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3篇
  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松突圆蚧对马尾松危害程度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突圆蚧危害程度的划分是以2年生枝条上松针的保存率,枝梢形状和生势作为依据,用60株平均木树干解析连年生长量验证,准确率达87.735,对患东,深圳等6个县(市)9个调查区60块标准地的综合调查结果:危害轻度和中等的林下植物多为草本植物群丛组、桃金娘群丛,其土层松厚肥沃;危害较严重和严重的林下植物多为芒萁群丛、马唐+芒萁群丛及山的上部,其土壤酸度大、瘠薄、林分因子中,郁闭度与危害程度呈多项式二次幂关系,郁闭度0.5-0.65的危害最轻;水汽压与郁闭度也呈多项式二次幂关系,郁闭度0.5-0.6的水汽压最低。合理的修枝间伐,控制林分郁闭度在0.5-0.65之间。可提高林木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42.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更新林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皆伐后恢复41 a的天然更新林和皆伐后恢复25 a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调查数据,对其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植株密度和稳定性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优势种群龄级结构分析预测群落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均以原始林最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幼树层和下木层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2)天然更新林与原始林的物种相似性比其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高,说明天然更新林恢复程度较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好;3)植株密度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原始林,与干扰程度正相关,与皆伐后恢复时间负相关;4)乔木层和下木层的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原始林>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5)优势种群发展趋势分析表明,原始林群落主要优势种群大部分表现为增长或稳定趋势,天然更新林群落上层阳性树种表现为衰退或稳定趋势,下木层的优势种则表现为增长趋势,人工促进更新林的栽培种和一些偏阳性树种表现出衰退或稳定趋势,林下一些优势度稍低的种群表现出逐渐增长趋势.因此,虽然天然更新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所在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其种类组成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仍处在由前期阳性树种向后期耐荫树种转变的演替进程中.  相似文献   
43.
深圳市羊台山森林公园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方法,对深圳市羊台山森林公园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基于10 800 m2样地的羊台山次生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48种,分属61科110属,群落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群落主要优势种为黧蒴、豺皮樟、银柴、杉木。群落不同层次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大小排序大致一致,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则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44.
应用样方调查法,对海南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的物种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 果表明,在总面积5 000 m2 的样方中,共记录到胸径≥ 1 cm 的植株2 565 株,除 3 个种未确定种名外, 其他分属26 科 42 属 46 种。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 和桑科(Moraceae) 为优势科,以刺桑(Streblus ilicifolius)、布渣叶 (Microcos paniculata) 和鹊肾树 (Streblus asper) 为优势种。当取样面积达到 3 850 m2 或 取样植株数达到 1 800 株时,记录到的物种数有 47 种,占总物种数的 95.92%。样地内所有植株平均胸径 为 6.36 cm,径级分布呈倒“J”型。刺桑、赤才(Lepisanthes rubiginosa) 和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 的空间分布呈较强的聚集性,布渣叶和鹊肾树的分布较均匀。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 多 样性指数较低,样地的物种种类较少,植株分布的不均匀。  相似文献   
45.
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因2012年左右台风干扰形成的林窗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甲烷通量的原位观测试验,测定林窗和林下凋落物质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酶活性及其他土壤理化指标,运用最佳结构模型研究土壤甲烷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林窗土壤甲烷通量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林下的差异。结果表明: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表现为甲烷吸收,林窗和林下的年平均甲烷通量分别为(-0.37±0.26)和(-0.36±0.24)nmol·m^-2·s^-1,林窗和林下的土壤甲烷通量月变化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呈现旱季高雨季低的特征。土壤甲烷通量的最佳结构模型表明,全年和旱季的林窗与林下土壤甲烷的主要调控因子均为土壤含水量,但雨季土壤甲烷调控作用最强的因子是土壤温度。结果表明,因台风形成的6个林窗短期对土壤甲烷通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林窗和林下的土壤甲烷通量具有旱季大于雨季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6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养分、贮量及其在海拔、土壤深度的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大小表现为半落叶阔叶林、灌丛草甸>常绿阔叶林、沟谷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人工针叶林;半落叶阔叶林和灌丛草甸的土壤养分含量和贮量较高。大部分养分元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从海拔100m的低山到900m的中山,植被类型分布逐渐由针叶林向阔叶林转变,土壤肥力即随海拔增高而增加,而在900m以上,植被由半落叶阔叶林向灌丛草甸转变,土壤肥力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7.
海南木莲人工林生物量及养分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测定并分析了海南尖峰岭地区30年生的热带乡土树种海南木莲人工林生物量及其估算模型,论述了生物量及其养分分配规律。指出:海南木莲各器官及整株生物量模型以幂函数模型W=a(D2H)b比较理想;全林分的总生物量为144.066t/hm2,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89.935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78.81%,林下植物层占21.19%;在乔木层中,树干、树叶、树枝、树皮和树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4.127%、2.354%、7.762%、9.370%和26.388%;乔木层中,各器官的养分含量,除Ca外,都是叶比其它器官(枝、皮、干、根)的养分含量高许多,N、P、K、Ca、Mg5个常量养分元素在海南木莲人工林生物体中的总贮量分别为557.754,24.330,599.908,275.557,64.103kg/hm2,各养分贮量在各器官中分布,除P外,从小到大为树叶、树枝、树皮、树干、树根  相似文献   
48.
概述了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价值核算基础和现状,并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过去几十年的研究结论和参数,对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核算,总价值达43 9×108元人民币·a-1,其中森林固定CO2的价值占20 53%,O2释放价值占22 82%,森林凋落物制肥效益占6 44%,固土价值占0 81%,保肥价值占4 19%,蓄水价值占13 49%,调洪补枯价值占24 70%,改善环境价值占7 02%。按单位面积计算,热带原始林的价值接近7000元·hm-2·a-1,天然更新林超过6500元·hm-2·a-1。最后对海南岛以热带天然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9.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群落呼吸量初步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密闭吸收法测定了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主要树种的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等组分的呼吸速率,根据PipeModel理论,测出主要树种木质器官的直径频度分布模型,树干、树枝及树根的呼吸速率与直径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求出了单株林木呼吸总量与胸径之间的经验公式,计算森林群落(乔木层)月呼吸量,树干1.69-1.73、树枝0.78-0.79、树叶0.81-0.83、树根0.24-0.25,总计为3.5-3  相似文献   
50.
顺德森林改造区不同林分土壤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质量是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维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退化及其它生态问题与环境问题的能力。土壤质量指标是表示从土壤生产潜力和环境管理的角度监测和评价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土壤过程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