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4篇
  122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71.
河北片麻岩山区坡地产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片麻岩山区坡地的产流特征,结果表明:在人工降雨条件下,水分蒸散量与气温有关,蒸散率为5%~18%;土壤入渗速率与土地利用状况关系紧密,土壤入渗率油松〉刺槐〉荆条灌木林〉荒坡草地,隔坡沟状梯田〉鱼鳞坑〉荒坡草地;坡面工程措施和造林可减小径流系数,能有效地拉蓄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72.
李保国 《土壤通报》2024,(2):599-600
金秋十月,收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农业资源与环境》一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自2015年学科编纂工作正式启动至2020年底,经过5年不懈努力,全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同仁通力合作,终于完成了这本具有新时代意义的百科著作的网络版回稿与上线;2022年在网络版基础上精选的纸质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出版,是我国出版界和科技界的又一大喜事、盛事,也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界为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而努力奋斗的又一大成果。  相似文献   
73.
土壤物理学研究的现状、挑战与任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新近土壤物理学研究进展,论述了土壤物理学在土壤学中的定位和在自然科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从研究的对象、内容、尺度、理论、方法和测定技术方面,阐述了土壤物理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新形势下土壤物理学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土壤物理学研究未来10年5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即: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壤物理问题,土壤结构形成过程及其稳定性,土壤中能量传输和物质运移过程,土壤性状及过程的时空变异与尺度转化,土壤物理过程与土壤化学、土壤生物过程的耦合。  相似文献   
74.
基于相位检测原理的TDR土壤电导率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相位检测的时域反射(P-TDR)技术的工作原理。对8种不同盐分含量的砂壤土土样在5个含水量水平下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信号的反射系数随电导率增加单调减小。分别采用线性和二次多项式对测量结果进行建模实验,并选择二次多项式为P-TDR电导率测量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812以上。土壤含水量对电导率测量有较大影响,在分析了土壤含水量与多项式系数关系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以土壤含水量和反射系数为变量的土壤电导率预测模型。土壤质地等因素对P-TDR电导率测量的影响还需通过田间现场测量实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5.
3He管中子土壤水分测量装置提高测量精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宇宙射线中子法是一种先进的测定区域土壤水分含量的方法,但国内外对其制约因素的研究仍不成熟。该研究利用商业化宇宙射线中子仪(CRS1000)和自己组装的~3He管中子水分探测器(~3He管),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持续监测,将测量的结果与烘干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2种仪器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比较2种仪器对土壤水分变化响应的灵敏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CRS1000和~3He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太阳活动剧烈时,有必要考虑对中子入射强度进行校正;通过与烘干法获得的土壤水分数据比较,CRS1000和~3He管测量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6、0.015 cm~3/cm~3,说明2种仪器进行土壤水分测量的结果非常准确;利用2种仪器获得的土壤水分曲线的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降水事件发生时,2种仪器都迅速作出响应,但~3He管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反应更加灵敏,测量精度更高。同时,组装的~3He管中子水分探测器成本约为商业化宇宙射线中子仪的1/2,降低了成本,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了解盐分离子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可以为盐渍土的综合治理以及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COMSOL多孔介质和地下水流模块模拟非饱和土壤水流的基础上,自定义偏微分方程组构建盐渍化土壤SO42–、Ca2+、Na+、Cl–、Mg2+耦合运移模型,考虑阳离子交换过程以及硫酸钙的沉淀溶解反应,并通过新疆绿洲膜下滴灌田间试验对模型进行检验,对比不同活度系数估算方法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离子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介于9.15%~28.57%,决定系数介于0.41~0.88,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中盐分离子的动态变化规律;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膜下0~40 cm土层的盐分离子有不同程度的淋洗,Cl–和Na+的淋洗效果好于Ca2+和SO42–;活度系数的估算对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尤其是盐分含量较高时,采用通用的函数关系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模拟误差。  相似文献   
77.
有机物覆盖对核桃园土壤有机碳库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地面覆盖是重要的地面管理措施,简单省力,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促进土壤微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核桃园有机物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库及酶活性的影响,可为推广有机覆盖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核桃园连年有机物覆盖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不覆盖为对照,研究了地面覆盖有机肥、碎木屑后,土壤有机碳库、碳库管理及酶活性的变化及三者间的关系。 【结果】 1) 有机物覆盖处理提高了土壤各有机碳组分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效应下降,覆盖有机肥效果优于覆盖碎木屑。在0—20 cm土层,覆盖有机肥处理的总有机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66倍、1.33倍、6.99倍,覆盖碎木屑处理的稳定性有机碳含量为对照的1.42倍。2) 有机物覆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碳库指数及碳库管理指数,随土层的加深处理间差异减小。在0—80 cm土层,覆盖有机肥处理的碳库活度及碳库活度指数为对照的2.9~5.9倍,覆盖碎木屑处理的为对照的1.3~2.5倍;覆盖有机肥处理的碳库指数为对照的1.1~1.7倍,覆盖碎木屑处理的为对照的1.1~1.5倍;覆盖有机肥处理的碳库管理指数是对照的3.3~9.8倍,覆盖碎木屑处理的为对照的1.6~2.8倍。3) 有机物覆盖处理提高了核桃生长期内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中性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覆盖有机肥处理的提高幅度为4.2%~103.0%,覆盖碎木屑的提高幅度为3.5%~47.3%。4) 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碳库指数、碳库活度指数、碳库管理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结论】 地面覆盖有机肥、碎木屑可以提高核桃园土壤的碳库活度及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78.
咸水灌溉对盐渍化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碳转化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热点问题之一。【目的】探讨咸水灌溉对盐渍化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为盐碱土碳库建立和碳贮量的计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壤土(A)、黏壤土(B)、粉质黏壤土(C)、砂质壤土(D)4种质地盐渍化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条件下用不同矿化度(0,2,4,6 g/L)的Na Cl和Na2SO4盐溶液浇灌4种质地盐渍化土壤,模拟研究了咸水灌溉对盐渍化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转化的影响。【结果】用不同矿化度的Na Cl和Na2SO4浇灌盐渍化土壤后,土壤电导率均会增加,不同质地的土壤发生盐渍化的程度不同。【结论】对于土壤有机碳而言,壤土(A)和粉质黏壤土(C)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性水平(p0.01),黏壤土(B)和砂质壤土(D)之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对于土壤无机碳而言,不同质地土壤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性水平(p0.01)。  相似文献   
79.
为探究淡腌青鱼的腐败与其微生物代谢能力的关系,利用Biolog GENⅢ微孔板对淡腌青鱼货架期终点的特定腐败菌(木糖葡萄球菌)在5、15、25、33℃4种温度下的碳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采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对代谢曲线进行拟合,并以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为指标研究其代谢速率,分析木糖葡萄球菌利用碳源能力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木糖葡萄球菌能利用糖、氨基酸和羧酸类等碳源;相同温度下木糖葡萄球菌对碳源的代谢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糖、羧酸、氨基酸,其中单糖(葡萄糖、甘露糖)、双糖(蔗糖、海藻糖)、多糖及其糖类衍生物(N-乙酰-β-D-甘露糖胺、β-甲酰-D-葡糖)、氨基酸(谷氨酸、丝氨酸)和羧酸(L-乳酸)的代谢较强。木糖葡萄球菌在25℃下的延滞期最短,进入指数期最快。通过对木糖葡萄球菌在不同温度下各种碳源代谢能力的分析,为优化产品配方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延长产品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为阐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与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的协同作用,分别用103~108孢子/m L的6个Bt浓度处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2龄幼虫后,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Bt对其致死、亚致死效应,及亚致死浓度Bt对寄生蜂子代出蜂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106孢子/m L处理组美国白蛾均未能化蛹;而106孢子/m L处理组均能化蛹并羽化,且幼虫发育历期随Bt浓度的增加而延长,平均蛹重在74.92~92.18 mg之间,均高于对照的68.66 mg,但蛹重不呈线性规律变化。当Bt对美国白蛾平均校正死亡率低于17.17%时,幼虫发育历期延迟不明显,但平均蛹重为101.11~124.34 mg,均高于对照;接蜂后能够正常出蜂,出蜂率为33.13%~51.25%,每蛹出蜂量为117.43~143.42头,均显著高于对照。表明用平均校正死亡率低于20%的Bt处理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有利,2种生防措施协同作用存在增效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