表现。在2种氮素水平下,随着籽粒灌浆进程粒厚明显加厚,以25 d为界,日增长速度前期快于后期,N10水平快于N0水平;灌浆前期(抽穗至20 d)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后又下降。整个灌浆进程中N10水平下籽粒直链淀粉平均含量均高于N0水平,但品种间存在差异。N0水平下胶稠度平均值随籽粒灌浆进程呈上升的趋势,而N10水平下胶稠度平均值随籽粒灌浆进程呈下降趋势,整个灌浆进程中N10水平下籽粒胶稠度平均值均低于N0水平。在2种施氮条件下出糙率与粒宽、千粒重、出精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未施氮条件下糊化温度与粒宽和出精率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与粒宽、千粒重、出糙率和出精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在施氮条件下糊化温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粒宽、出精率和出糙率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7.
功能性水稻新品种巨胚粳1号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胚粳1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的一个中熟中粳功能性水稻品种,主要特点是产量较高、胚大(比武育粳3号增大197.6%),胚重占糙米重的7.11%,营养极其丰富。2008年3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8.
随着规模化种鸡场的逐渐增多,疾病发生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日渐显现。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应该从鸡场选址和种鸡场的布局、饲料与饮水质量、环境卫生与消毒、严格净化种鸡群和建立卫生防疫体系入手,还应当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卫生防疫体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快速采取措施,建立良好的预防机制,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9.
测土推荐施锌对水稻产量结构及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在海丰农场的海涂滩地上通过小区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测土推荐施锌量对水稻产量结构、土壤有效锌及其他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施锌处理的水稻成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比对照极显著地增加(P<0.01),并且都是在推荐施锌量(15 kg/hm2)条件下最高,其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6.9%,但当锌施用量超过推荐施用量,即22.5 kg/hm2时,水稻产量结构性能均降低,且与推荐的施锌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施锌量的增加,水稻植株和籽粒的含锌量均增加,成熟期提前,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有效Zn和NH4+的残留量也是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有效P、K、Ca、Mg却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土壤其他有效养分(S、B、Cu、Fe、Mn)及土壤有机质、pH不受锌施用量影响。推荐的施锌量处理土壤残留有效锌含量为1.83 mg/L,没有发现对水稻产生毒害现象。可以认为,利用ASI法进行测土推荐施锌,不仅能够改善水稻产量结构,而且对土壤环境不会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40.
<正>牛胃肠炎病是牛饲养过程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炎症集中于牛胃肠黏膜、胃部和胃肠深层组织等,患病后如果病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对牛只正常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降低牛只生产性能,甚至会直接导致牛只死亡,严重影响牛场的养殖效益。因此,在牛养殖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牛胃肠病的发病隐患、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尽可能地降低疾病影响,保证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