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新型缓释掺混肥对花生产量和肥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养分需求规律和肥料分层包膜、养分缓期释放技术,研发出中氮和高氮型花生缓释掺混肥,通过大田试验,探讨新型花生专用缓释掺混肥对花生氮、磷、钾、钙素养分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氮型缓释掺混肥(ZN)处理花生荚果产量较常规复合肥(CF)处理提高11.7%,高氮型缓释掺混肥(GN)处理较常规复合肥(CF)提高11.0%。与CF相比,新型花生专用缓释掺混肥有利于提高花生收获指数,促进了各器官中氮、磷、钾、钙素的积累和在荚果中的分配率,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32.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荚果是花生的收获器官,深入 研究花生荚果发育及其调控,可以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花生荚果发育过程和内外限制因素的调控作 用,并结合激素、营养元素、遗传学研究以及DNA、RNA等分子调控机制,综述了近年来花生荚果发育相关的研究进 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虽然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降低猪的发病几率,但抗生素残留会影响猪肉品质和安全。为了研究取消抗生素添加对猪保健和福利的影响,在1个300头基础母猪、自繁自养的商品猪场,选择6批杂交猪(大白猪×长白猪),每批140头,总共840头;将仔猪以往的断奶日龄(28±2)d改为42 d以上,保育期分为2个阶段,即断奶后第1阶段(简称A段,大约35 d)和断奶后第2阶段(简称B段,大约28 d)。整个试验猪群(按批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以往的习惯添加抗生素,试验组饲喂相同的饲料,但不添加抗生素。研究两组之间动物福利、健康、躯体损伤等参数的差异。得出如下结论:断奶仔猪饲料不添加抗生素对仔猪福利、健康参数和恶习行为只有轻微影响,表明取缔抗生素添加不会影响猪的健康和福利。与饲料中有无抗生素相比,诸如日龄、环境影响因子、皮肤温度和体重的变量对猪的行为和福利影响更大。虽然饲料中没有添加抗生素饲喂的仔猪发病时的注射用药量几乎是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饲喂仔猪发病时的2倍,但饲料中没有添加抗生素饲喂的仔猪用药总量减少95%,对猪肉品质和安全保障有不可估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34.
在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林业的指导下,首次提出了可持续林木遗传改良的概念、内涵及其基本框架,并探讨了实现可持续林木遗传改良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5.
不同肥料配施对酸性土钙素活化及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增施钙肥和不同肥料配施对沿海地区酸性土钙素增量及活化效应,于2015—2016年设置单施无机肥(CK_1)、无机肥/熟石灰配施(T_1)、无机肥—有机肥配施(CK_2)、无机肥—有机肥—熟石灰配施(T_2)、无机肥—有机肥—微生物肥配施(CK_3)、无机肥—有机肥—微生物肥—熟石灰配施(T_3)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酸性土有效钙含量、花生植株性状、荚果产量和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K_2和CK_3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酸性土中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含量,0—20cm水溶性钙含量各生育期平均分别比CK_1提高48.13%和66.50%,交换性钙含量分别提高39.12%和60.88%。增施钙肥处理(T_1、T_2和T_3)能显著增加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含量,但_T1处理对有效钙含量增加较少,而T_2和T_3处理增加幅度较大,其中T_3处理0—20cm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含量各生育期平均比CK_3提高1.63,1.74倍,说明钙肥与有机肥和微生物肥配施能显著提高酸性土钙素活化度。不同肥料配施均提高了酸性土花生的主茎高、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单株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和实收株数,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荚果饱满度,显著提高了荚果产量,并提高了蛋白质、总氨基酸和脂肪含量以及O/L值。其中T_3处理分别比CK_3、T_2、CK_2、T_1和CK_1增产14.38%,4.99%,18.31%,25.65%和52.52%,增产幅度最大,其籽仁品质也最优。增施钙肥并与有机肥和微生物肥配施能显著提高酸性土钙素活化度、有效钙含量、荚果产量和籽仁品质。  相似文献   
36.
酸性土壤花生增施钙肥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需钙量大的作物。沿海旱砂地酸性土壤和因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酸化土壤,由于酸度较大使土壤中钙素流失严重,严重影响花生籽粒的发育和产量的形成。本研究阐明了钙离子信号途径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和调控荚果发育的分子机理,探明了酸性土壤增施钙肥花生增产原因,明确了钙肥与有机肥和微生物肥配施可显著提高酸性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在多年钙素基础理论和田间钙肥施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了酸性土壤花生增施钙肥高产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酸性土壤花生产量,666.7m2最高产达到675.5 kg。  相似文献   
37.
脂肪酸去饱和酶(FAD)是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在植物维持各项生命活动、应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花生基因组中的FAD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花生转录组数据对花生FAD(Ah FAD)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可变剪接形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花生基因组中共有31个Ah FAD基因,分为6类,Ah SAD基因亚家族有12条序列,AhFAD2有6条序列,Ah FAD3有4条序列,Ah FAD4/5有3条序列,Ah FAD6有2条序列,Ah FAD7/8有4条序列。聚类分析表明,Ah FAD有两大分支:游离Ah SAD分支和膜结合Ah FAD分支;膜结合Ah FAD分支中Ah FAD4/5起源最早,ω-3 Ah FAD由ω-6Ah FAD进化而来;单双子叶聚类于不同分支。表达模式分析表明,Ah SAD、AhFAD2和Ah FAD3在种子中表达水平较高,Ah FAD4/5、Ah FAD6、Ah FAD7/8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可变剪接分析表明,Ah FAD亚家族之间可变剪接形式差异明显,其中有12个Ah FAD基因发生了可变剪接。TTS和TSS是发生最多的可变剪接事件,其次是IR,最少的是AE和ES。  相似文献   
38.
单粒精播对超高产花生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超高产地力条件下,研究单粒精播对花生个体发育与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超高产花生理想株型和合理群体构建,进一步挖掘花生的高产潜力。【方法】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HY22)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平度古岘镇、莒南板泉镇、冠县梁堂乡和宁阳葛石镇设置4块春花生超高产试验点,每个试验点安排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2种种植方式。分别于开花期、结荚期、饱果期和成熟期对各试验点不同播种方式的花生进行植株性状考察,于成熟期对单株结果数、幼果数、秕果数、饱果数、双仁果数和经济系数等进行考察,收获时组织专家进行实收测产。【结果】(1)各试验点单粒精播花生的荚果平均产量比双粒穴播高13.92%,单株结果数显著增加是增产的原因,其中单粒精播每公顷果数(幼果除外)最高达到592.5万个。(2)生育前期单粒精播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主茎节数、主茎绿叶数、分枝数、根冠比和叶面积系数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有利于提早封垄,能有效增加光合面积。(3)成熟期单粒精播花生主茎绿叶数显著高于双粒穴播,有效光合时间得到了延长。(4)单粒精播条件下各试验点花生饱果期的单株果重与主茎高和侧枝长成负相关,与分枝数和叶面积系数呈显著正相关。(5)单产水平最高的莒南试验点,其单粒精播花生成熟期的单株果重与叶面积系数和经济系数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超高产条件下花生存在地上部冗余现象,单粒精播方式对合理优化超高产花生群体结构效果显著,分枝数是影响单粒精播花生单株果重的重要因素,而增加结果数提高经济系数则是其进一步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
通过野外调查,实地测点以及土壤采样分析,以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研究区,利用SPSS与DPS等软件对盐分与土壤质地进行ANOVA和多重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是以粉粒为主的质地组成。粉粒百分含量分别为0~10 cm层62.65%,10~30 cm层60.31%,30~50 cm层55.93%;0~10 cm、10~30 cm与30~50 cm表层土壤中盐分离子的均值呈现SO42->CL->Mg2+>Ca2+。(2)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各粒级机械组成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林地8%~62%、耕地4%~37%、园地2%~40%、未利用地15%~52%。变异系数较高;四种土地利用类型总盐的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未利用地、耕地、园地和林地。(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粉粒差异明显,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P<0.05)。(4)土壤粘粒与HCO3-、Cl-、SO42-呈显著性相关( P<0.05);粉粒与HCO3-离子含量呈极显著相关( P<0.01)。  相似文献   
40.
目前,随着我国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全球气候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以及养殖场设施、结构及环境的简陋,使人们日益重视热应激对养殖业所带来的危害。高温已成为夏季众多环境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应激因素之一。热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热应激源的非特异性防御应答的生理反应,其实质是指环境温度超过动物等热区中的舒适区上限温度所致的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