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293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剪切力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稀土元素示踪技术及土槽径流冲刷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坡度、不同流量下各断面的土壤剥蚀率和水流剪切力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剥蚀率随着水流剪切力的增加其对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单坑变水头入渗条件下均质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变水头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是蓄水坑灌的基本理论问题。该文根据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蓄水坑变水头入渗的复杂边界条件,并推导了其坑水位变化与坑壁变水头入渗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进而建立了蓄水坑灌单坑变水头入渗及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ADI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格式将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离散,用Gauess-Seidel迭代算法求解非线性差分方程,实现了单坑变水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实验验证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西气东输第五标段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是我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第五标段线全长391.9km,途径两省六县,线路走向由西向东,沿程地貌类型多变,反复穿越铁路,道路,水渠与河流,对沿线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易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为减少和防治水土流失,必须采取水土保持防措施,以保证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改善和提高沿线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作为全国水利建设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其安全备受关注。淤地坝压实干容重是贯穿于淤地坝整个施工建设过程的主要质量指标,对淤地坝施工工艺控制是监理控制的主要方法。通过对目前主要筑坝碾压机械的不同组合和不同摊铺厚度压实试验进行监测,给出了符合规范要求的施工压实工艺组合,对淤地坝施工监理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黄土高原韭园沟流域多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应用BP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输入模型变量流域次降雨量、平均降雨强度、径流深和洪峰流量模数,对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量进行了训练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所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近似揭示复杂非线性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系统的产沙规律,为建立较高预报精度的黄土高原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预报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壤抗蚀性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综述土壤抗蚀性研究成果及抗蚀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了土壤抗蚀性研究的进展 ,并指出目前土壤抗蚀性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土壤抗蚀性研究应建立在侵蚀动力和土壤抗侵蚀力作用过程的基础上 ,从土壤侵蚀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机理出发 ,使土壤抗蚀性的研究标准化、定量化 ,为土壤流失预报及水土流失调控措施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简要分析了核示踪法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以稀土元素(REE)示踪法为例,结合不同坡度、不同流量的室内放水冲刷模拟试验对坡面侵蚀产沙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坡度较小的情况下,坡面各不同部位的相对侵蚀量沿下坡方向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坡度较大而流量较小的情况下,坡面各坡段的相对侵蚀量与坡度较小的情况相似,当流量较大时,坡面各不同坡段的相对侵蚀量呈现出随坡长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但坡面最下端坡段的相对侵蚀量总是随着冲刷历时的延长而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其余各坡段的相对侵蚀量则呈现出缓慢的波动式上升。试验结果还表明REE示踪法可以比较满意地说明坡面侵蚀过程中的泥沙来源情况,是一种研究坡面侵蚀产沙特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分析了邙山黄土和粉煤灰在25°陡坡、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的侵蚀特点,得到以下结论,不同介质不同雨强条件下的侵蚀小区,降雨初期径流量都较小,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径流量、产沙量逐渐增大;当降雨进行到一定时间段时,径流量、产沙量会出现激增点,此后径流量、产沙量急剧增加,经过一段时间后,径流量、产沙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在不同的下垫面介质和不同雨强条件下,侵蚀小区的径流量、产沙量激增点和它们达到稳定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随着雨强的增加,激增点及稳定时刻都会大大提前;坡面产沙量激增点及相对稳定时间一般滞后径流量的激增点及相对稳定时间约1~3 min;粉煤灰基本上能在较小雨强条件下模拟出邙山黄土在较大雨强时才能体现出来的侵蚀特点.  相似文献   
20.
魏翔  李占斌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1):245-247,264
每年在世界陆地生态系统中大约有750亿t的土壤被侵蚀掉。农用地土壤流失速率在13~40 t/(hm2.a)之间,因为土壤形成非常缓慢,这就意味着土壤流失速率是更新速率的13~40倍。降雨和风力是耕地或裸地的两个主要侵蚀营力,当土壤缺乏植被覆盖保护时侵蚀就发生了。土壤侵蚀造成水分、养分、土壤有机质、生物区系、土壤厚度等的流失或减少因而使土地生产力降低。土壤侵蚀加剧了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带来的食物短缺问题的威胁。于是人们便开垦森林以弥补荒废的侵蚀农用地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