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1篇
  20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51.
杨海波  李渊  尹航  李斐 《土壤》2022,54(2):385-395
如何利用卫星搭载的常规通道蓝光(B)、绿光(G)、红光(R)和近红外(NIR)实现作物氮素营养诊断对于区域氮素优化管理及氮素循环估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14—2016年在内蒙古阴山北麓武川县和四子王旗布置的多年多点不同氮水平的田间试验为基础,通过冠层高光谱仪tec5采集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  相似文献   
52.
为给科学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罗汉果主产区永福县龙江乡、临桂县茶洞乡、龙胜县三门乡和融安县雅瑶乡的罗汉果上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日本岛津GC-14B气相色谱仪对其残留农药六六六(α-BHC、β-BHC、γ-BHC、δ-BHC)、DDT(P.P-DDT、O.P-DDT、P.P-DDE、P.P-DDD)、艾氏剂(Aldri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参照我国中药材有机氯六六六、DDT、艾氏剂的残留量的相关标准,制定了我国罗汉果有机氯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53.
利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卷积平滑、一阶微分、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换)对甜菜光谱数据进行处理,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谱与甜菜生长信息(SPAD值、生物量、叶片含氮量)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与甜菜冠层叶片SPAD值相关性最高,特别在727 nm附近,r=-0.802 7;通过一阶微分处理后的光谱数据与甜菜生物量、叶片含氮量相关性最高。研究结果为后续氮素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55.
除草活性放线菌SYM-2的筛选与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省丹东、营口、大连、盘锦、铁岭和沈阳6个地区的蔬菜田采集29份土样,分离得到138株放线菌,用种子萌发法筛选出对马唐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活性的菌株SYM-2,校正抑制率达71.43%。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摇床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硝酸钾,无机盐为硫酸镁、氯化钠、硫酸亚铁、氯化锰和磷酸氢二钾时,放线菌SYM-2发酵液校正抑制率显著高于添加其他同类成分的处理。正交试验得到发酵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可溶性淀粉2.0%、硝酸钾0.1%、硫酸镁0.075%、氯化钠0.025%、硫酸亚铁0.001%、氯化锰0.1%、磷酸氢二钾0.025%,优化后发酵液对于马唐的校正抑制率达到84.13%。当该菌株的发酵条件的初始pH值6.0,发酵时间84h,接种量10%,250mL容器装液量100mL,温度32℃时,发酵液的校正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泥鳅养殖池塘水面浮植水蕹菜的最佳浮植面积比例。[方法]通过模拟高密度泥鳅养殖池塘中水面浮植不同面积比例的水蕹菜,研究了不同水面浮植面积(0、15%、20%和25%)对养殖水体中总氮、总磷的调控效果以及对泥鳅单位产量的影响。[结果]池塘水面浮植水蕹菜养殖泥鳅的最佳浮植面积比例为20%,面积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养殖效果逐渐降低。[结论]通过建立合理的水面浮植面积比例来调控泥鳅高密度池塘养殖模式所引起的水质恶化,可达到很好的水质调控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7.
采用NTG对杀虫真菌蜡蚧轮枝菌进行诱变选育,期望获得抗逆性显著增强的菌株,以提高其在田间应用的适应性。以VL-18为出发菌株,用4mg/mL的NTG诱变处理120min,得到耐热性明显提高的诱变菌株NTG-2。抗逆性研究结果表明,NTG-2菌株经40℃水浴处理20min,孢子萌发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51.4%,0.5min内的紫外耐受力提高了145.7%,酸碱耐受力无显著变化。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第5天突变菌株NTG-2对蚜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比原始菌株降低了98.4%,表明突变菌株的杀虫毒力增强。经多代培养检测,突变菌株的抗逆遗传性能相对稳定。研究表明,通过NTG诱变获得的NTG-2菌株在抗逆方面较原始菌株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8.
内蒙古中西部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利用相应的氮营养指数对玉米进行氮素营养诊断,并验证曲线的可靠性,以期为实现内蒙古中西部玉米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9—2021年,分别在内蒙古中部的达拉特旗和西部的五原县、乌拉特前旗 3个典型区域,以新玉12、晋单42、先玉1225、泽玉19、宏育203和晋单542以及东农258为试验材料,进行建模田间试验。6个氮肥处理包括传统氮肥(N 400 kg/hm2)、不施氮 (对照)、推荐优化施氮(N) 180 kg/hm2 (OPT)以及70% OPT、130% OPT、170% OPT,分别在玉米拔节期 (V6)、八叶期(V8)、十叶期(V10)、大喇叭口期 (V12)、吐丝期 (R1)、乳熟期 (R3) 和蜡熟期 (R5)进行植株取样,测定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植株氮浓度,利用地上部生物量和植株氮浓度构建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2021年在达拉特旗进行验证试验,设置推荐施氮示范田和传统习惯生产田,测定玉米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植株氮浓度,利用氮营养指数(NNI)对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内蒙古中西部不同品种玉米产量水平相当,为10.60~12.72 t/hm2。达拉特旗、五原县、乌拉特前旗3个典型区域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分别为Nc = 3.09DM-0.32、Nc = 3.30DM–0.28 和Nc = 3.58DM–0.35,生物量与临界氮浓度拟合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0.82和0.88。整合3个试验地点的7个玉米品种数据,将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跨地点和品种进一步拟合,建立了内蒙古中西部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Nc = 3.32DM–0.305,R2为0.89,且达到显著水平,模型验证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2.39 g/kg。根据新构建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内蒙古中西部玉米合理施氮量为N 180~220 kg/hm2。  【结论】  在同一区域,产量水平接近的玉米品种可以共用一条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内蒙古中西部玉米产量在10.60~12.72 t/hm2,构建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春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为Nc = 3.32DM–0.305;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稳定性较好,可以有效地对内蒙古中西部玉米植株氮素营养状况进行诊断。通过模型推断,内蒙古中西部玉米合理施氮(N)量为 180~220 kg/hm2。  相似文献   
59.
渭源县是渭河的发源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酷劣,农业基础脆弱,经济发展滞后。2010—2012年,渭源县组织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白马峡梯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中坚持梯田、造林、种草、田间道路合理配套,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产条件,调整了经济结构,助推了农民增收。总结了项目实施的成效与做法,提出了今后生态建设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60.
2016年,在吉林省东部坡耕地玉米生产上设计秸秆覆盖还田+覆盖作物(T1)、秸秆深翻还田+覆盖作物(T2)、秸秆粉耙还田+覆盖作物(T3)、秸秆离田(CK)4种种植方式的定位试验,通过玉米秸秆还田结合种植覆盖作物解决冬季土壤裸露、培肥地力、改善玉米生产等问题。2019~2020年,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对株高、叶数、SPAD值、干物质积累均有提高。在拔节期和开花期,T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对比CK显著提高。在成熟期,T1、T2和T3处理比CK显著增加千粒重,增幅均在5%以上(P<0.05)。各秸秆处理的产量对比CK均有显著增加,其中,T3处理为最佳处理。利用秸秆还田结合覆盖作物的种植方式有利于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的积累,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