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篇
  12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一种联排升降式鲆鲽鱼类网箱系统的构建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鲆鲽鱼类特别适宜于在浅海沙质海床上底栖的生活习性,研制了一种HDPE联排升降式鲆鲽鱼类专用养殖网箱,其特点是既能沉入水底为鲆鲽鱼类营造一种近于海底的生态环境,又能抵御强风暴袭击和躲避赤潮灾害,并且升降操作简便,可多个箱体联排升降.经在海上实物网箱的重复升降试验,结果表明,联排升降式试验网箱的平均沉降时间为11.67 min,平均上浮时间为11.83 min,显示出了稳定快捷可靠的升降性能,是一种适合鲆鲽鱼类养殖的新型网箱.  相似文献   
222.
波浪作用下筏式养殖结构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筏式养殖设施结构的特点,基于有限元商业软件ANSYS对其进行数学建模,通过数值计算,对不同位置浮标与吊笼的位移和最大锚绳力进行分析。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筏式养殖设施整体结构在波浪作用下呈现周期性的运动趋势,但并未发生浮标或吊笼相互缠绕的现象,说明此筏式结构在波浪作用下能够安全使用。不同位置的浮标与吊笼,由于受到锚绳与筏绳相互牵引的作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两侧锚绳受力变化周期与波浪周期基本一致,迎浪侧锚绳受力明显大于背浪侧,锚绳力最大值约为1000 N。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比不同的波浪工况条件,发现各个浮标和吊笼在水平与垂直方向的位移幅度均随着波高的增加而增大,且垂直方向位移幅度大于水平方向。  相似文献   
223.
为研究台风米雷造成近海网箱设施大面积毁坏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在第一时间对山东半岛荣成附近海域网箱养殖业户遭受台风米雷袭击进行紧急调查,从网箱设施的材料结构、锚泊系统等技术层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传统小网箱锚泊系统自身锚缆绳索锚固偏紧,网箱无法随波跳浪而被闷入水中,是导致锚泊系统受力过大而崩溃的最主要原因。建议加强传统网箱防灾减灾科学问题的研究,努力攻克国产升降式网箱的某些技术瓶颈,来支撑传统网箱的升级换代,提升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有效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24.
以2008年夏季在中国黄海中南部海域引起绿藻暴发的主要种类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为研究对象,在消声水池内利用经过校正的、工作频率为70 kHz的Simrad EY500回声探测-积分系统对其声反射特征进行测定,根据浒苔的回声积分等测定值建立了浒苔声反射强度与浒苔密度关系的定量表达式.实验结果显示,浒苔是有效声散射体,其体积反向散射强度(Sv,dB)与浒苔密度(p,g/m3)之间的关系为Sv=17.31g p-95.9,与鱼类目标强度和体长关系具有类似的表述模式.结果证实渔业声学原理和现行渔业声学仪器、方法同样适用浒苔的探测,水声技术可成为下沉浒苔快速监测的有效手段.实验同时显示,浒苔的声散射特征具有其特殊的复杂性,这可能与其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气体(氧气)有关.因此,若欲利用声学方法对下沉浒苔资源进行定量评估调查,需对浒苔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同步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225.
构造了基于声纳信号处理的深水网箱生物量评估数学模型。运用单回波脉宽检测和跟踪方法,结合二维低通滤波器,对声纳数据进行处理,去除背景噪声和其他回波,在单体鱼连续的回波踪迹中可以检测出鱼的游速和方向。同时,结合图像分析有效压缩噪声,提取有用特征来识别检测到的鱼迹,形成一种自动计数方法,提高生物量的检测概率。该方法通过提取和使用原始的回声图像,检测出运动目标,同时压缩回声图中的噪声,从而在低信噪比数据中实现对网箱中生物量的检测和估计,适合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26.
[目的/意义]知识图谱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基石,为知识提供了一种新型组织与表示形式,而如何高效构建并合理地管理知识图谱成为当前图谱研究人员的迫切需求。研究聚焦于已有的知识图谱构建管理系统,以期对多款已有系统做全面深入的比较后,总结出当前知识图谱构建管理系统的建设新思路,并为更加通用、实用、好用的知识图谱构建管理系统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目前大量学者针对知识图谱核心构建流程提出了先进的算法与技术,众多知识图谱相关机构也研发了多种类型的知识图谱构建管理系统,文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款国内外主流知识图谱构建管理系统进行调研,分析各系统在业务流程中的系统特色,在系统的构建流程支持、技术选型及可用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对比,并围绕当前用户对于知识图谱构建管理系统的最新需求总结已有系统存在的局限。[结果/结论]在深入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文中研究了一体化知识图谱协同构建管理系统的建设模式,总结并提出分布式协同构建、多图谱并行管理、多路径知识抽取、多类图存储引擎以及跨媒体与多模态知识图谱等知识图谱构建管理系统建设的优化构想。  相似文献   
227.
李娇 《福建茶叶》2023,(4):104-106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进步,素质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不但能保证思政教学的质量,而且能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本文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传统茶文化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提出了传统茶文化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28.
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经营主体对科技与知识的旺盛需求,农业知识服务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解决现有农业知识分散无序、更新不及时、面向经营主体的知识服务不平衡、供需脱节等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农业知识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现状,提出了一套基于农业全产业链、按照农业数据的全生命周期、面向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智能知识服务体系框架,设计了基于智能物联网(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ternet of Things,AIoT)的农情感知与大数据汇聚治理、基于知识图谱的农业知识组织与计算挖掘,以及基于多场景的农业智能知识服务三个层次。文中归纳了包括空天地AIoT全维度农情感知、多源异构农业大数据汇聚治理、知识建模、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推理、跨媒体检索、智能问答、个性化推荐技术、决策支持等农业智能知识服务涉及的关键技术,并举例了其研究应用。最后从农业数据获取、模型构建、知识组织、智能知识服务技术和应用推广等方面探讨了未来农业智能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总结发现,农业智能知识服务是破解当前农业知识服务供需矛盾,实现跨媒体农业数据到知识的跨越,推动农业知识服务向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亦是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29.
采用乙醇溶液热萃取方法提取羌活根茎活性成分,通过稳定性等物理性能测试进行评价并确定微乳剂最优配方。微乳剂由质量分数 (下同)为15%的羌活提取物 (含羌活醇0.34%)、9%的环己酮、16%的HMK-2100、10%的乙醇、49.9%的水和0.1%的AF1506组成。理化性质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羌活提取物微乳剂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为了比较研究其抑菌活性,同时还制备了5%羌活提取物 (含羌活醇0.11%)微乳剂和30%羌活提取物 (含羌活醇0.68%)乳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羌活提取物不同剂型产品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15%羌活提取物微乳剂的抑菌效果显著,在用水稀释500倍 (羌活提取物质量浓度为300 mg/L,羌活醇质量浓度为6.75 mg/L)后施用,其对水稻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90%以上。应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羌活提取物微乳剂在绿萝叶片表面具有优异的铺展和润湿能力。  相似文献   
230.
以织金红托竹荪为试材,采用菌棒覆土栽培的方法,分析菌棒摆放方式和栽培密度对红托竹荪生长、性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以探索适合红托竹荪栽培的菌棒摆放方式和密度。结果表明,菌棒采用双排竖直摆放的方式,栽培密度为18棒/m2时最合理,栽培3~4 d后,菌丝开始萌发,平均30 d形成原基,110 d出菇,菌蛋数量70~90个/m2,产量400~500 g·m-2,栽培周期短,产量可观,且对红托竹荪子实体的性状无显著影响。此方法可减少菌棒用量,降低投入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