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目的】探讨土壤速效养分对不同抚育措施的响应以及季节变化,以期选择出可以有效改善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抚育措施,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与檀香Santalum album混交人工林抚育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珍贵树种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下表层土壤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处理,即对照(CK)、铲草、施肥、铲草+施肥(铲+施),每处理4次重复,测定土壤速效养分和pH的变化,每季度测定1次。【结果】铲草施肥处理后土壤pH无显著变化,但增强了土壤酸碱缓冲性能,减缓土壤pH的季节性波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受季节和抚育措施变化影响显著,各处理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在秋、冬季节出现峰值;铲草、施肥和铲+施处理的全年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6.87%、8.17%和20.25%;铲草和铲+施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2.69%和21.45%,施肥处理较CK减少1.81%;铲+施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CK分别增加50.63%和19.58%,铲草处理较CK减少2.53%;铲草、施肥和铲+施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增加117.18%、57.91%和142.54%。【结论】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铲草施肥抚育措施出现的响应不同,但铲草施肥各措施都促进了土壤中一种或多种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铲+施处理促进了林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全面增加,对于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来说铲+施处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抚育措施,对其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这种疾病发病急,对猪有很强的传染性,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迅速的扩散,严重威胁到养猪行业的经济收益,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社会影响。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做好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工作,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红壤旱地一株自生固氮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固氮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从红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自生固氮菌,并探讨其固氮能力。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并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通过花生、玉米的幼苗盆栽试验研究菌株对土壤MBN、矿化氮和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种植于红壤的玉米根际,筛选出15株自生固氮菌,以菌株CM12固氮能力最强,初步鉴定CM12为伯霍尔德杆菌属(Burkholderia sp.),固氮酶活性达C2H4 39.1 nmol/(h·mL)。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CM12菌株的处理,花生和玉米土壤MBN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38和2.37倍,其中种植花生体系中,接菌处理与施用化学氮肥处理土壤MBN含量无显著差异。接种固氮菌影响了旱地红壤NO3--N和NH4+-N比例,降低了土壤中NO3--N含量,且种植玉米体系中土壤NO3--N含量降低较明显。固氮菌短期接种增加了花生根系和玉米地上植株的氮素积累量。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在红壤旱地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和防治次数是减轻稻曲病危害的关键。本研究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为材料,比较了6种药剂和3种喷施次数对稻曲病的防控效果和产量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在6种药剂中,阿米妙收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最好,分别达到91.53%和96.63%,但与其他药剂无显著性差异。在防治次数上,爱苗和拿敌稳均为防治3次的处理病指防效最好,分别为81.73%和80.15%,显著高于防治次数3次以下的处理。阿米妙收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 719.52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养猪工作者,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就是了解目前养猪业的一些研究状况,发现一些能够运用于实际生产的方法。通过实例的研究,该文分析了影响保育猪最优化生产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汽车起重机重力落幅系统存在落幅速度不均匀和操控性差等问题,而动力落幅系统存在起重臂易抖动等问题.针对上述系统存在的两个问题,结合重力落幅系统和动力落幅系统的优点,提出一种动力加压落幅方案,即向变幅油缸有杆腔加压,增加了起重臂大角度的落幅速度;同时改变变幅平衡阀的控制方式,由控制手柄直接控制,避免有杆腔油压对变幅平衡阀的影响.【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和MATLAB仿真研究,定性分析了平衡阀的流量饱和特性.【结果】平衡阀阀芯节流槽通流面积越大,达到饱和的流量越大,而压差越小.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汽车起重机的动力加压落幅系统,通过变更平衡阀的阀芯结构,以限制起重臂小角度的落幅速度.【结论】通过试验测试,动力加压落幅系统的落幅均匀性提高,最大流量差减少约61%,全程落幅时间缩短约38%.  相似文献   
17.
牛瘤胃中米曲霉的分离鉴定及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的降解率,从牛瘤胃内容物中筛选出高效的纤维素降解菌,并研究该菌对玉米秸秆的发酵效果.经选择性培养基初筛和固体发酵培养复筛,筛选出1株纤维素酶活性相对较高的菌株(No.3),经形态特征观察和26S rDNA ITS区序列分析确定其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对其酶学特性及发酵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为5.5~6.0,最适温度为50 ℃.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滤纸糖酶活性分别达到6.01,1.15 U·g-1.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的玉米秸秆中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23.53%,48.98%(P<0.05);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5.01%,45.99%(P<0.05).说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开发和利用农作物秸秆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合作猪γ-IFN基因的多态性,确定其等位基因数、核苷酸多态位点,各等位基因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和杂合度,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138头合作猪γ-IFN基因外显子4的等位基因,并克隆、测序群体内变异产生的各等位基因序列,就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单倍型序列数据开展分析。序列比对分析发现5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其中5 284 bp(A→G)、5 341 bp(G→A)、5 371 bp(A→G)为新发现突变位点。试验群体发现4种基因型AA、AB、AC和AD,其中A等位基因频率为0.963 8,为优势等位基因。经χ2适合性检验,该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γ-IFN基因遗传多态指数中,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较低,表明合作猪γ-IFN基因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蒜精油对灰茶尺蠖进行了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对灰茶尺蠖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 038.60 mg/L,50%大蒜精油100~250倍液对灰茶尺蠖低龄幼虫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建议生产中可在灰茶尺蠖1~2龄幼虫发生期喷施100~250倍液大蒜精油。这一结果为开发大蒜精油作为茶树主要害虫的新型低毒高效植物源药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檀香(Santalum album Linn.)+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混交林是当前我国南方地区珍贵树种种植的典型模式。为揭示不同抚育措施下其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探索林地环境对这一特殊寄生特性林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8年生檀香+降香黄檀混交林,连续开展了3年铲草(W)、施肥(F)、铲草+施肥(W+F)抚育对其林下植被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檀香+降香黄檀混交林下出现的植物种类为20科31属32种,其中木本植物6科7属8种,草本植物14科23属24种,抚育管理初期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铲草、铲草+施肥处理后相较于对照物种丰富度指数(R)、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显著下降(P<0.05),施肥处理变化较小。连续抚育管理后,R值对照、施肥处理平稳变化,铲草、铲草+施肥处理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最终超越对照;D值、H值、Jsw值对照呈逐年降低趋势,施肥处理逐年上升,铲草、铲草+施肥先增加后减小,最终D值、H值、Jsw值均表现为施肥最高,铲草最低。施肥增加了林下物种多样性并表现出对林下物种多样性降低的一种拮抗作用,铲草则加剧了林下物种多样性降低。因此,从长远来看,施肥可增加檀香+降香黄檀混交林林下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其生态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