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4篇
  7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多变环境下基于多尺度卷积网络的猪个体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实现复杂多变环境下非接触式猪个体身份识别,提高畜牧行业的生产效率。【方法】以猪舍环境下猪的脸部图像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在多变环境下的猪个体身份识别模型。利用改进的多尺度网络结构,该模型实现了深度和宽度的扩展,网络深度达到了86层。网络不仅使用了对称和非对称的两种方法拆分卷积核和多通道的方法并行提取猪脸特征,还利用网络融合技术和Batch Normalization结构过滤掉通道中的冗余信息。避免了深层网络参数激增,增强了模型对猪脸特征的提取能力并提高模型的识别速度。利用预处理后的11 695张猪脸数据集训练并验证模型,通过设置7组不同环境下的对比实验,分析改进的模型在复杂环境下的识别效果。【结果】86层的基于多尺度分类网络的识别模型权重大小和每轮样本的训练时间分别为498.4 M和66 s,比16层的VGG网络权重小1140 M,每轮训练速度快8 s。利用7组测试集的对比实验的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在7种环境下的识别率都高于其他网络,尤其是在真实养殖环境下识别率高达99.81%。当猪脸图像中出现遮挡和旋转的情况时,提出的模型识别率皆高于92%。【结论】提出的针对脸部特征的猪个体身份识别模型是有效的,并在多变环境下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鲁棒性,为实现一体化管理及追踪溯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畜禽饲喂方式易产生畜禽营养不均、饲料浪费等问题,且人工劳动强度较大、生产率有待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节省饲料和人工成本、促进畜禽营养均衡、保障畜产品品质及安全等为显著优势的精准饲喂管理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研发应用。该文阐述了畜禽精准饲喂中饲养信息获取、饲料精准配方及智能饲喂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利用音频进行畜禽发声分类,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蛋鸡发声识别方法.以栖架式养殖模式下蛋鸡的产蛋声、鸣唱声、饲喂声、尖叫声典型音频为研究对象,提取梅尔频谱系数、短时过零率、共振峰及其一阶差分作为融合特征参量,构建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蛋鸡发声分类识别模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蛋鸡...  相似文献   
14.
针对猪只人工计数方法消耗时间和劳动力,育肥猪较为活跃且喜好聚集,图像中存在大量的高密度区域,导致猪只之间互相粘连、遮挡等问题,基于SOLO v2实例分割算法,提出了一种自然养殖场景下融合多尺度特征金字塔与二代可变形卷积的高密度群养猪计数模型。通过优化模型结构来减少计算资源的消耗与占用。将科大讯飞给出的猪只计数的公开数据集划分为猪只分割数据集和猪只盘点测试集,利用猪只分割数据集获得较好的分割模型,然后在猪只盘点测试集中测试盘点准确率,实现猪群分割和猪只计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高密度猪只计数模型的分割准确率达到96.7%,且模型内存占用量为256MB,为改进前的2/3,实现了遮挡、粘连和重叠情况下的猪只个体高准确率分割。在含有500幅猪只图像计数测试集中,模型计算猪只数量误差为0时的图像数量为207幅,较改进前提高26%。模型计算猪只数量误差小于2头猪的图像数量占测试图像总数量的97.2%。模型计算猪只数量误差大于3头猪的图像数量占总体图像数量比例仅为1%。最后,对比基于YOLO v5的群养猪计数方法,本文模型具有更优的分割效果和计数准确率,验证了本文方法对群养猪只计数的有效性。因此,本文模型既实现了高密度猪群的精准计数,还通过优化模型结构大大降低了模型对计算设备的依赖,使其适用于养殖场内猪群在线计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黄瓜低霜霉威残留品系‘D0351’为材料,克隆了在霜霉威胁迫后上调表达的基因Cs PYCR,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分析,以明确该基因在降低黄瓜果实内霜霉威残留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下一步通过遗传转化试验鉴定基因功能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831 bp,编码276个氨基酸,属于PLN02688蛋白家族。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可能为细胞质中的疏水蛋白质,无明显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与甜瓜(XM_008457466.2)同源性较高。该基因启动子中包括与乙烯、脱落酸等激素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防御和应激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且含有多个与逆境胁迫相关的MYB家族蛋白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推测其可能在降低黄瓜霜霉威农药残留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定量化分析支持下全国耕作制度区划方法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探讨定量化分析手段在全国耕作制度区划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耕作制度区划指标逐项探讨、对现有的耕作制度分区进行了调整试验的方式,研究了全国耕作制度分区的指标体系,以及“区划指标数据库建立”、“气候指标值提取”、“地形单元提取”、“低级单元聚类”等定量化方法在耕作制度分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明确的多级指标体系是定量化区划的关键;(2)耕作制度区划中使用定量化方法的技术框架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在不同层级上采用不同的定量化分析方法;(3)在专家集成定性分析的框架下,定量化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耕作制区划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合理密植是小麦生产中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夺取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分析了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分析表明: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有显著性的影响。种植密度的调整可以有效协调小麦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的关系,进而获取高产;还可以有效控制小麦群体结构的变化,使之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分析与评价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农用地分析与评价决策系统中资源信息共享以及建立分析与评价农用地的决策模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设计农用地分析与评价决策系统的数据库、体系结构以及详细的功能模块,研究海量数据的集成整合、WebGIS技术、可视化技术、组件技术与C/S和B/S结构的应用等关键技术.采用ArcIMS二次开发以及可视化技术,以农用地地块分析子模块为例展示系统应用,实现数据高效管理,辅助决策,动态图例可视化、遥感影像图、三维飞行虚拟显示等视觉效果.该系统为农用地资源的信息化、政府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北京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演变规律,促进其可持续利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市2001—2015年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2002年以来,北京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性水平持续改善,综合评价得分由2001年的0.23分提高至2015年的1.86分,15年增加7.21倍。其中,2001—2008年为快速改善阶段,2008—2015年为缓慢提升阶段。提出了提升平原区农民的节水意识、改革供水测算模式、建立奖罚分明的长效管理制度、加强节水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提供高水平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促进小农户节水等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水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黑龙江地区热量资源显著增加。从生态适宜度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地区改一熟制为大麦-荞麦二熟制的可行性。首先基于作物生育期特点及前人研究成果,利用温度、降水、日照和生态适宜度模型计算适宜度值,并通过生态适宜度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分析确定作物减产临界值,以减产率为0、15%和30%作为作物适宜度划分阈值,进一步利用ArcGIS进行栅格叠加产生大麦-荞麦二熟制生态适宜度分布图,发现黑龙江部分地区已具备发展二熟制的生态条件。大麦-荞麦二熟制与传统种植模式对比,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即使灌溉一次仍有一定优势;最后从经济效益和劳动力需求两方面分析大麦-荞麦社会效益,表明大麦-荞麦模式具有较高推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