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一、养殖条件1.池塘目前养殖对虾的池塘均可使用,为了增加产量,最好选用高位池塘,池塘纳水口处设置60目筛绢网过滤,水深保持1.5~2.5米为最佳,须配备增氧机。2.水体条件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有能力则采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海南岛河流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现状,2016-2017年对海南岛代表性河流——南渡江进行了全流域的采样调查。调查过程中共采集到鱼类样本1 249.79 kg,共计17 755尾,包含鱼类物种136种,隶属于13目50科108属。结果表明,南渡江鱼类种类保存相对完整,本次调查鱼类种数占历史总种数的89.48%;在鱼类区系上,以鲈形目52种居首位,占总数的38.2%,其次为鲤形目的 46种和鲇形目的 16种;在种类变化上,新出现27种,其中包括尼罗罗非鱼、云斑尖塘鳢等11种外来鱼类。同时也缺失43种鱼类,鲤形目和鲈形目缺失较为严重,鲤形目由历史的第一大目变为如今的第二大目;在鱼类分布上,以河口的灵山和上游山区的白沙鱼类保护最为完好,种类最多,分别为73种和60种。  相似文献   
73.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源温室气体,自然界除微生物和部分植物能产生并排放甲烷外,动物也是一个重要的甲烷排放源.动物的甲烷排放源主要有反刍动物如牛、羊、骆驼等复胃动物,通过其消化过程及其代谢产物(如粪便及呼吸)产生并排放甲烷.此外,近年来发现其他动物如白蚁、线虫、蚯蚓也能产生甲烷.就国内外动物排放甲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  相似文献   
74.
土壤盐渍化造成氮素的损失,限制了作物对氮素的有效利用。为研究滨海盐渍化农田等氮量投入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农田土壤盐分和作物氮素养分吸收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以江苏东台滩涂围垦农田为研究平台,选取玉米品种‘长江玉8号’为供试作物,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全有机肥(OM1)、1/4化肥+3/4有机肥(OM3/4)、1/2化肥+1/2有机肥(OM1/2)、3/4化肥+1/4有机肥(OM1/4)、全化肥(OM0)。在玉米播种前、生长期和收获后采集土样,同时在收获后采集植株样品,分析土壤盐分、pH、水分、无机氮含量和玉米植株不同部位的氮含量和累积量,计算氮肥利用效率和氮平衡。结果表明:1)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的施入,降低了滨海盐渍化农田土壤的电导率,且呈现出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电导率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其对土壤pH影响不显著。2)有机肥的施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容重,同时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增强了土壤的持水性能。3)就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和吸氮量来看,OM1/4处理玉米产量、籽粒含氮量和全植株吸氮量最高。同时,氮收获指数、氮肥当季回收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等指标也较高。4)就氮素平衡状况来看,氮素输入量远大于作物吸收量和土壤残留量,有很大一部分无机氮损失掉。其中,OM1/4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较小。综合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降低土壤盐分和作物养分吸收利用两者来看,在225 kg·hm-2氮用量条件下,OM1/4处理效果最好,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含盐量,又能维持较高的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同时对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主要介绍了水产饲料中一些主要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及其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水产饲料真菌毒素的风险防控调查,同时建议政府加强对水产企业的监管,大量推进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等管理体系的落实,构建信息平台使行业信息共享,促进水产饲料、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6.
春季绒山羊超排处理和胚胎移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山羊胚胎移植最早由Warwick等(1934)首次获得成功,但直到70年代才由Moore(1974)正式进行了研究。迄今为止,也仅限于奶山羊、安哥拉山羊和皮山羊。在山羊乏情期进行胚胎移植的研究不多,对绒山羊的研究更为少见。本试验的目的试图摸索出春季绒山羊胚胎移植的方法,从而在种用绒山羊上开展胚胎移植工作,充分发挥现有种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以莎能奶山羊皮肤组织为材料进行细胞培养,通过分离纯化建立了莎能奶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纯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在冷冻保护剂和血清成分相同的条件下选用5种具有不同预冷平衡方式和预冷时间的方法进行冷冻保存,5个月后通过对成纤维细胞复苏后的活力对比分析,方法3(70%细胞悬液 20%胎牛血清 10%DMSO;先在4 C预冷平衡0.5 h,接着液氮罐口气态氮悬挂4 h,然后沉入液氮)冻存细胞解冻后胎盘蓝染色细胞活力分析,活细胞率为84.8%,培养48 h后细胞贴壁率为85.4%,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8.
正本研究通过改造罗非鱼现有池塘、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等方式增加罗非鱼投放密度,同时混养南美白对虾,降低鱼虾患病概率,充分利用饵料,从而达到养殖模式优化、提高单位水体养殖生物产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形状规整的试验池塘4口,每口5亩,池深2.0~2.5米,  相似文献   
79.
盐渍化引起土壤环境恶化,导致作物养分利用效率低下。为了研究覆膜和秸秆还田对滨海盐渍土盐碱障 碍消减和作物氮素养分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于 2020 年 12 月采集田间土壤,至 2021 年 6 月开展温室大麦盆栽试 验,设 5 个不同处理,即覆膜(FM)、秸秆还田(SR)、覆膜 + 秸秆还田(FM+SR)、无覆膜还田只施肥(CK)、 无覆膜还田不施氮肥(CK0)。在大麦收获后,采集盆栽土样和地上部植株样,测定相关的土壤盐碱及团粒结构指 标,分析大麦的氮素养分吸收状况,计算氮肥利用效率和氮平衡。结果表明:(1)覆膜和秸秆还田单一或组合处 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其中两者组合降盐效果最为显著,土壤盐分降低了 37.53%。但各处理对土壤 pH 的 影响不显著。(2)覆膜和秸秆还田单一或组合处理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不显著,但覆膜和秸秆还田组合处理下土壤 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的含量有所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也显著提高了 10.18%。(3)覆膜和秸秆还田组合 处理产量、秸秆量均为最高,较 CK 分别增加了 17.98% 和 13.10%,就氮素吸收量来看,覆膜和秸秆还田组合处 理也为最高,增幅达到 17.88%。(4)覆膜和秸秆还田组合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氮肥当季回收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 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为 25.45%、32.45% 和 17.98%,同时降低了氮素表观损失量。综合来看,覆膜和秸秆还田 组合处理主要是通过改善盐渍土水盐运移过程来消减土壤的盐渍障碍,同时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进而提高了作物产量、吸氮量和氮素养分利用效率,减少了氮素的表观损失量。  相似文献   
80.
近期研究发现,声波可以激发植物的防卫反应,提高植物抗病性。然而,植物感知声波诱导抗病的分子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选定特定频率和振幅的声波处理拟南芥,考察拟南芥与病原细菌丁香假单胞菌互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声波预处理后植株叶片中的细菌生长量相比于对照组降低87.5%。利用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拟南芥共有317个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其中有232个上调表达基因,85个下调表达基因,并且这些上调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防卫反应相关基因。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2个防卫反应关键基因PR1和FRK1显著上调表达,说明声波处理可以通过激活拟南芥的基础防卫反应,增强植物对丁香假单胞菌的抗性。最后,利用MEME软件分析声波处理后上调表达的基因的保守转录元件,鉴定了"AAXXAGAGAG"等3个特异性响应声波的转录元件。研究结果综合表明声波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植物的抗性,这为把声波用于作物病害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