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了研究水稻地方抗病品种月亮谷与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在未接种稻瘟菌前蛋白质间的差异,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月亮谷与LTH叶片的蛋白质组分进行研究。试验选用pH 4~7,17cm的IPG胶条,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上述两个水稻品种的稻苗叶片的蛋白质,分析其蛋白质点表达量的差异,同时选取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利用Gene ontology软件对这些蛋白质进行了功能分类。月亮谷与LTH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得到34个差异蛋白点,对其中20个蛋白点进行质谱测定,鉴定到13个差异蛋白,包括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ATP合酶,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铁氧蛋白-NADP-还原酶,叶绿素a/b结合蛋白等。因此认为月亮谷与LTH叶片中主要是参与生长代谢和防御相关的蛋白质存在差异。这些蛋白在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中的表达模式和对抗病性的贡献值得下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2.
 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是专性程度很高的活体寄生菌,通过分子技术对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的过程中,基因组DNA提取是基础之一。本研究利用Chelex 100法和CTAB法直接提取罹条锈病的小麦病叶片上的小麦条锈病菌的基因组DNA,使用PCR对所得到的DNA进行真菌核糖体rDNA ITS和小麦条锈病菌特异性引物CYR33进行检测,对2种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helex 100法和CTAB法都能够适合于从罹病组织中直接提取小麦条锈病菌的基因组DNA,但是Chelex 100法较CTAB法所需的样品量少,操作步骤少,操作简单,并且整个过程无需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抽提,对人体比较安全。通过PCR检测DNA提取情况,发现Chelex 100法提取的DNA的PCR结果优于CTAB法,且能够满足基于PCR的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等研究。  相似文献   
43.
稻瘟病菌三个杂交组合后代菌株的致病性分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瘟病菌3个杂交组合的后代菌株在4个水稻品种和4个龙爪稷品种上致病性分离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在不同水稻品种或龙爪稷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情况各不相同。根据子囊孢子菌株对两种寄主的致病性将其划分为3组:①只对水稻有致病性,②只对龙爪稷有致病性,③对二者都无致病性。有的子囊孢子菌株失去了对部分供试水稻品种或龙爪稷品种的致病性,有的组合能分离到与亲本菌株致病性相同的后代菌株,有的组合则分离不到。这些说明,本试验所用的亲本菌株对供试的水稻或龙爪稷的不同品种的致病性是受不同的基因控制的,而且基因的数量可能也不尽相同,因而导致其后代菌株在各个品种上致病性的严重分离。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1985~1995 年云南省农科院中日合作课题新育成的42 个粳稻品种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 云南粳稻育种由穗数型向穗重型演变。今后我省高产育种要以穗重型品种为核心, 在保持或适当增加现有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5.
稻瘟病菌基因组中微卫星序列的频率和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已经公布的稻瘟病菌基因组测序结果,对该植物病原真菌基因组中的微卫星(SSR)的类型、大小及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已经公布的37.89 Mb的基因组序列中,共有16 398个由1~6个核苷酸为基序的SSR序列(匹配值为80%),其总长度占整个基因组碱基数的0.87%,平均2.31 kb碱基中就分布有1个大于15 bp的SSR。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单碱基重复,达到4 392个,其次为三碱基重复序列 (3 586个),五碱基重复序列(3 442个),这3种SSR总数达11 420个,占SSR的 69.7%。数量最少的是二碱基重复序列,只有680个。在整个基因组中的主要基序有A,AG,AC,ACG,AGC,AAG,GGC,ACCT,ATCC,AAAG,AAAAG,AAAAT,AAAAC,AAAAAG, AAAAAT和AACTAG。有的基序类型则完全没有出现。对不同超级连锁群的分析结果表明,各连锁群之间的SSR分布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仍是较为均衡的。这些结果为稻瘟病菌的基因标记、群体结构研究、非编码区DNA序列的结构及功能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6.
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QRT-PCR)以其灵敏、简捷及特异性高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着重对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并讨论了半定量RT-PCR法在基因表达研究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7.
 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水分交换与代谢,响应环境条件,包括病菌侵染的重要通道,其大小、密度和分布既受到遗传的控制,也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为了研究玉米与大豆间作对玉米叶片气孔的影响,笔者采用改良刮制法对玉米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器长度、宽度和密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与净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植株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的气孔密度较净作显著降低,而气孔器长度较净作显著增加;植株中、下部叶片的气孔器宽度也较净作显著增加,植株上、中、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较净作显著增大。这些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气孔的影响是系统性的,而且气孔这些特征的变化是有利于提高产量、减少叶斑病发生的。  相似文献   
48.
植物基因克隆的方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9.
对两亲本色素产生能力差异较大的杂交组合-6307组合色素遗传进行分析,证明稻瘟病菌的色素产生是由一个基因控制。通过6307R-9(深灰或黑)与6307-10(白)进行菌丝融合,较易形成色素产生能力不同于两亲本的新菌株。对5586组合、6515组合等4个组合共241个菌株色素产生情况的观察,进一步验证了稻瘟病菌色素产生由一个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50.
转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基因水稻稻瘟病抗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来源于云南各地属于24个稻瘟病菌([i]Magnaporthe grisea[/i])生理小种的33个菌株,对受体品种南29及其4个转几丁质酶 β-1,3-葡聚糖酶串联基因水稻T5代品系进行了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不能侵染受体品种南29 的13个菌株也不能侵染转基因品系,可侵染受体品种南29 的20个菌株一般不能侵染转基因品系,转基因水稻对稻瘟病菌抗性范围较受体对照扩大,证明转几丁质酶 葡聚糖酶基因水稻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广谱抗性;诱发条件下,转基因品系大田叶瘟病情指数为0~1级,穗瘟发病率为0.3%~10.23%,抗性较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表明这些品系在稻瘟病抗病育种中是有应用潜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