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37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22.
营口稻区水稻单产在北方稻区始终处在领先地位,到目前为止水稻平均产量700 kg/667 m~2左右。近年来,随着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面积的增大,农机与农艺技术措施相配套、相融合存在的问题较突出,制约了水稻总产量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使农机与农艺科学融合,为全面提升水稻单产和总产找出新的突破口,确保全地区水稻产量的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23.
针对辽河下游营口稻区连年干旱缺水的实际问题,总结多年抗旱生产经验,提出一整套盐碱地区抗旱节水种稻栽培技术。包括优化营养土旱育大龄壮苗,实行“三旱”或压耙整地,集中插秧,合理稀植,全层施肥,浅水灌溉,沟塘蓄水抗旱等措施。  相似文献   
24.
杂交水稻新品种屉优418具有高产、米质好、抗逆性强、节水抗旱、适宜稀植、节支的特点。综合分析表明:杂交水稻新品种屉优418是个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性状好的新品种。应加速示范推广速度,是促进农业发展、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5.
南方红壤丘陵区因土壤侵蚀严重而成为生态脆弱地带.通过137Cs示踪技术,采用相关土壤侵蚀定量模型,对南方典型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下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及其导致的侵蚀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137Cs的背景值为(1 920±125.6) Bq/m2;137Cs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和地貌部位存在明显的分异;侵蚀强度总的变化趋势表现为:荒山>本地松林、水保林>桔园>桔园改苗圃地>苗圃,因侵蚀而导致的土壤有机质和其他理化性状也表现出大致相同的变化特征;而不同地貌部位的侵蚀模数则表现为坡顶相对较小,坡中和坡底则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6.
以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域宝洞裕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对比研究法探讨了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肥力状况,并采用模型综合评判法(INDEX模型)评价了稻田土壤的肥力水平.肥力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稻田土壤的养分质量分数相对其他两种母质较高,其表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达到32 g·kg-1以上,全量养分指标和有效养分指标也有同样的规律;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清夹泥水稻土综合肥力指数达到0.109 969,而紫色沙页岩冲积物仅为0.028 521.  相似文献   
27.
以热带雨林地区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模糊数学法的支持下,建立了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洪水灾害人口风险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洪水灾害人口风险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模糊数学法能较好地分析洪水灾害人口风险,利用模糊综合评价GIS模型评价洪水灾害人口风险是可行的.确定栅格数据层模糊子集分级的间隔值和构建模糊隶属函数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28.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回顾、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梳理近70年来中国水土保持区划发展,概述其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进步和从单一到复合的体系完善,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理论框架并提出3个发展阶段。结合统计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评价区划实施效果;提出经济管理模型失位、指标体系欠缺和实践衔接不足的3个问题,并以情景模拟和案例介绍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针对水土保持区划发展态势,探究了定性和定量方法在区划中的平衡关系,以及区划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定位。期望通过对水土保持区划的系统回顾与讨论,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9.
水分管理联合磷酸盐施用对水稻土中镉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究水分管理方式和磷酸盐对水稻土中Cd转化的影响,按磷(KH2PO4)与Cd的摩尔比为2∶1添加磷酸盐,在75%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持续淹水和淹水回旱四个水分管理下,测定土壤p H值及Cd的Ca Cl2有效态含量,并采用重金属连续浸提法分析土壤中Cd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持续淹水和田间持水量处理分别使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37.3%和10.0%,75%田间持水量和淹水回旱处理有效态Cd含量增加了12.5%和9.5%;重金属形态分析表明,施用磷酸盐促进弱酸提取态Cd向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转化;75%田间持水量处理中弱酸提取态Cd所占比例显著降低,更有利于Cd向稳定的形态转化,而淹水回旱处理中,弱酸提取态镉含量增加,增大了Cd浸出、迁移的风险;不同水分管理下土壤p H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75%田间持水量处理中土壤有效态Cd与p 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861 8),而持续淹水与淹水回旱处理的淹水还原过程对Cd的有效性有较为复杂的影响。综上,水分管理与磷酸盐施用对有效态Cd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在75%田间持水量时磷酸盐施用对镉的稳定效果较好,且水分管理是控制水稻土中Cd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0.
<正> 随着温室生产的发展,目前薄膜日光温室栽植葡萄已在广大农村和城镇郊区迅速发展起来.为了使这一有效栽培措施更加完善,同时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从1984年到1987年进行了薄膜日光温室葡萄栽培技术的研究.现将研究的初步结果简结如下。一、试材与方法薄膜日光温室建于我们所内,东西走向,坐北向南,长55米,宽7米,一面拱形。最高处1.8米.最低处1米,靠北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